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从辨证思路、针刺方法、处方选穴、操作手法等方面,总结针刺治疗该病的诊疗过程,为今后针刺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中医思维;辨证思路;刺法;选穴;综述
  Abstract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s a frequently-occurring and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puncture for this disease from the aspects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acupuncture methods, prescription selection of acupoints, manipulation etc, providing ideas and basis for futu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Keywords Acupuncture;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Needling techniques; Acupoint selection; Review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是引起腰痛和下肢痛的常见病,其中L4~5和L5~S1节段的突出占90%以上[1]。针刺治疗该病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临床报道涉及理、法、方、穴、术的各个环节。本文从辨证思路、针刺方法、處方选穴、操作手法等方面,将针刺治疗该病近10年的临床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经络、经筋辨证
  中医辨证方法众多,包括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宜的辨证方法尤为重要。临床中,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充分体现了辨经、辨证、辨病的诊治特点,脏腑辨证、分病期辨病、经络辨证均有临床报道。
  辨病方面,主要突出辨病期针刺,不同发病时期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不同,分期论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高智颖[2]采用分期综合疗法,急性期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止痛,缓解期散风寒、利湿通络,佐以化瘀止痛,恢复期补益肝肾气血、强筋壮骨,以康复为主;对照组只采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分期治疗综合疗法针对性强、见效快、治愈率高。孙钰等[3]选取环跳和阿是穴为主穴,急性期予改良扬刺法,缓解期予齐刺法,恢复期予傍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结果分期针刺组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目前辨病期进行针刺的报道较少,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行客观评价。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部功能障碍与肾脏关系密切,脏腑辨证多从肾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如赵永华等[4]采用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本病,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结果补肾活血组VAS疼痛积分、JOA评分、直腿抬高检测评价、优良率、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董宪传等[5]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补肝肾针刺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在辨证思路方面,运用较多的是经络辨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下肢痛等症状通常归督脉、膀胱经、胆经病变。梁勤[6]将患者分为2组,辨证分型组分为膀胱经型、胆经型及混合型,根据症状予循经取穴治疗,常规组不分证型,结果辨证分型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魏建仝等[7]强调针刺督脉在该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选取命门、十五椎下、腰阳关、十七椎下(督脉穴)作为观察组主穴,对照组主穴为腰夹脊,2组配穴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JOA腰腿痛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彭建东等[8]采用“强督通经”针刺法治疗该病,在疼痛症状、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针刺法(P<0.05)。杜小正等[9]采用百会透太阳针刺法,贯穿运动区和感觉区,跨越督脉、足太阳、足少阳3条阳经,起到了调制躯体感觉和运动,疏通3条经脉,达到止痛和治痛的目的,并配合L1~5华佗夹脊及患侧环跳、承扶等穴;对照组常规针刺,结果显示百会透刺太阳针法起效快、复发率低。田靖[10]选风府、百会、悬枢、腰阳关穴针刺以益髓通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ODI、VAS评分均优于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组(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病”“腰痛”范畴,又属经筋病,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病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症相似,经筋理论在指导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医家提出应用经筋理论指导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曹玉举等[11]通过对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显示,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 毫针针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针刺临床疗效明显,故被人们所认可,如贺前松等[12]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缪刺与上下肢关节对应的穴位,总有效率更高,起效更快、疗程更短。任亚东[13]巨刺健侧腧穴,对照组常规针刺患侧腧穴,均选膀胱经、胆经穴位组成,2组处方轮替使用,结果显示巨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我们认为,患侧肌肉痉挛,不宜强刺激,可先巨刺健侧,待肌肉痉挛缓解后再针刺患侧。洪秋成[14]傍针刺腰夹脊穴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腰夹脊穴(P<0.05)。赵红义等[15]从“扬刺”及“梅花针法”中受到启发,结合“天、地、人”针刺深度不同,采用“九针围刺针法”治疗本病,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西药组比较,结果“九针围刺针法”组总有效率达100%,西药组70%,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马晓明等[16]应用齐刺输刺针法治疗本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毫针刺法(P<0.05)。   现代针法种类繁多,如腹针、浮针、电针、平衡针、运动针法、针刀、激光针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亦显著,文献丰富。关于腹针的临床报道多认为腹针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尹婷等[17]腹针取穴以水分、关元、气海为主穴,腰痛明显者辅以四满、外陵、气穴,急性者辅以印堂或人中,伴有坐骨神经痛者辅以上下风湿点、气旁以及外陵,对陈旧性病灶者辅以气穴,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及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李勇[18]腹针取水分、气海、关元、四满、气穴、气旁(健侧)及患侧的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针刺组取L2~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患侧委中、环跳、阳陵泉、昆仑穴,加电针;2组患者急性期均加水沟、印堂穴,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针组优良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龙[19]通过研究发现,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治疗效果与传统针刺相同,但在短期止痛效果方面,浮针疗法优于传统疗法。张计臣[20]采用浮针在肌筋膜激痛点处,呈15~25°角进针略达肌层,轻轻提拉使针离开肌层再放倒针身,治疗效果显著。
