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N2O)模型与电生理遥测联用系统,探讨吸入N2O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可被电生理遥测信号穿透的有机玻璃建立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装置;雄性SD大鼠分为空气对照组及30%,50%和70%N2O组,利用生理信号无线遥测仪连续采集吸入前后清醒大鼠的血压、体温、心电(心率、R波、P波、T波、QT间期、QRS间期和PR间期)和脑电(δ波、θ波、α波、β波和γ波)参数变化以及波形图变化.结果 与空气对照组相比,50%和70%N2O组大鼠心率、R波、P波、T波和血压均显著增加(P<0.05,P<0.01),QT间期和体温显著下降(P<0.05,P<0.01).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δ波(0.5~4 Hz)未出现显著变化;50%和70%N2O组θ波(4~8 Hz)显著增加(P<0.05,P<0.01);70%N2O组α波(8~12 Hz)和γ波(30~48 Hz)均显著下降(P<0.05,P<0.01);50%和70%N2O组β波(12~30 Hz)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成功建立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模型与电生理遥测联用系统,实现了对大鼠吸入N2O过程中电生理指标的实时采集与变化趋势分析.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可引起大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下降,脑电频段中θ波升高,α、β、γ波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微小RNA-33a(miR-33a)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对斑块内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影响巨大,但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miR-33a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给予不同浓度(10、20、50、80、100 ng/m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处理24 h、48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根据以上结果确定最终用药浓度.测序筛选与HASMC表型转化相关的微小RNA(miRNA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肠溶缓释片在不同pH水平体外溶液及人体消化道内的转运及崩解过程.方法:(1)体外实验:将0.9%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空腹胃液、餐后胃液及小肠液pH水平,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不同pH溶液中的崩解情况.(2)人体研究:选择2020年10~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且无消化道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例,健康志愿者6例,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过程中服用阿司匹林剂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组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观察阿司匹林在消化道内的转运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CK(CK)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迁移和胶原沉积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PASMC为研究对象,PDGF-BB为诱导剂,CK为干预剂.实验分为三组(每组每次实验有5个负孔,独立重复3次即每组n=3):采用CCK-8法检测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给予PDGF-BB 20 mg/L)、干预组(同时给予PDGF-BB 20 mg/L+CK 5μmol/L)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临床高度怀疑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时,需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表现分为4型,除1型外均有漏诊和误诊可能.非1型患者均建议进一步行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空间分辨率更高,可以准确识别撕裂的内膜瓣、壁内血肿、区分真假腔,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存疑时应首选.但加压注射对比剂风险较高者需考虑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大部分SCAD患者首选保守治疗,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左主干病变等高危患者需考虑血运重建.SCAD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高难度高风险的,腔内
目的:探讨在慢性间歇低氧(CIH)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过程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 AR)活化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5只6~7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等分为3组:常氧组、低氧组与低氧+米拉贝隆组.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低氧组和低氧+米拉贝隆组于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每日进入低氧箱8 h,持续8周(箱内氧浓度在5%~21%之间循环,每个循环180 s),低氧+米拉贝隆组小鼠进入低氧箱的同时还每日给予10 mg/kg的米拉贝隆灌胃.12周时收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而多数中药,即使是毒性中药,在应用于人体之前并未进行严格的生殖毒性评价.随着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全力推进,中药生殖毒性应得到充分重视.体外替代试验是生殖毒性常规评价试验的一种补充,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能有效降低研发风险,减少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并预警早期毒性.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大鼠胚胎细胞微团培养和全胚胎培养试验为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验证并推荐的方法,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是近年来研究并验证的替代试验.近年来,上述试验陆续有在中药生殖毒性研究中应用的报道.根据中药的特点,采用系列替代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改善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四君子汤水提物(SJZDA),通过醇沉和Severge法去蛋白得到四君子汤多糖(SJZD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SJZDP样品图谱,苯酚-硫酸法测定SJZDP糖含量.SD雄性大鼠分组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模型+SJZDA 5和15 g·kg-1及模型+SJZDP 0.358和1.074 g·kg-1组.大鼠造模前1 h,模型+SJZDA和模型+SJZDP组分别ig给予相应剂量SJZDA和SJZDP,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水;1
目的 研究天麻活性成分20C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及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用6-OHDA 100μmol·L-1单独(模型组)或与20C 0.01,0.10和1.00μmol·L-1共同(模型+20C组)孵育PC12细胞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6-OHDA 100μmol·L-1和20C 1.00μmol·L-1共同孵育PC12细胞6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DNA和RNA氧化损伤.②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
目的 研究在DAMGO和吗啡激活状态下,组氨酸6.52(H6.52)和酪氨酸7.43(Y7.43)位点突变对μ阿片受体(MOR)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出H6.52和Y7.43位点参与MOR与配体的结合;在HEK 293T细胞上采用点突变方法构建H6.52亮氨酸(H6.52L)、H6.52天冬氨酸(H6.52D)、H6.52色氨酸(H6.52W)、Y7.43丙氨酸(Y7.43A)、Y7.43苯丙氨酸(Y7.43F)和Y7.43丝氨酸(Y7.43S)突变型MOR;采用荧
目的 研究猪苓多糖(PPS)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影响.方法 ①PPS 12.5~400μmol·L-1或BTZ 10~80 nmo·L-1处理U266细胞48 h,PPS 50μmol·L-1+BTZ 10~80 nmol·L-1处理U266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PS 12.5~50μmo·L-1+BTZ 10~80 nmol·L-1处理U266细胞48 h,Calcusyn软件分析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I),并确定联合用药的浓度.②U266细胞分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