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过婴儿心花怒放之笑,只觉成长格外悲凉。”
这是南京年轻的女大学生、网名为“走饭”写下的一条微博,类似这样透着淡淡忧伤又颇有穿透力的句子,在她的微博中比比皆是。
她死于抑郁症。而抑郁症常源自两个原因:一、重大的丧失;二、压抑的愤怒。她应属于后者。
读走饭的微博,会感觉到一种无力感,这可理解为,她觉得自己宛如不存在。
“心是被什么拽住的,为什么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如果我移植了一颗心,我会感受到它比之前的更轻还是更重呢?”
走饭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了这种不存在感——“感觉不到心的重量”。
“为什么感受不到它的重量”,走饭在另一篇微博中给了答案,虽然她未必意识到这是答案:
“我所能决定的大方向就是生与死,我所能决定的小方向是买哪款鞋,我其他的都靠别人和时间决定。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我有主见,我认为不太能。”
“我其他的都靠别人和时间决定。”走饭这句话,写出了她没有存在感的人生答案。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诗人的言语。存在主义哲学的言语则是:“无选择,等于死。”
走饭的微博,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她的微博之所以这么多人被触动,关键原因或许是,我们的文化鼓励服从,鼓励丧失自我,而压制精神独立,所以太多人的心处于没有重量的状态中。
我的研究生同学徐凯文曾说“‘打死’父母,孩子就可以活了”。他的意思是,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部分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就可以暂时取消自杀的念头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因为,很多孩子的自杀倾向,看似是攻击自己,其实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愤怒被压制了。只要这愤怒能重新指向父母,对自己的攻击就会停止。
走饭的心中明显有强烈的愤怒,她在一条微博中写道:“我要是白天思绪像现在如此活跃估计会杀十个人。”
她的愤怒不能指向养育者,她的微博中有多篇留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攻击自己内在的小孩的,一篇如:“现在拉扯大一个东西可真不容易啊,估计我只够格养个不说话的花花草草什么的,打下前一句话时我有些犹豫因为我在想花花草草们的感受。”
除了心理学,我们的世俗氛围、伦理学、哲学乃至政治,都不会支持一个孩子对长辈表达愤怒,而只会要孩子感恩,最后孩子的愤怒很容易指向自己。
同时,与此相伴随的是,我们的文化鼓励父母、老师与各色权威,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所以,我想说,切勿攻击走饭的长辈,这并非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是中国特色的悲剧。
这种悲剧,我们将越来越熟悉,因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现在是越来越少。
(文章节选自作者新浪博客)
这是南京年轻的女大学生、网名为“走饭”写下的一条微博,类似这样透着淡淡忧伤又颇有穿透力的句子,在她的微博中比比皆是。
她死于抑郁症。而抑郁症常源自两个原因:一、重大的丧失;二、压抑的愤怒。她应属于后者。
读走饭的微博,会感觉到一种无力感,这可理解为,她觉得自己宛如不存在。
“心是被什么拽住的,为什么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如果我移植了一颗心,我会感受到它比之前的更轻还是更重呢?”
走饭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了这种不存在感——“感觉不到心的重量”。
“为什么感受不到它的重量”,走饭在另一篇微博中给了答案,虽然她未必意识到这是答案:
“我所能决定的大方向就是生与死,我所能决定的小方向是买哪款鞋,我其他的都靠别人和时间决定。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我有主见,我认为不太能。”
“我其他的都靠别人和时间决定。”走饭这句话,写出了她没有存在感的人生答案。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诗人的言语。存在主义哲学的言语则是:“无选择,等于死。”
走饭的微博,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她的微博之所以这么多人被触动,关键原因或许是,我们的文化鼓励服从,鼓励丧失自我,而压制精神独立,所以太多人的心处于没有重量的状态中。
我的研究生同学徐凯文曾说“‘打死’父母,孩子就可以活了”。他的意思是,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部分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就可以暂时取消自杀的念头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因为,很多孩子的自杀倾向,看似是攻击自己,其实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愤怒被压制了。只要这愤怒能重新指向父母,对自己的攻击就会停止。
走饭的心中明显有强烈的愤怒,她在一条微博中写道:“我要是白天思绪像现在如此活跃估计会杀十个人。”
她的愤怒不能指向养育者,她的微博中有多篇留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攻击自己内在的小孩的,一篇如:“现在拉扯大一个东西可真不容易啊,估计我只够格养个不说话的花花草草什么的,打下前一句话时我有些犹豫因为我在想花花草草们的感受。”
除了心理学,我们的世俗氛围、伦理学、哲学乃至政治,都不会支持一个孩子对长辈表达愤怒,而只会要孩子感恩,最后孩子的愤怒很容易指向自己。
同时,与此相伴随的是,我们的文化鼓励父母、老师与各色权威,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所以,我想说,切勿攻击走饭的长辈,这并非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是中国特色的悲剧。
这种悲剧,我们将越来越熟悉,因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现在是越来越少。
(文章节选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