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闻语篇中要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是,新闻语篇中也存在不少的模糊限制语。这是因为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还可以使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不会受到干扰,保护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使新闻报道者减轻或避免由于报道失误而受到的批评,维护新闻报道者和读者的面子。笔者从语用的视角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新闻语篇的写作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闻语篇 模糊限制语 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062-02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而且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语篇分析、语用学、认知等角度来展开的。但是在这些语篇研究中很少涉及新闻语篇的研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是对某一事件或某种情况的报告,也是人们通晓外界变化的一种途径。一方面,它对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方面进行最新的报道,另一方面,还向观众提供对新近发生事件的评论。由于新闻语篇的特点,即时效性、简洁性、准确性,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是新闻记者为了表现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刻意选择的。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旨在说明在新闻报道中适量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并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相反会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靠,更加接近新闻的本来面目。
  一、模糊限制语
  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雷考夫,并在其著作《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或把那些看起来比较模糊的事物变得比较清楚的词语”(Lakoff,1973)。换句话说,模糊限制语是指通过修饰限制某个模糊中心词而改变其模糊程度,或者对某个模糊中心词或命题进行修饰限制而使其变得模糊的词语。(黎千驹,2007)例如,“非常漂亮的人”中的“非常”,英语中的sort of、I guess、I think都是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可以从词性、结构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划分。陈林华、伍铁平等从语义的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不同的种类。陈林华根据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将其分为五种主要类型:方式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程度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和质量模糊限制语。伍铁平按模糊限制语所属的语法类别将其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词,如very,actually,regular等形容词、副词;第二类是表示“有点”“稍微”等意义的后缀,如英语中的-ish;第三类是固定结构,如英语中的so…that结构;第四类是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如I think, I estimate, according to等。从语用的角度出发,E.F.Prince(1982)及其同事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两种。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通过模糊限制语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对话题的内容做出修正,属于语义范畴。它又包括程度变动语,如kind of,somewhat,almost等和范围变动语,如around,essentially,about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说话者就话题内容直接做出主观的测度或提出客观的依据,对话题做出间接的评估,属于语用范畴。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包括直接缓和语,如I guess,probably,I wonder,和间接缓和语,如sb. says that…,according to…,it is said that等。根据应用的目的,刘桂兰和罗国太(2007)将模糊限制语分为故意使用和非故意使用限制语。根据其功能,赵英玲(1999)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三类,即倾向准确的模糊限制语、倾向作者的模糊限制语及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此外,鉴于语言的模糊属性,上述这些分类不能包括所有的模糊限制语,而且类别之间的划分界线也难以把握。
  二、合作原则理论
  “合作原则”是格莱斯(Paul H.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他认为“话语应符合当时的语境及公认的会话目标的要求”。“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交流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能太多或太少:a.话语应满足当前交际多需要的信息量;b.话语不应超出当前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要求话语要真实:a.不说自知虚假之言;b.不说缺乏证据之言。关系准则要求话语之间必须有关联。方式准则要求话语要清晰,忌含混歧义之言,语言须简练、有序。前三个准则针对的是“说什么”的问题,而后者则是“怎么说”的问题。会话必须遵守以上这些准则,才能达到最有效交流的目的。但是,格莱斯也提到,有时说话者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会违背某种准则,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其本质上是遵守了合作原则。
  三、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根据E.F.Prince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探讨其与合作原则之间的关系。
  (一)程度变动语与合作原则
  程度变动语是指说话者为了使所说内容更加符合真实情况,把一些接近正确而又不很确定的词语进行模糊化处理的一种方式。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的程度变动型模糊语主要有“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将近”“很”“非常”“相当”。
  例如,“证券交易所的股份大幅下跌……”“中国银行将会有合理价格出售……”中,就出现了程度变动语“大幅”“合理”。表面上看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但其实是进一步细化了被描述对象的范围,遵守了质量准则中的不说缺乏证据之言。又如,在2012年的《华盛顿邮报》中出现过这样一句话“It seems impossible to imagine in today’s overheated, hyperpartisan environment.”其中用到了程度变动语“almost”。由此可见,程度变动语不仅会使会话顺利进行,而且使话语中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准确化,使会话语言更加简练清晰,更加有利于会话的开展,这很好地体现了模糊语对方式准则的遵守。   (二)范围变动语与合作原则
  在话语表达或理解范围上对话语进行模糊化处理时用到的词语被称为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说话者在会话时只需要考虑范围大小,把意思表达清楚能够让对方理解,而不用纠结于所说话题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经常用到的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大概”“大约”“类似”“总体上”“超过”“数(千)”等。
  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早期报道中,记者大量使用了“数千”“据估计”“大约”等词汇,这些词为听众提供了模糊数据,似乎不够准确,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事实上,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当时情况紧急,由于新闻要求内容要及时,所以为了尽快报道事件,记者不得不使用模糊处理法,即用到了一些范围变动语。这样的表达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灵活,更加符合实际,避免了武断,体现了对质量准则的遵守。此外,在一则新闻中,不是每一项新闻内容的价值都是同等的,总有一个重要、次重要的问题。读者只会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主要信息。例如:
