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产生的一群相对特殊的群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控能力差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经常出现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希望能为保障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现代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待就业的人数有增无减,而待就业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是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从目前职业教育的成果来看,多数学生没有达到社会期望的水平,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因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认知错误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缺乏必要的自我反思意识,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及时解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学生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与认识,一些学生非常在意做某件事对别人造成的后果,结果往往造成的片面的或负面的心理自卑感,导致不良行为。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感到自己不受欢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障碍,就会产生自卑感。二是片面的认识和评价他人。例如,在与人交往遇到挫折时,总是指责别人,以为那都是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二)受家庭因素影响严重
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致使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尤其是在中职院校这种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要求较高的学校,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话,容易感到家庭的社会地位低,没有正常的生活,因此有一种自卑情结。在与学生访谈中我发现,出生在贫穷的家庭,学生往往不愿意抬头。享受贫困资助的学生害怕让同学知道,免得他们看不起自己,申请补助金时也小心翼翼。有些家庭富裕,但父母之间没有感情,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尽管物质上很富有,但内心很孤独。这些也能导致学习障碍,乃至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三)学校环境不够和谐
中职院校主要通过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课堂教授、学校各处室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对学生人格进行积极的塑造与培养。尽管职业学校的教育初衷都是想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不喜欢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自身特长找不到合适的发展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埋怨没有获得教师的激励与肯定,没有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利的反应,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抑郁情绪。现在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环境冷淡,缺失文化氛围,学生没有充足的课余活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对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重视
要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求学校领导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素质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学校管理者与老师对学生心理现状的成因分析等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健康认知。强化对学生心理的保护,提升其心理素养,这是所有职教老师的职责与业务,另外,中职院校应加强资金投入,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多数心理异常的中职学生所产生的行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家长采取过分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经常命令、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自卑、懦弱;有些家长采取过分溺爱型的家教方式,对子女百依百顺,以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受挫,容易导致他们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甚至缺乏同情心。还有一些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自闭、逆反、甚至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这些都需要引起关注,并应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型教育,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要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上的特点和要求,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适当放松对孩子的管制,遇到问题时不能一味的指责埋怨,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积极的引导帮助,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三)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
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不但要关注学生对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适当开展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参加,在社会活动中提升其心理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社会活动中出現的难题,让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增强自信心。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心理成就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种心理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翠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DOI:10.7666/d.y822960.
关键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现代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待就业的人数有增无减,而待就业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是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从目前职业教育的成果来看,多数学生没有达到社会期望的水平,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因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认知错误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缺乏必要的自我反思意识,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及时解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学生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与认识,一些学生非常在意做某件事对别人造成的后果,结果往往造成的片面的或负面的心理自卑感,导致不良行为。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感到自己不受欢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障碍,就会产生自卑感。二是片面的认识和评价他人。例如,在与人交往遇到挫折时,总是指责别人,以为那都是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二)受家庭因素影响严重
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致使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尤其是在中职院校这种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要求较高的学校,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话,容易感到家庭的社会地位低,没有正常的生活,因此有一种自卑情结。在与学生访谈中我发现,出生在贫穷的家庭,学生往往不愿意抬头。享受贫困资助的学生害怕让同学知道,免得他们看不起自己,申请补助金时也小心翼翼。有些家庭富裕,但父母之间没有感情,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尽管物质上很富有,但内心很孤独。这些也能导致学习障碍,乃至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三)学校环境不够和谐
中职院校主要通过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课堂教授、学校各处室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对学生人格进行积极的塑造与培养。尽管职业学校的教育初衷都是想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不喜欢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自身特长找不到合适的发展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埋怨没有获得教师的激励与肯定,没有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利的反应,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抑郁情绪。现在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环境冷淡,缺失文化氛围,学生没有充足的课余活动,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对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重视
要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求学校领导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素质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学校管理者与老师对学生心理现状的成因分析等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健康认知。强化对学生心理的保护,提升其心理素养,这是所有职教老师的职责与业务,另外,中职院校应加强资金投入,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多数心理异常的中职学生所产生的行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家长采取过分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经常命令、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自卑、懦弱;有些家长采取过分溺爱型的家教方式,对子女百依百顺,以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受挫,容易导致他们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甚至缺乏同情心。还有一些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自闭、逆反、甚至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这些都需要引起关注,并应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型教育,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要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上的特点和要求,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适当放松对孩子的管制,遇到问题时不能一味的指责埋怨,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积极的引导帮助,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三)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
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不但要关注学生对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适当开展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参加,在社会活动中提升其心理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社会活动中出現的难题,让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增强自信心。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心理成就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种心理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翠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DOI:10.7666/d.y82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