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Ta、T1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T1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及固有层,传统分类称为表浅性膀胱癌(SBC).2004年WHO病理分类,膀胱癌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癌肿浸润至基底膜以下者称为浸润性癌.2005年EAU泌尿外科疾病指南将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肌层浸润性及转移性膀胱癌3类.Ta、T1为非肌层浸润性癌,实际上Ta、T1膀胱癌,尤其是高分级及原位癌具有浸润肌层的生物学性能.T1肿瘤预后较Ta差,T1复发肿瘤具有发展成肌层浸润及发生转移的危险性.Ta膀胱癌术后复发肿瘤也可发展成浸润性癌,Lebert等[1]报道32例TaG3膀胱癌,术后随访4年,复发肿瘤的进展率为25%,有12%的患者死于肿瘤。

其他文献
患儿,男,12岁.发现会阴部包块20 d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生殖器外观无异常.睾丸和附睾体积、质地正常.左侧阴囊后下方可触及8 cm×4 cm×4 cm包块,质坚硬、基底宽、活动度差,触痛阳性,左侧睾丸被推向前上方.B超提示阴囊后下方形态不规则、蜂窝状混合性回声包块,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包块内有液性暗区,大小形态不一,最大约18 mm×11 mm,部分暗区内充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治疗ESWL后输尿管上段石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例.石街长3.2~5.5 cm,平均3.6 cm.左侧18例,右侧28例.合并轻中度肾积水39例、重度肾积水4例,合并脓肾3例.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等情况.术后
患者,男,37岁.因尿痛、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10 d,在外院留置导尿管后于2005年11月15日转入我院.原有血友病甲史(第Ⅷ因子缺乏)30年,膀胱结石取石史5年,股骨头坏死3年.体检:下腹部隆起,压痛,留置导尿管中为血性液体,引流不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90 g/L,凝血酶原时间12.3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90.6 s,凝血酶时间15.7 s,纤维蛋白酶原4.02 g/L,
期刊
目的 探讨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年龄2~64岁,平均32岁.病程5 d~10年.临床症状以尿道刺激症、排尿困难及会阴部胀痛为主.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部位肿瘤.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例酸性磷酸酶检查正常.B超、CT、MRI检查初步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12例仅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7例行根治术,其中6例术后予以放疗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10例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32岁,平均16岁.病程4~20年.其中脊髓栓系综合征8例,脊髓损伤2例.术前均未接受过骶神经根切断和膀胱手术.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同时作返流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不能自行排尿或剩余尿量>50ml者辅以间歇性清洁导尿.结果 术后随访11~57个月.术前
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导丝引导下筋膜扩张器循序扩张男性前尿道狭窄、女性输尿管下段狭窄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例1,男,25岁.头晕、心悸、右侧腰部不适伴血压升高6个月,于1996年4月15日入院.体检:血压1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未触及包块,右侧肾区轻叩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期刊
期刊
调查表明仅11%的泌尿外科医师常规自己建立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原因包括缺乏相关训练或意识到有射线照射危险等。作者评价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介入放射科医师和泌尿外科医师建立经皮肾镜通道的对比研究结果。回顾1999—2003年行PC—NL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经皮通道由放射科医师建立者为组1,由泌尿外科医师建立者为组2。通道穿刺难度评分通过患者、结石和穿刺过程等变量(如患者年龄、结石大小、
期刊
目的 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行压力-流率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BPH患者69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图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组50例,无或可疑BOO组19例,术前行剩余尿、尿流率、膀胱有效容量和压力-流率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无或可疑BOO组和有BOO组平均Qmax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