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玫瑰糠疹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玫瑰糠疹;症状;疗效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病例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20例玫瑰糠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确诊的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4~59岁,平均29.8岁;病程4 d~8周,平均13.1 d;对照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6~54歲,平均28.4岁;病程6 d~7周,平均12.5 d。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转移因子注射液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3 mg/次、1次/3 d,同时炉甘石洗剂适量外用,3次/d。对照组60例,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连续用一周为一疗程,未愈者再用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或留有轻度色素减退,无瘙痒症状;显效:皮损消退达80%,无或有轻度的瘙痒症状;有效:皮损消退>50%,<80%,瘙痒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退<50%,瘙痒明显或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分析 发疹前有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等前驱症状者43例(35.8%),先出现母斑,继而出现子斑者82例(68.3%),母斑发生的部位:胸部32例(26.7%)、背部17例(14.2%)、腹部6例(5.0%)、上肢近端13例(10.8%)、颈部5例(4.2%)、下肢近端9例(7.5%)。常见病例93例(77.5%),不常见病例27例(22.5%)。临床症状典型者95例(79.2%),不典型者25例(20.8%),其中湿疹样者21例(17.5%),环状红斑样者3例(2.5%),紫癜水疱者1例(0.83%)。皮疹瘙痒者85例(70.8%),不痒者35例(29.2%)。发病季节:春季57例(47.5%),夏季21例(17.5%),秋季32例(26.7%),冬季10例(8.3%)。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中痊愈31例(51.7%),显效10例(16.7%),有效11例(18.3%)无效8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22例(36.7%),显效8例(13.3%),有效10例(16.7%)无效20例(33.3%),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其中恶心胃部不适3例,头痛2例,轻度嗜睡4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一过性发热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其中恶心胃部不适4例,头痛1例,轻度嗜睡3例。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大多数患者有特征性皮损及病程,其病因复杂,诱发因素较多,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机体的细胞免疫、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及过敏因素等有关[1]。典型病例表现为初起的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某处出现直径1~3 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前驱斑(母斑),数目为1~3个。约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红色斑疹或斑片,常对称分布。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 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不典型患者表现为母斑继发斑及皮疹形态的不典型。本组玫瑰糠疹患者79.2%为典型病例,20.8%为不典型病例,74.2%的患者发病于春秋季节,占皮肤病2.21%,男女患者比例为0.846:1,发病高峰年龄在14-31岁。其临床特征分析结果和国内报道相接近[2]。典型的病例易诊断,不典型的病例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需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花斑癣、体癣鉴别,如皮疹为红色丘疹、水肿性红斑、斑丘疹、环形红斑、丘疱疹等尚需和湿疹样皮炎、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等皮肤病相鉴别。
  西替利嗪片为新一代高效H1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组胺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H1受体而发挥抗组胺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作用弱,心脏毒副作用小,能迅速阻断外周H1受体,降低变态反应中组胺的浓度,还可通过抑制粘附分子来阻断及抑制气道反应性炎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3]。转移因子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的两种淋巴因子,可将细胞免疫活性致敏淋巴,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使外周血CD+4T细胞数及CD+4/CD+3明显升高,CD+3T细胞数明显下降[4],同时转移因子为干扰素诱导剂,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9]。治疗组采用了抗组胺、调节免疫、抗病毒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淑肖,陈强,刘春平.玫瑰糠疹280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04,26(9):732.
  [2] 张淑环.玫瑰糠疹495例临床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5):440.
  [3] 赵晓芬,王国安,杜秋燕.200例玫瑰糠疹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人类疱疹病毒6感染的关系.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5):631-632.
  [4] 孙晓杰,李铁男,吴金香,刘文力.玫瑰糠疹269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7):4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45例)和稳心颗粒组(B组,45例),A组给与常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脂和肠溶阿司匹林口服,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9 g/次,3次/d,连服12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缺血和HRV时域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有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
目的 ,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最佳溶出度方法.方法 采纳第16册复方氨酚烷胺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溶出度方法.采用转篮法,以盐酸溶液(9→1 000)1 000 m
【摘要】 目的 调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诊断标准,沿用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
摘要:中学青年女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了中学青年女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会出现的身体不良状况,并提出了中学青年女教师的心身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使中学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潜力,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身体状况   
结核性腹膜炎是常见的肺外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腹膜感染.临床上以腹水型多见,主要病理改变为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以纤维蛋白渗出物,并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因临床表现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009年81例急性会厌炎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81例均有咽喉痛,5例行气管切开术,全部治愈.结论 以应用有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
目的 观察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osa)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形态结构及显微特征.方法 对黑胸大蠊、德国小蠊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显微摄影、观察、描绘.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其中治疗组54例采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5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健身行为并探讨促进方法,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对上海市3个社区的居民(3个在职人群组和3个退休人群组)用焦点组访谈的方式进行访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8例宫颈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灌注甲氨蝶呤及广谱抗生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宫颈妊娠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疗效满意.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宫颈妊娠的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的保守治疗方法,具有止血快、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