  电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多种模式的脉冲电流对穴位进行刺激的方法。潘宁芳等[21]归纳其机制主要有以下方面:抑制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突触可塑性形成、调控脊髓NOS的功能、抑制兴奋性递质的释放、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调节痛觉相关受体的表达,但在取穴、连接方式、波形选择、频率等方面暂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孟凡颖[22]在针刺组的基础上环跳穴、阳陵泉穴连接电针,结果2组总有效率相同,电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李芳玲[23]予电针夹脊穴,连续波、左右连接,频率80~120次/min;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2周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VAS积分、ODI积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世广[24]观察组采用连续波15 Hz,电极成对跨脊柱连接在夹脊穴上,且相邻2组导线的正负极相反;对照组单纯针刺腰夹脊穴,结果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张殿全等[25]选病变椎体及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予电针治疗,连续波,频率为0.8 Hz,结果电针组ODI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郭耀斌等[26]选腰3-5夹脊穴为主穴,环跳、委中、承山、悬钟、阿是穴等为配穴,观察组选患病节段主穴加配穴一组连电针,疏密波;对照组予普通针刺;结果电针组愈显率、腰椎功能障碍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封迎帅等[27]将电针负极连环跳、正极连委中,予疏密波,结果提示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
  3 常规处方与经验效穴并存
  文献报道[28-29]通过数据挖掘、系统评价方法分析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腧穴处方特点,结果显示:取穴以循经取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經和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委中、阳陵泉、环跳、华佗夹脊穴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腧穴。2014年出版的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腰痛》指出,针灸治疗慢性腰痛以局部取穴为主,建议取穴以局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经穴为主,再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经络选取相应经络的远端穴位。
  经验效穴既有特定穴、普通腧穴,又有自定穴位,如赵莉等[30]选足三阴经的原穴和足三阳经的络穴,予原络配穴针刺法治疗本病,对照组以病变节段及上、下节段的夹脊穴、肾俞、大肠俞为主穴,配合患侧循经取穴,结果显示2组均有效,但原络配穴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吴玲[31]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膈俞、肝俞,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复发率低。王敏[32]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郄穴,足少阳经型加刺其郄穴外丘,足太阳经型加刺其郄穴金门,混合型取外丘和金门,结果发现针刺郄穴为主加常规针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P<0.05)。辛明等[33]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腕顺一穴、腕顺二穴、水曲)治疗该病,腰椎功能改善率高于常规穴位组(P<0.05);治疗结束及结束1个月后VAS、PRI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穴位组(P<0.05,P<0.01)。
  4 手法操作优于常规针刺
  毫针手法较多,“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根据患者机体状态,辨证论治适时进行补泻,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如郑灿磊等[34]选其中的腰夹脊穴施以徐疾补泻手法,其他穴位操作同对照组,设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结果徐疾补泻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李永波[35]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局部夹脊穴,青龙摆尾法针刺环跳穴,白虎摇头法针刺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唐植纲[36]采用赤凤迎源针法针刺腰阳关、大肠俞、环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刘轶智等[37]采用传统烧山火手法针刺腰夹脊穴,疗效较常规针刺腰夹脊穴更优。
  5 针刺深浅以深刺效优
  临床报道深刺腰部穴位(夹脊穴、病灶处神经根、阿是穴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针刺效果更显著。张赛等[38]用0.35 mm×75 mm针灸针直刺或斜刺腰夹脊穴,配穴为常规选穴,患者从第1次治疗始,VAS疼痛评分即改善(P<0.05),患者生活自理程度明显提高(P<0.05)。尹昊等[39]深刺夹脊穴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1)。李延菊等[40]通过针刺大肠俞穴处的神经根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戴荣水等[41]在夹脊、环跳、秩边等穴深刺刺激神经干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加电针治疗(P<0.05)。孙冬梅等[42]研究显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案中,治疗8 d内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腰部夹脊穴深刺,配合电针和远道穴,治疗1次/d。我们认为,根据“针至病所”“病浅刺浅、病深刺深”的原则,有时针刺深度达肌肉或筋膜层,疗效也很显著。   6 临床留针时间多为30 min
  关于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留针时间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少,侯学思等[43]比较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3组均采用相同的穴位及针刺手法,分别留针15 min、30 min、45 min,在趋势上留针30 min组和45 min组均优于留针15 min组。关于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7 小结
  毫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涉及理、法、方、穴、术各个环节,诊断思路方面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并重,重在经络辨证和辨病期,经筋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毫针针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现代医家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穴位处方以循经取穴、远近配穴為主,重视手法,主张深刺腰部穴位。毫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被人们所认可,但目前还没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公认、统一的优化方案,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较少,今后仍需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2.
  [2]高智颖.“分期论治”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0):62-63.