  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are registered as jobless in China’s cities and the number has been growing for three years. (Shanghai Daily, Apr. 27, 2004)
  听众并非对精确的数字感兴趣,有时数据过于精确会适得其反,适当地使用范围变动语可以使报道内容简洁明了,遵守了合作原则中要求简练清楚的方式准则。总之,范围变动语使新闻信息更加准确化,同时降低了报道者的责任,更好地突出了重点,提高了效率。
  (三)直接缓和语与合作原则
  直接缓和语表示针对某一事件,说话者所做出的直接猜测。常用的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有“我认为”“我相信”“我确定”“据我所知”“就我而言”“可能”“似乎”等。这些词语的使用表明了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观点和态度,但也表明了只是个人的猜测和观点,使肯定的语气得到了适当的缓和。如:
  “原因似乎在于价值观的差别……”(《中国日报》)”
  “He (Obama) should and probably will discontinue or overhaul the widely derided and largely failed system… (Newsweek Nov. 24.2008)”.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避免说缺乏证据之言,但在上述两则报道中,都出现了“似乎”“probably(可能)”等表示不太确定或猜测的模糊语,这似乎有悖于质量准则的要求,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会话含义恰好反映了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不确定性,缓和了语气,降低了说话者的责任,同时又增加了报道内容的弹性,正是对数量准则和关联准则的体现,其明确性也体现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
  (四)间接缓和语与合作原则
  间接缓和语是指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出说话人对某事的观点和态度。常见的间接缓和语有:“据说”“据报道”“众所周知”等。说话者通过这些模糊语,一则借第三方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二则也缓和了所说的内容,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如:
  李克强指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日报》2008.9.12)
  有消息称,美的“偷漏”员工社保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人民日报》2012.2.18)
  在第一个例子中,“李克强指出”这样的表达法在新闻中很普遍,通过一些权威人士的言论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保护了说话人的面子,又降低了为此言论担负责任的风险。第二个例子中,“有消息称”将信息源模糊化,表面上看信息似乎不太准确,读者不能从中获得准确信息,违背了数量准则,但其实是使观众明确报道者信息提供上的限制,是对数量准则的遵守。这样既保全了报道者的面子,也保护了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都崇尚精确而力避模糊,并认为精确是语言表达鲜明性、生动性和艺术性之基础。事实上,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作为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语言必然会带有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语言表达的策略考虑,人们也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基于上述讨论,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充分体现了新闻语篇对话中的合作现象,和合作原则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从而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不会受到干扰。同时,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保护了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还能够使新闻报道者减轻或避免由于报道失误而受到的批评,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总之,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媒介在新闻中合理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新闻可信度,提高新闻时效性,加强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自我保护能力,使新闻报道更礼貌、更生动,避免一定的负面影响等。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新闻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新闻语篇的写作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05):55-59.
  [2]Prince,E,F.,J,Frader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法律地位的彰显对于我国加强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还对法制建设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定。如何规范权力的法治化运行,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又一次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国
1 项目研究背景rn无土栽培是蔬菜生产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它是近几十年来设施园艺中一门新兴的生产技术,是设施园艺的主攻方向之一.国内外新研究成果表明:无土栽培不再是一
摘 要 所谓腐败,就是对公权力的滥用。腐败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公和整体道德水平下降,而且使人民群众也日渐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因此,本文认为防范腐败发生、惩治腐败行为以及及时纠正腐败行为造成的恶劣后果,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完善事先预防和事后惩治体系,综合教育、惩治、监督等多种措施,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惩治 腐败 公权力 滥用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联2014年资助课题(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所有致力于摆脱贫穷泥沼的国家和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一系列
学生社团是高职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进行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
摘 要 生活中常见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公用事业附加费,因其存在不透明、缺少监督、超期征收等乱象问题,一直以来都让人民困惑与质疑,当前大多数人民缺少法律维权意识,尽管全国两会上都曾有代表、委员对其提出取消,还曾导致诉讼,但从未引起对其纳入法律及修订制度的改革。直到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关于取消没有法律依据或未经批准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的决定,这一决定便引发了专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
4月11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借恭王府葆光室举行了学术论坛第一次学术活动.至此,美术研究所制度化的专门学术研究活动正式启动.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开放改革、创新
摘 要 本文着重说明学习型城市与教育政策、法律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说明学习型城市的良好实施需要有政策及法律保障,并通过中国目前的终身教育及学习型城市教育政策、立法现状,分析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教育政策及法规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学习型城市教育政策与法规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教育政策 法规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郭杰文,广州市番禺区广播电视大学,法学讲师;沈博,中共广
当前,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我国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