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47-01
  
   古人云:学贵知疑。学生生疑,是学生的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他们深入钻研的标志。通过学生的提问,老师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逐步诱导他们巧妙地越过他们认知道路上重重阻碍,有效地防止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获得真知灼见。教师在具体地实践活动中,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于无疑处生疑,认识质疑的重要
  
  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就是要让学生由疑而思,激起认知的冲突和激荡。然而,疑是如何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自觉地到达“无疑”的境界,也就是提不出问题。其实,这就是在他们粗略的阅读中忽略了问题的存在。针对这种状况,我常常从小处着手,在看似“无疑”处提出问题。例如:课文《三人行》,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导入课文。1)“行”是何意?2)“三人行”又是什么意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这样的问题,答案显然是极为简单的。“行”就是“走”的意思,然而这三人又是怎样“走”的?这一问犹如“投石问路,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质疑是一种读书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疑问的过程。
  
  二、以点带面,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总会种一颗、绿一片、收一筐的。自然学生就会拥有敏捷,灵活和创造性的思维。为了避免学生“为问而问”的现象,在实践活动中,我注重的是示范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首先从课题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课题的质疑问难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阅读教学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课题和文章内容间的联系。往往不能把握的中心所在,影响阅读的效果。因而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忽视这一环节的教学。例:在揭示《大自然警号长鸣》这一课题时,就鼓励学生抓课题中的关键词提问,再归纳筛选得出:“警号”是什么?“鸣”是何意,“长鸣”说明了什么?“大自然为何要响起警号?”等重点问题,这就是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通过对“长鸣”的质疑,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教学中也只要抓住了这几个问题,就能较为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
  其次,抓住关键词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质疑问难,往往能帮助学生准确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分析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情感性格,也是助于培养其准确语言表达能力。例:教学《苏武牧羊》一文时,我出示了“看以苏武含着热泪端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了毛的旧旌节”这段话,并在“含着热泪”“紧紧地揣着”“脱光毛”等关键词下画上符号,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短暂的思考纷纷提出:既然已经脱光毛,为何还不扔掉?“又没人抢他的旌节,为何要紧紧地揣着”“回到祖国,应该高兴,为什么要流泪?”等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苏武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再次,抓文章的重点句子。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讲明句子是为了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顺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命令,然后根据第一道命令提出问题;1)哈尔威为何要让妇女先走?2)课文从哪方面来记得画人物形象?然后,请学生首先从形式上模仿对另两个命令提出问题。这样的榜样示范,对于培养处于质疑初始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合理的。又例:《巨人的花园》中根据课后的“方法技能”让学生分别从“遣词造句、修饰手法和思想内容”等几方面提出问题,收到一定效果。
  
  三、亲切鼓励,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
  
  针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估计到一开始质疑问难,不可能就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哪怕是不假思索的问题也给他充分发表观点的机会。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创造性的提问更是给予极大的鼓励。
   通过近几年的训练,我所任教的学生不但能提问题,而且还注意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针对老师的问题在思考角度上也逐渐跟得上老师的步点。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同再到“无疑”,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锻炼自身的思维品质,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08-01    “说话”,也就是口头表达,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语言修养。人们也常常把口头表达好坏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认为口才是一个人的力量和价值的具体体现。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面试、谈话、汇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05-02    2008年高考大纲已经出台,考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对95个词汇的考查。由此看来,词汇量对学生有了深一步的要求。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教学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历来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在历次外语教学改革中, 词汇量和词汇教学均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18-01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基础的厚薄,更取决于人们的能力及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只要有了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产生出惊人的业绩。这种人越多,观念越新,精神越强,社会也就越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未来人必备的素质,是民族的灵魂,是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条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3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术制度才有、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毫无疑问,作业的设计、实施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性的,应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27-01    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向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教材编写体系中安排了与之对应的探究活动课,但是由于长期习惯于接受学习、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教材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2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作为基础课程中的小学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20-01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思想政
期刊
摘要:音乐是拉丁舞的灵魂。理解和应用好音乐是提高拉丁舞技术的重要环节。拉丁舞爱好者只有深刻地理解不同类别舞蹈的音乐内涵和特性,依据舞蹈的风格特点,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才能更好地表现拉丁舞的艺术风采,有效地提高拉丁舞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音乐 拉丁舞 应用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34-02    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运动不断深入人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38-01    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对话”已成为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课堂里的对话,是师生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转向,分享彼此的人生体验;是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理解和反思;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通过文本这个中介观察世界、了解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培养语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期刊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4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