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据此提出调适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主张通过学生、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78-02
  
  【Abstract】With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brutal competition increase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major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us finding feasible solut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communities and school authorities involved and achieved full employ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ReasonsCountermeasures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逐渐普及为“大众教育”。但由于起步晚、各个方面基础薄弱,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由于不懂得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因此全面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心理调适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确保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推动和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08~2010届毕业生择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882份,有效问卷1663份。问卷从职业认知、就业准备、就业趋向、择业心态和途径等四个方面共40个问题了解高职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主要有急功近利、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急躁、消极等待与依赖、从众等心理问题。
  1.急功近利心理
  调查显示:有78%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经济收入及单位性质。其中47.8%的大学生选择在珠三角城市就业、36.6%的大学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工作,而“暂时不考虑和不会考虑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达91%;46.7%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在1500元以上,39.2%的大学生在1000元以上;择业时期望的单位性质依次为三资企业61.8%、事业单位13.7%、国有企业13.6%、其他10.9%。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单位效益好”作为择业目标,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2.自卑与自负心理
  调查显示有62.8%的大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20.5%有信心、16.7%充满信心。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自卑心理占主流。这类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不是毕业于重点院校,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而错失就业机会。
  自卑的反面是自负,这类毕业生多数是学生干部或自身能力强或家庭条件优越者。他们社会活动多,见多识广,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清高的浮躁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出现自愿失业的状况。
  3.焦虑与急躁心理
  调查显示47.7%的大学生有过就业焦虑,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发挥自己特长利于个人成长的单位、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会使人产生压力,消除自身惰性,积极行动。但过度的焦虑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时,会心慌意乱,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是成功就业的大敌。
  4.消极等待与依赖心理
  调查显示:主动了解就业信息、进入市场和到单位实地考察的毕业生仅占13.4%,在获取就业途径上,靠家人、朋友的占30.9%、靠学校、老师的介绍占55.7%。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者占41.5%;62.3%的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表示“不太满意或不了解”。这说明,部分毕业生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竞争意识不强,对学校、家庭、亲朋好友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出击,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
  5.从众心理
  调查中发现,高职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环境和政策“不太了解”的为63.2%;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不太了解”的为42.1%;在职业规划上,有“清晰规划”占13.9%,“有较模糊规划”为55.6%和“走一步,算一步”和“没有规划”分别是22.4%和8.1%。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过度在意周围人群的求职过程,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由此陷入严重的从众心理。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分析,正确、及时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十分必要。主要可通过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进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1.高职院校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高职院校应从全局出发,以学生为本,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包括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指导机构、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逐步形成高效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1)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①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由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②加强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并为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提供时间、场地等各种方便。高职院校应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社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2)加强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①加强就业信息指导。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协助毕业生对相关问题作合适的决定。②加强就业能力的心理指导。比如对存在自卑心理和消极等待心理的学生,其心理是自我评价过低,且缺乏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可从能力层面对其进行锻炼和提高,这有助其树立自信,选择正确的职业生涯。③加强职业发展的心理指导。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愿望等条件要尽量相符,不会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也不会因估计过低而自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④加强择业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资料准备、推销自己、文明礼貌、语言交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择业能力。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就业工作人员及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并且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各院系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应该参加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的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2.高职大学生要合理定位,理性择业。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委屈。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积极主动面对就业。
  (1)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提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才可避免择业受挫。毕业生应全面的评价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冷静分析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找出自己的差距,适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社会需求,切忌功利主义。
  (2)积极提升心理防御能力。大学生走出校门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心理上产生困惑,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提升信心;向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安慰和支持;通过旅游、健身、听音乐等有益的活动放松心情。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自己,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承受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择业竞争力。大学生活一开始,就要规化职业生涯,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能力,决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触,锻炼自己逐步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择业竞争筹码。
  (4)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淘汰。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增强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个人潜能、职业理想、职业岗位有机结合,并不断付出努力,才可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牢固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调整好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找机会,从被动的求职者向主动的职业创造者跨越。
  3.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
  (1)政府部门应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就业规范和制度。政府应该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深化人事、户籍、工资等制度的改革,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提高大学生择业上地域的“自由度”,破除束缚人才流动的层层壁垒。同时,政府应当强化职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2)建立和完善社会职业服务体系。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开展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活动,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建立社会性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机构,运用大众传媒来传播职业信息以引导大学生择业。
  本文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问卷调查入手,归纳出高职大学生主要有急功近利、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急躁、消极等待与依赖、从众等心理问题。就高职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相信在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高职学生会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实现就业,向着“人职匹配”的职业方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101~102
  2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3~117
  3 杨国欣.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其解决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5~67
  4 冯 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国情观察,2009(7):27~28
  5 任 燕.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9(5):131~133
  6 张巧梅.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85~86
其他文献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和重庆市一中院审理了我国首例夫妻"空床费"索赔官司,一审判决时,未直接支持女方的"空床费"诉讼请求,而将其作为精神补偿范畴;二审判决明确单独地
期刊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2009年异常热门的一个关键词.2009年,IBM的“智慧地球”广告铺天盖地,这个蓝色巨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抛出的这个新概念无疑为产业界打,了一剂强
【摘要】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了解教师工作状况、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标准未能全面反映高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教师对绩效评价的宗旨不理解、绩效评价主体缺乏培训和监督、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导向有偏差等问题。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评价的反馈环节。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智能化越来越被人们提上了日程。很多领域都开始了智能化的进程,机械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当前,讨论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问题,还影响着中国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  1、机械工程智能化特征  智能化的机械工程特征主要表
目前,法学教育界都在极力强调司法考试的对于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并因此批判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对目前本科教育的不利影响,大力呼吁对现行的司法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以使其适
期刊
【摘要】水库大坝、码头及水闸等都属于水工建筑物,这些水工建筑结构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水利工程,需要结构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和较高的抗渗性能,因此在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监管,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出重要作用,使水工建筑能够更好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裂缝成因;施工技术  1、
正常来说,隔离开关的结构非常简单,其实际运行也是比较简便的,所以其运行维护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就很不容易被人重视.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隔离开关在运行中,环境比较恶劣,所
一、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立法沿革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军就制定了红军惩戒条例,抗日战争时期,又制定和颁布了八路军军法条例、新四军奖惩暂行条例等.从解放战争起直到建国初期,
期刊
为唤起全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2001年称为“精神卫生年”,将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2001年3月8日,江泽民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前推进,医疗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而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改的一大主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表明,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