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课堂中,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有利于化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學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式
初中是学生最初接触化学课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入,有些化学名词与化学符号学生也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化学教师借助其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课程内容。
一、技能与知识的一致性原则
技能与知识的一致性原则便是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是指在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技能,还应注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讲授化学实验的原理与知识,这样可让学生根据化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操作,才能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程内容时,就通过为学生布置教室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由于在平时上课时,学生的桌椅都是整齐平行排列的,共同面对教师的讲台,所以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交流的条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授学生学习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之间增加互动,便将学生的课桌进行了调整,以“凹”字形排列,也就是说,每六位学生为一组,在左、右、后方分别坐两人。这种座位的排列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条件,学生可以彼此之间对课上的化学问题进行沟通。如,在此次课程中,我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些性质有关?玻璃瓶中水结冰后,为什么会将瓶子冻裂?高原地区水烧开为什会用高压锅?学生之间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学生的讨论没有定论,但是这一互动环境的创设已经为这一化学课堂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上课的态度非常积极,并且课程进程也极为顺利。
二、形象的图片展示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学科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运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够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学会借助信息技术将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
趣味教学方式可以在化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并能够逐渐理解化学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此外,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学生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所以说,趣味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我教授学生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化学课程时,便是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我所构建的情景中,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在开始学习这一课程内容之前,我便安排两位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排练,之后在课堂中再让学生表演出来。这两位学生的演出背景是在一片荒漠之中,我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出了荒漠的背景,之后两位学生相互搀扶着出场,并进行交流。一位学生说:“××,你壶里还有水吗?我好渴啊!”另一位学生说:“昨天就没了。忍忍吧,一会儿说不定就找到水源了。”之后他们走到了一处简易的房屋里,里面竟然有一口井,井边放着一桶水,并且有一行字写在旁边:请将水倒入井中,引水,在饮用水后再灌满一桶水,以便他人使用。这时,这两位同学进行了争论,一位学生认为应当将这桶水倒入井中,另一位学生认为应当将这桶水喝掉。最终还是将水倒入了井中,果然有水上来了,两人喝够了之后,又将桶中灌满了水才离开。学生在观看这一情景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并且在观看过这一情景内容之后,也开始对化学内容产生兴趣,并想要更快地了解这一课程中的知识。所以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
三、技能形成的计划性原则
技能形成的计划性原则是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原则的第二项原则。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朝促成的,而是需要在长久地练习中才能形成。因此,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要有计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形成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再让学生学会模仿操作实验,再要求学生熟练进行实验,由此使学生的实验技能按计划逐渐形成。
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这一课程内容时,通过为学生布置化学实验任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之间能够对这一实验内容进行规划,并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成果。在此实验任务中,我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中的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有关测试“燃烧的条件”的化学实验,并最终得出结论。其中一个小组中的学生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设计出了这样的实验:将酒精灯点燃,用镊子在一个棉花球上蘸取酒精,在另一棉花球上蘸取水,两位同学分别将这两个棉球同时在酒精灯上烧,看哪个先燃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带有酒精的棉花球先燃烧,因为酒精是可燃物,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具备可燃物。其他几组的学生也通过进行讨论设计出了化学实验,并得出了相应的实验成果。可见,组织互动活动的方式对于学生学知识是比较有利的。
从趣味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运用视频启发、妙用化学实验以及组织游戏激发等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均是有利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运用这几种教学策略进行化学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化学中的内容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还能够将化学实验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实验步骤的条件;还能够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更深刻。以上种种,足以说明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静静.互动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1):78.
[2]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4-165.
(作者单位: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式
初中是学生最初接触化学课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入,有些化学名词与化学符号学生也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化学教师借助其他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课程内容。
一、技能与知识的一致性原则
技能与知识的一致性原则便是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是指在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技能,还应注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讲授化学实验的原理与知识,这样可让学生根据化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操作,才能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
比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程内容时,就通过为学生布置教室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由于在平时上课时,学生的桌椅都是整齐平行排列的,共同面对教师的讲台,所以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交流的条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授学生学习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之间增加互动,便将学生的课桌进行了调整,以“凹”字形排列,也就是说,每六位学生为一组,在左、右、后方分别坐两人。这种座位的排列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条件,学生可以彼此之间对课上的化学问题进行沟通。如,在此次课程中,我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些性质有关?玻璃瓶中水结冰后,为什么会将瓶子冻裂?高原地区水烧开为什会用高压锅?学生之间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学生的讨论没有定论,但是这一互动环境的创设已经为这一化学课堂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上课的态度非常积极,并且课程进程也极为顺利。
二、形象的图片展示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学科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运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够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学会借助信息技术将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
趣味教学方式可以在化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并能够逐渐理解化学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此外,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学生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所以说,趣味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我教授学生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化学课程时,便是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我所构建的情景中,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在开始学习这一课程内容之前,我便安排两位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排练,之后在课堂中再让学生表演出来。这两位学生的演出背景是在一片荒漠之中,我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出了荒漠的背景,之后两位学生相互搀扶着出场,并进行交流。一位学生说:“××,你壶里还有水吗?我好渴啊!”另一位学生说:“昨天就没了。忍忍吧,一会儿说不定就找到水源了。”之后他们走到了一处简易的房屋里,里面竟然有一口井,井边放着一桶水,并且有一行字写在旁边:请将水倒入井中,引水,在饮用水后再灌满一桶水,以便他人使用。这时,这两位同学进行了争论,一位学生认为应当将这桶水倒入井中,另一位学生认为应当将这桶水喝掉。最终还是将水倒入了井中,果然有水上来了,两人喝够了之后,又将桶中灌满了水才离开。学生在观看这一情景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并且在观看过这一情景内容之后,也开始对化学内容产生兴趣,并想要更快地了解这一课程中的知识。所以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
三、技能形成的计划性原则
技能形成的计划性原则是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原则的第二项原则。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朝促成的,而是需要在长久地练习中才能形成。因此,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要有计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形成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再让学生学会模仿操作实验,再要求学生熟练进行实验,由此使学生的实验技能按计划逐渐形成。
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这一课程内容时,通过为学生布置化学实验任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之间能够对这一实验内容进行规划,并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成果。在此实验任务中,我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中的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有关测试“燃烧的条件”的化学实验,并最终得出结论。其中一个小组中的学生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设计出了这样的实验:将酒精灯点燃,用镊子在一个棉花球上蘸取酒精,在另一棉花球上蘸取水,两位同学分别将这两个棉球同时在酒精灯上烧,看哪个先燃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带有酒精的棉花球先燃烧,因为酒精是可燃物,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具备可燃物。其他几组的学生也通过进行讨论设计出了化学实验,并得出了相应的实验成果。可见,组织互动活动的方式对于学生学知识是比较有利的。
从趣味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运用视频启发、妙用化学实验以及组织游戏激发等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均是有利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运用这几种教学策略进行化学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化学中的内容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还能够将化学实验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实验步骤的条件;还能够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更深刻。以上种种,足以说明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静静.互动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1):78.
[2]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4-165.
(作者单位: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