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老师并非我本意
碩士毕业后,从小热爱写作的我,奉父母之命无奈地放弃了中意的工作,回到家乡。一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好在念研究生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又因一次契机,我来到文景中学,成为一名政治教师。起初,我内心的抗拒始终大于憧憬。尤其面对着基础一般又调皮捣蛋的学生、承担着每天繁杂琐碎且无所适从的本职工作、感受着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前沿的发展理念时,诚惶诚恐的我只想逃离!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头脑一片空白,拼命回忆着自己念书时的老师都是什么表现,然后假装镇定自若地模仿……就这样,从来没想过投身教育事业的我,“连滚带爬”地撑过了试用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由于我所任教的班级都属于所谓的“B层班”,学生们基础薄弱、思想涣散,显然仅凭我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期内抓好他们的成绩、扭转他们的意识,而我本人又不愿放弃他们、敷衍工作,于是,我在保证完成每堂课的教授任务后,主动跟他们聊聊生活的意义,包括他们迷茫的问题。
记得有学生问我:“谢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政治这门课?”我这样解释道:“政治不同于其他学科,也许你上了几年政治课都总结不出它究竟讲了些什么,但它教会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包括今后立足社会为人处事的情商。我们现在学这门课,并不是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成熟的部分,让自己变得更可爱、更有魅力,长大后,能成为正直善良的人……”
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答学生的疑问,初衷是希望学生们能在不抗拒教材内容的同时,真正去体会“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对于“B层班”那些在初中毕业后很可能不再继续念书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在迈入复杂的社会之前、累积充足的理论武器以保护自己。
或许对于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而言,我的解答难免抽象了些,他们的神情是似懂非懂的,但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越来越好、作业也交得越来越齐了。
坦白讲,相比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身为副科老师的我,本不用花费太多的心力。但想到“政治课”的特殊性,我还是非常注重从心理上关怀学生。时间久了,我发现那些不遵守纪律甚至“玩世不恭”的“差生”们,其实从小学时就经受了太多批评,那种缺乏自信的颓败感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在升入初中后愈演愈烈,如果在新的环境里延续着曾经的失意,怕是这些孩子们以后都难以重塑自信了。于是我常常在课堂上鼓励他们,从来不写作业的“捣蛋鬼”偶尔交了作业,即使错误连篇,我也会三番五次提出表扬;每当我提问了超纲的问题,如果有人回答了,不管对错,我都会表示“赞叹”:“XX说得特别好!咱们班就是厉害,老师在别的班提问都没有人回答呢!”
而每一次大考小考后,看着学生们沮丧的脸,我总会安慰他们:“虽然咱们没有念重点中学,甚至没有进入重点班,但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更不能预示三年后的中考结果……只要你们多发掘自己的优势,画画也好,跑步也好,甚至你什么也不擅长就每次值日时把教室打扫干净……你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以后一定能在社会上立足。”
人生第一次公开课
在日积月累的实践工作中,我逐渐激发了自己的潜力,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尤其参与了学校的“八课名师锻造工程”,讲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后,我信心倍增。
那一节公开课题目是《增强生命的韧性》,是关于“挫折教育”的话题。我提前两周精心准备,并听取了身为某小学校长的妈妈的建议,用彩色卡纸剪裁了几组帆船造型的教具,设计了几个和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挫折案例,打印在了船身上。问题包括考试失利被家长批评怎么办?对自己外表不满如何调整心态?遭遇校园霸凌该怎样处理等等。目的是用相对灵活的方式削弱“挫折”这一命题的沉重感,让学生能参与其中。上公开课时,我将每道题目分给每个小组,又给了组长空白的“风帆”,告诉他们将想出的解决方案写在上面。
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关键时刻非常替我争气,大家竞相涌跃献计献策,以至于好几个组的“风帆”卡片都快要写不下了……
我课堂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不仅掌握考试卷上的理论,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应对成长的种种磨难。那堂课大获好评。过后领导和同事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主任还悄悄问我是不是找了专家指点。
而我知道,我能有点滴的进步,离不开文景中学这片肥沃的土壤滋养,也少不了从事过教师职业的妈妈的言传身教,最主要的,是我自己已经渐渐接受了“教师”这一身份的设定,我开始爱上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
当“副班主任”让我和学生更近
由于学校大,生源多,班额基本在五十名学生左右,每个班都配备了“副班主任”,职责就是协助班主任工作,当班主任缺勤时,全权肩负起管理整个班的责任。
学生最怕的是班主任,最不怕的是副科老师。而当我这个副科老师摇身一变成了某班的副班主任,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我则很珍惜陪伴他们的机会,因为偶尔体验体验当班主任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呢。
回顾自己与文景中学结缘的这段日子,几乎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我都是从零开始。正如我在第一次年级组会上说的:“来到这里,我既当老师、也当学生。”
终于发现,与文景中学的师生相遇,是另一段美好行程的开始啊。