  [3]孙钰,江文文,王鹍,等.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184-188.
  [4]赵永华,张其云,陈亚锋.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9):62-64.
  [5]董宪传,孙芳芳.滋补肝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181-182.
  [6]梁勤.辨证分型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5):53-54.
  [7]魏建仝,苏秦柳晔,王建民.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12):103-105.
  [8]彭建东,胡晓莉,郑红彦,等.“强督通经”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19-721.
  [9]杜小正,鲍春龄,东贵荣.通络固本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3):204-208.
  [10]田靖,牛军.“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6):618-619.
  [11]曹玉举,许建文,雷龙鸣.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8,33(12):2501-2504.
  [12]贺前松,刘凌.缪刺与关节对应取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2):178-179.
  [13]任亚东.巨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9):132-133.
  [14]洪秋成.傍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J].河南中医,2011,31(11):1293-1294.
  [15]赵红义,贾伟.九针围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疼痛点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72-2674.
  [16]马晓明,周鹏.齐刺输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2):72-73.
  [17]尹婷,粟漩,曾顺军,等.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7):44-45.
  [18]李勇,符文彬,郭元琦,等.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92-94.
  [19]陈龙.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06-4207.
  [20]张计臣,徐贵云.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72-474.
  [21]潘宁芳,杜俊英,俞婕,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103-107.
  [22]孟凡颖.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报,2011,8(6):78.
  [23]李芳玲.电针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48-50.
  [24]王世广.电针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1):1679-1680.
  [25]张殿全,赵宇辉,李海宁,等.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3,26(11):56-58.
  [26]郭耀斌,吴以诚,王金山.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5):496-498.
  [27]封迎帅,刘百祥,阳大为.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116-119.
  [28]赵磊,穆敬平,彭力,吴焕淦,刘慧荣,马晓芃.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据挖掘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3):54-56.
  [29]贾红玲,申伟,张永臣.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穴特点[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7):71-75.   [30]赵莉,阙庆辉,谢新才.原络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1):25-28.
  [31]吴玲.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05-306.
  [32]王敏.针刺郄穴为主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7):890-891.
  [33]辛明,程施瑞,王芹芹,等.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87-88.
  [34]郑灿磊,焦杨,郑桂芝.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5,40(3):242-246.
  [35]李永坡.飞经走气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33.
  [36]唐植纲.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48-49.
  [37]刘轶智,孙晓伟,邹伟.烧山火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44-46.
  [38]张赛,晋志高.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43-46.
  [39]尹昊,孙飞.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2):125-126.
  [40]李延菊,孙善斌.针刺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3):576-578.
  [41]戴荣水,郭伟.神經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39-41.
  [42]孙冬梅,廖颖烨,鹿传娇,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化方案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98-500.
  [43]侯学思,王影,白鹏,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效关系的临床对比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9):1-4.
  (2019-08-29收稿 责任编辑:芮莉莉)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討扶正解毒汤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汤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周
期刊
摘要 从对朱克俭教授肝癌学术思想的剖析、临证经验的总结及典型病案分析3个方面梳理朱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特色。总结朱教授治疗肝癌立足于湿热瘀毒结聚、肝脾气血两伤的关键病机,治疗以解毒抗癌、消瘀散结、疏肝理脾为大法,以资临床借鑒。  关键词 肝癌;中医药;名医经验;朱克俭;解毒抗癌;病机;临证经验;学术思想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Professor ZHU Keji
期刊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位研究员独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針灸联合复方左归胶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DOR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复方左归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临床疗效、血清促卵泡
期刊
摘要 目的:系統评价猪苓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五大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7月1日,收录猪苓汤联合猪苓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随机病例对照试验(RCTs),运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篇
期刊
摘要 益母草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其中,益母草注射剂、益母草颗粒、益母草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益母草剂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认可。本论文结合项目组对益母草制剂的二次开发研究思路,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益母草制剂的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益母草制剂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益母草颗粒;益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薏苡仁样品18批,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共检测到4门18纲44目99科149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优势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3.05%~60.32%)是属水平最优势属,其次是曲霉属Aspergillus(
期刊
摘要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整理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田金洲教授诊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经验,发现升清降浊法对便秘、乏力、失眠等非运动症状有效。现将升清降浊法及其用药规律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升清降浊法;名医经验  Abstract There are no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non-mot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理瀹骈文》中妇科用药的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理瀹骈文》中收录的治疗妇科的方为数据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理瀹骈文》方中妇科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理瀹骈文》收录治疗妇科疾病的方135首。在纳入标准的全部方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五味中药分别是当归、姜、熟地黄、川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使用的灌肠剂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包括灌肠剂的使用温度、体积、疗程等,为以后灌肠剂的使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含临床使用灌肠剂经验方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灌肠剂的温度、体积、疗程及使用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在临床使用灌肠剂中,温度30~38 ℃,灌肠体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