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道德的伦理思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人类道德的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催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本文从网络给社会伦理道德带来的双重影响出发,确立网络伦理研究的基本视角,对网络与道德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网络 道德 伦理思辨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生活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共享、平等对话、自由交往、和谐共生的道德平台,但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网络信息污染、网络安全、网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已浮出水面,这不仅对当代社会道德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同时对新的社会道德的形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发展对社会道德产生的积极效应
  网络作为新世纪的传输武器,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尤其对社会道德的影响颇为重大。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艰难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化沟通改变了传统的道德沟通模式,从道德自身的行为和活动方式上来看都有所改变,它使道德沟通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有利于形成新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及其規范。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单一的交往模式,也就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由于受物理空间、时间的制约,使得道德活动的范围也单项变窄;可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沟通模式间接化、虚拟化、符号化的特点,使得人们交往的范围和道德活动的领域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的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多种交往形式,从而大大地拓宽了道德活动的范围,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和人的道德互动方式的更新,为个体道德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其次,网络化交往对于人们旧道德品质的改变和新的品质的形成也直接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使人们的道德意识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培育完善的道德心理、健康的道德人格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历史证明,人们长期直接地从事某种方式或范围的生产劳动或范围的生产劳动或科学技术活动,便会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道德关系,形成相应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方式和范围的改变,也会逐渐的改变人们的某种原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而且由于网络化交往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因此它对道德主体的塑造是前所未有的。平等、和谐和自由的网络交往能使个体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尊严,使其心理、人格和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砥砺、磨练与升华。
  最后,网络的发展还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重铸了当今社会的许多现代意识,如自由与共享、自主与平权、开放与兼容。互联网的产生以及发展一直秉承共享和自由这一理念,共享和自由一直是网络社会的精神气质。而且网络化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性的价值观,现实中的权利、阶级、阶层在网络中都失去意义,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正如格洛庞蒂所说,分散权力、赋予权力是数字化生存的两大特征。个体之间平等和权利意识的加强,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提高主体的创造性。因特网还具有开放的天性,网络是一个开放性、全球化的世界,人们的网络社会交往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不再拘泥于社会地位、财富、出身背景等因素。在网络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陌生人交际模式在网络公民中非常流行。总之,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及生存状态,催生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拓展了社会伦理文化的空间。
  二、网络发展给社会道德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科学技术应用后果的两重性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网络不仅对传统的犯罪行为和道德失范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现代工具和场所,也为一些新的犯罪和道德失范行为提供生长的土壤。
  (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和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网络的非线性和不平衡的发展,加速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认,导致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盛行。而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发展到极点就必然会产生对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等的判断与衡量标准的丧失;此外,网络技术的多元化、无中心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借口,个体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中显得毫不足道,无法把握自己有无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这种情况容易使人忘记对精神境界和终极目标的追求,失去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情感的疏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展,在家办公、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网络交际活动日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化。网络的出现,宣告着人类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它消除了人类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人类沟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道德革命。
  (三)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凸显。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网络犯罪。黑客是人们最难以捉摸的一群人,黑客中的许多人们背离了早期黑客的哲学,成为所谓的“骇客”。他们在网络空间乱砍滥伐,进行网络盗窃、网络诈骗、数字破坏、网络教唆等网络犯罪,成为网络环境的“偷猎者”。第二,色情信息的传播。由于网络的共享性,使得各国的色情信息能够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导致了信息与道德的冲突。第三,网络文化侵略。西方许多国家利用网络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加剧了国家之间、地区间道德文化的矛盾与冲击。第四,破坏国家安全。一些国家通过互联网发布恶意的反动政治信息,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其国家安全等等。
  三、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对策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社会普遍关注网络的负面效应、呼吁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普及网络道德教育。
  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企业的技术培训中,还是在各类计算机培训班上,都要将网络道德规范作为重要的讲授内容,使人们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掌握上网运行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在办理申请网络账号等管理环节和销售上网储值卡、计算机、网卡、应用软件等销售环节上,也要相应开展网络道德的教育。此外,还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教育活动,提高社会成员对网络道德的关注和认识,在全社会形成讲究网络道德的良好风气。
  (二)健全网络道德维护机制。
  一是要发展网络行为技术监督系统,它不但能在技术上保护网络安全,还可以对网络用户的行为加以监督和制约,形成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技术他律机制;二是要加大对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在网上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及时批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舆论评价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将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立法执法相结合,将重要的网络道德规范确立为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法律惩戒机制。
  (三)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网络道德规范。
  如美国计算机协会对其成员制定了以下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内的财产权;尊重知识权;尊重他人隐私权;保守机密。国外有些机构甚至还明确划定了哪些属于被禁止的网络行为。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合理经验的基础上,确立适合我国特点的计算机职业道德和信息网络技术行为准则。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
  
  [1]郭广银、杨明. 应用伦理的热点探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8
  [2]瞿卫星. 网络道德的失范与建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1).
  [3]李玲芬. 信息网络的道德问题与伦理对策. 浙江省台州学院社科系
  [4]曹劲松.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02).
  [5]魏晓笛. 网络道德的理性思考. 潍坊医学院,2001,(04).
其他文献
“仇和式治理”是功利主义公共治理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社会各界对于它的争议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也可以说,“仇和式治理”是功利主义在当代中国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快速提高,我国的互联网络消费金融事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互联网络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发展控制水平也越来越被人
观察力强,才能把生活中一切可笑的事,相互矛盾的事看出来,因为想象力强,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加以夸张,使人发笑、惊异、反省,受到教育。一个时期以来,某些电视剧创作
学者张宏杰撰文说: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立功,他从书生起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清王朝生命又延续了60年。立德,他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立言,他对儒学身体力行,造诣很深,留下洋洋多少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让很多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记录,更让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但从另一角度看,他的一生也充满苦涩,原因之一是他极度克己的生活方式。他几十年如一日
期刊
在制定《物权法》的过程中,以及在第一次讨论物权法的研讨会上,很多人对用益物权的体系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就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意见.rn一、关于制定物权法用益物权体系
迄今为止,农垦作为农村农中业发展的补充,曾在开发利用偏远山区和落后农村地区未垦地资源,高效建设一批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以扩大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极其
坚持党建引领找准社会治理着力点rn(一)建强支部堡垒.优化组织设置,按照“发展到哪里、群众需要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的原则,织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网络,发挥党
期刊
摘 要:目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新形势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加强措施,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教师 创新意识和能力 对策和措施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处在小学科学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直接面对小学生实施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中心的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素养又叫科学素质,在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专
“十二五”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配合.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以来,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水果贸易量不断增加,这对中国,特别是广西的水果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大的挑战.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