碩士毕业后,从小热爱写作的我,奉父母之命无奈地放弃了中意的工作,回到家乡。一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好在念研究生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又因一次契机,我来到文景中学,成为一名政治教师。起初,我内心的抗拒始终大于憧憬。尤其面对着基础一般又调皮捣蛋的学生、承担着每天繁杂琐碎且无所适从的本职工作、感受着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前沿的发展理念时,诚惶诚恐的我只想逃离!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头脑一片空白,拼命回忆着自己念书时的老师都是什么表现,然后假装镇定自若地模仿……就这样,从来没想过投身教育事业的我,“连滚带爬”地撑过了试用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由于我所任教的班级都属于所谓的“B层班”,学生们基础薄弱、思想涣散,显然仅凭我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期内抓好他们的成绩、扭转他们的意识,而我本人又不愿放弃他们、敷衍工作,于是,我在保证完成每堂课的教授任务后,主动跟他们聊聊生活的意义,包括他们迷茫的问题。
记得有学生问我:“谢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政治这门课?”我这样解释道:“政治不同于其他学科,也许你上了几年政治课都总结不出它究竟讲了些什么,但它教会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包括今后立足社会为人处事的情商。我们现在学这门课,并不是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成熟的部分,让自己变得更可爱、更有魅力,长大后,能成为正直善良的人……”
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答学生的疑问,初衷是希望学生们能在不抗拒教材内容的同时,真正去体会“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对于“B层班”那些在初中毕业后很可能不再继续念书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在迈入复杂的社会之前、累积充足的理论武器以保护自己。
或许对于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而言,我的解答难免抽象了些,他们的神情是似懂非懂的,但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越来越好、作业也交得越来越齐了。
坦白讲,相比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身为副科老师的我,本不用花费太多的心力。但想到“政治课”的特殊性,我还是非常注重从心理上关怀学生。时间久了,我发现那些不遵守纪律甚至“玩世不恭”的“差生”们,其实从小学时就经受了太多批评,那种缺乏自信的颓败感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在升入初中后愈演愈烈,如果在新的环境里延续着曾经的失意,怕是这些孩子们以后都难以重塑自信了。于是我常常在课堂上鼓励他们,从来不写作业的“捣蛋鬼”偶尔交了作业,即使错误连篇,我也会三番五次提出表扬;每当我提问了超纲的问题,如果有人回答了,不管对错,我都会表示“赞叹”:“XX说得特别好!咱们班就是厉害,老师在别的班提问都没有人回答呢!”
而每一次大考小考后,看着学生们沮丧的脸,我总会安慰他们:“虽然咱们没有念重点中学,甚至没有进入重点班,但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更不能预示三年后的中考结果……只要你们多发掘自己的优势,画画也好,跑步也好,甚至你什么也不擅长就每次值日时把教室打扫干净……你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以后一定能在社会上立足。”
人生第一次公开课
在日积月累的实践工作中,我逐渐激发了自己的潜力,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尤其参与了学校的“八课名师锻造工程”,讲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后,我信心倍增。
那一节公开课题目是《增强生命的韧性》,是关于“挫折教育”的话题。我提前两周精心准备,并听取了身为某小学校长的妈妈的建议,用彩色卡纸剪裁了几组帆船造型的教具,设计了几个和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挫折案例,打印在了船身上。问题包括考试失利被家长批评怎么办?对自己外表不满如何调整心态?遭遇校园霸凌该怎样处理等等。目的是用相对灵活的方式削弱“挫折”这一命题的沉重感,让学生能参与其中。上公开课时,我将每道题目分给每个小组,又给了组长空白的“风帆”,告诉他们将想出的解决方案写在上面。
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关键时刻非常替我争气,大家竞相涌跃献计献策,以至于好几个组的“风帆”卡片都快要写不下了……
我课堂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不仅掌握考试卷上的理论,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应对成长的种种磨难。那堂课大获好评。过后领导和同事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主任还悄悄问我是不是找了专家指点。
而我知道,我能有点滴的进步,离不开文景中学这片肥沃的土壤滋养,也少不了从事过教师职业的妈妈的言传身教,最主要的,是我自己已经渐渐接受了“教师”这一身份的设定,我开始爱上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
当“副班主任”让我和学生更近
由于学校大,生源多,班额基本在五十名学生左右,每个班都配备了“副班主任”,职责就是协助班主任工作,当班主任缺勤时,全权肩负起管理整个班的责任。
学生最怕的是班主任,最不怕的是副科老师。而当我这个副科老师摇身一变成了某班的副班主任,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我则很珍惜陪伴他们的机会,因为偶尔体验体验当班主任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呢。
回顾自己与文景中学结缘的这段日子,几乎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我都是从零开始。正如我在第一次年级组会上说的:“来到这里,我既当老师、也当学生。”
终于发现,与文景中学的师生相遇,是另一段美好行程的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