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蒙古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受到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多重牵制,继而影响语言学习,形成相互交织的负面关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迅速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蒙古族学生出现语用失误也就在所难免。对蒙古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识别和减少语用失误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使语用失误比较清晰地摆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加快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最終使学生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拓宽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策略
【作者简介】贾丽霞,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对蒙古族英语学习者来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识别和减少语用失误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所以,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根源分析是极其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跨文化语用差异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交际目的。
一、蒙古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根源的分析
1.文化起源导致的语言运用差异化。语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民族文化,受到社会规范等基础规则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沟通过程中,人们都摆脱不了母语对自己根深蒂固的影响,按照母语的语言逻辑、习惯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沟通,或者依据既存的母语思维逻辑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已成为潜在的思维意识。这就容易因文化差异不同而导致的语用失误。造成此类语用失误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蒙古族文化的价值观与汉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的不同、三种语言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以及三种语言中称呼和问候方式的不同等等。
2.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代意义的“失语”是解释人类功能性的语言障碍。跨文化视角下的“失语”则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交互式的语言运用方面出现障碍。对于蒙古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失语”,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本民族的文化无法用英语进行对应文字的表达和阐述的情况,即蒙古族文化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无词可用”,这对蒙古族母语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了很不利的后果。这种情况也广为被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自21世纪初到现在,各种呼吁保护母语文化进行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鉴于英语作为域外文化的原因,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依然存在。所以,蒙古族大学生在现今的英语学习互动过程中,以表达为主的交流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障碍。
3.语用表达方式的失误。这个问题简单而言,就是用学习者的固有语言表达形式,不考虑英语的表达要求,而直接生搬硬套,用英语来填空所造成的语用失误。英语和蒙语在语音,句法,词汇等方面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的地方会产生可译性,可译性程度越大,母语干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来说,母语的语音迁移和句法结构迁移在外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更为明显。因为开始阶段他们的学习是出于被动,而不是自主学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母语即蒙古语成为他们在课堂和课下主要的运用语言,英语又退回到第二位或第三位,从而使他们很难摆脱母语的干扰,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样会让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把没有认识到的某些迁移错误地作为语言习惯固定下来,导致语言没有变化,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提高。
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错误的策略
1.建议语言为文化服务,语言、文化教学相融合。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必须以文化作为载体为代表的文化服务。不教授文化,只教语言,只能是事倍功半,无法达到真正融入学习文化、和语言运用的融会贯通。这已在语言学界成为公认的观点。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将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先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表达诉求和历史形成的表达习惯,再去学习语言工具,效果往往更加突出。
2.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问话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造就的。这种语用失误是基于问话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在其特定的社会属性下,其思维方式、社交逻辑以及沟通方式的引导下产生的。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由于认知的不对等、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信息表达不清、信息传导错误乃至无法沟通的情况。因此,了解思维差异,是解决语用失误的根本所在。
三、结语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了解语用失误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对外民族文化做到理解和兼收并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语用失误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时时进行应用与实践,在交互式学习中,使跨文化学习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博采众长的手段,更好地为时代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策略
【作者简介】贾丽霞,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对蒙古族英语学习者来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识别和减少语用失误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所以,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根源分析是极其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跨文化语用差异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交际目的。
一、蒙古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根源的分析
1.文化起源导致的语言运用差异化。语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民族文化,受到社会规范等基础规则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沟通过程中,人们都摆脱不了母语对自己根深蒂固的影响,按照母语的语言逻辑、习惯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沟通,或者依据既存的母语思维逻辑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已成为潜在的思维意识。这就容易因文化差异不同而导致的语用失误。造成此类语用失误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蒙古族文化的价值观与汉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的不同、三种语言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以及三种语言中称呼和问候方式的不同等等。
2.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代意义的“失语”是解释人类功能性的语言障碍。跨文化视角下的“失语”则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交互式的语言运用方面出现障碍。对于蒙古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失语”,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本民族的文化无法用英语进行对应文字的表达和阐述的情况,即蒙古族文化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无词可用”,这对蒙古族母语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了很不利的后果。这种情况也广为被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自21世纪初到现在,各种呼吁保护母语文化进行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鉴于英语作为域外文化的原因,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依然存在。所以,蒙古族大学生在现今的英语学习互动过程中,以表达为主的交流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障碍。
3.语用表达方式的失误。这个问题简单而言,就是用学习者的固有语言表达形式,不考虑英语的表达要求,而直接生搬硬套,用英语来填空所造成的语用失误。英语和蒙语在语音,句法,词汇等方面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的地方会产生可译性,可译性程度越大,母语干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来说,母语的语音迁移和句法结构迁移在外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更为明显。因为开始阶段他们的学习是出于被动,而不是自主学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母语即蒙古语成为他们在课堂和课下主要的运用语言,英语又退回到第二位或第三位,从而使他们很难摆脱母语的干扰,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样会让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把没有认识到的某些迁移错误地作为语言习惯固定下来,导致语言没有变化,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提高。
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错误的策略
1.建议语言为文化服务,语言、文化教学相融合。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必须以文化作为载体为代表的文化服务。不教授文化,只教语言,只能是事倍功半,无法达到真正融入学习文化、和语言运用的融会贯通。这已在语言学界成为公认的观点。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将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先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表达诉求和历史形成的表达习惯,再去学习语言工具,效果往往更加突出。
2.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问话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造就的。这种语用失误是基于问话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在其特定的社会属性下,其思维方式、社交逻辑以及沟通方式的引导下产生的。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由于认知的不对等、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信息表达不清、信息传导错误乃至无法沟通的情况。因此,了解思维差异,是解决语用失误的根本所在。
三、结语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了解语用失误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对外民族文化做到理解和兼收并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语用失误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时时进行应用与实践,在交互式学习中,使跨文化学习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博采众长的手段,更好地为时代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