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说话没有去学习语言规律,说的话很讨人喜欢,这是生活中的事实。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学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形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此,谈三方面的认识。
  一、开放的阅读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为文三多,多读、多作、多商量。”鲁迅先生也说:“文章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是前人发现并被大量实践所证明的语文学习规律。要积累语言材料,途径只有一个“读”,要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特点,积累储存语言,奠定语言文化基础。没有足够的语言材料的库存,写作时时受限,是决然写不出好文章的。目前有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平均每月借阅图书不到一册,38%的青少年家中无藏书,55%的学生没有假期阅读计划,100%的学生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山东教育报》)。这种状况,并非学生不愿意读,而是没有时间读,没有条件读。繁重的学习任务,各科成绩的压迫,扼杀了学生的阅读。通过观察,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是极高的,读言情武侠的有之,读散文小说的有之,读文摘书摘的有之,这些书籍大多在“地下”阅读,公开阅读家长不答应,教师不答应,学校领导不答应。这里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无论是学有所成的作家、学者,还是政治家、科学家,他们都有过大量的阅读经历,可以说自主阅读铺就了他们的成功之路。语文学习是靠阅读的,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这需要语文教师从阅读方面再认识,再思考。
  二、灵活的教学
  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一首短詩深入挖掘起来可以写一篇上千字的鉴赏文章,而一部长篇也可以概括成几百字的短章。一首古诗小学可以学,中学可以学,大学的古诗选读中还要学。学与学不一样,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语文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是相对而言的。不能把语文封闭起来教,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机械死板地教。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中的任何素材都可以拿来为语文教学所用。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
  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无效的回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不读,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老师不要做演员,要做导演,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只是在“愤”“悱”之处适时点拨,给以指导。古往今来,凡是写好文章的人,无一不是饱读诗书之士。提倡自由读,少讲解。自由读说明文获取新知,自由读议论文学习新思想,自由读文学作品获取审美娱乐。放松地阅读,无压力地阅读,是一种境界。如果读的文章将来要考试,要认真思考,要严肃对待,这样带着任务去读,不会产生任何阅读的美妙感受,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在宽松的环境下,教师教得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事实说明,只学习课文、不读书报的学生,必患语文贫血症。他们词汇贫乏,文化素养贫乏,一般知识贫乏。要结合课文分析,增加课外阅读,建议每周分出1—2课时上自由阅读课。走出教室,到阅览室、阅读训练室,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规定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鼓励学生多订报刊。学校要为语文学习室和图书馆配备足够的书籍报刊,肯在这方面投资的学校领导,无疑是懂得教育的聪明领导。因为这等于花微不足道的钱,请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辅导老师,其中有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师。教师上这类阅读课要做两件事:一是开始时略作指导,指点读书方法和做笔记的方法;二是下课后组织简短的交流,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精当的测试
  在追求升学率的强大压力下,各种目的的测试接连不断,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在苦不堪言,得不偿失。这里不是说取消考试,但一定不可多考,原因有三:其一,测试的功能是检测能力与知识,而不能提高能力与知识。有人认为考试可以暴露学生的知识缺陷,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提高,其实不过是零打碎敲地补救一点知识,绝非提高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其二,事实上没有那么多值得考的试题,制作一套高质量的试题是很难的。2006年山东高考语文卷无效命题就4个,到处推销的五花八门的模拟题,值得做的实在不多。其三,编模拟题的人有商业意识,有“题贩子”之嫌,做那类模拟题,只能浪费师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所以应精选高质量的试题少考,腾出大量的时间落实多读多写,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素养。
  也许道理谁都懂得,只怕高考成绩难提高,谁也不敢等闲视之。但人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多读多写确实合乎语文学习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实施,使高考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其他文献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传记必考的内容,在传记复习备考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这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到答题区域  比如,2012年课标卷《谢希德的诚与真》第三题,问: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那些地方?有些学生在答题时,只围绕文中第六自然段,答了她担任《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时修改几篇科学小品的事。出现这种失误,很明显是对文章结构层次没有理清,在确定答题区
期刊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形式。任何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虽然作品的内容决定着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也有反作用。好的内容要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具备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先生的话启示教师,要颠覆“学生作文由教师批改是天经地义”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作文评改的主人,给学生一个机会和舞台。教给学生评改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评析、学会鉴赏的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有一定的分量。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
期刊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有效地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课能否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导语设计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而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趋向于随意性、经验性。教师只重视课堂中间环节,导致从导语部分开始, 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一堂课的导语确实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期刊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有写男女相思之苦的,有写女子遭受遗弃的,有写男女双双殉情的。有些人不免担心起来,高中生是不提倡谈恋爱的,这些爱情诗的引入不是公然让学生谈“爱情”吗,这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啊?当然不会,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有些学生对异性有好感,不敢正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结果影响了学习;有些学生对爱情充满好奇,放任自
期刊
议论文是应试作文中选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文体,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会常常用到结合事例分析说理这种论证方法。在日常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此类作文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提出论点之后,紧接着就是举例子,而且事例罗列了一大堆,既不注意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对引用事例加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更何谈结合事例充分分析说理。结果写出的议论文成了“论点+论据”的松散格局,说白了就是一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探究就要提问。无问不成课堂,但是滥问亦是成功语文课的硬伤,故语文课堂要问真正有价值的、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问题。因此设计合适合理的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语文问题的设计应当崇尚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  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说:“语文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语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故要摒弃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删除华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正确理解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预先设计好话题,不能让课堂教学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否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传统的教学,往往强调教学
期刊
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某些词语根据上下文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略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略了上文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睡在旷野,吃在山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这些句子的意思分别是:吃、睡在旷野山巅;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不因环境的顺逆或个人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词由于文字上精练的需要,运用互文是很常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