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参加中考命题,笔者深深感到: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是起点低、入手容易、注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中考试题特别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其中部分中考试题大多数直接从教材取材,或适当对教材的探究、例题、练习题等进行类比、加工、改造、延伸或扩展,并不断设置新的问题情境. 试题背景注重贴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处在一个较平和、熟悉的环境,以增强解题信心,开拓他们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时常模仿中考命制试题. 现在借这机会与大家交流关于命制试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一、试题命制原则在教学中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沉迷于做试题,教师沉迷于找试题、试卷.自从有了命制试题的经验,笔者觉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兼顾知识与能力 平衡教与考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对于探究性试题,应区分教与考的不同处.教学时师生间可以相互合作交流,是集体作战,而考试时,只能单枪匹马.从这点讲,探究性的试题在考试中的难度自然增大,因此,教师在选择例题或在命制试题过程中,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命制试题过程中,不单要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还要平衡教与考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把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都贯穿在一个题目中分层设计,分层解决.
  例1 如图1,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x2 2mx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点P在一次函数y=2x-2m的图象上,PH⊥x轴于点H,直线AP交y轴于点C,点P的横坐标为1.(点C不与点O重合)
  (1)如图1,当m=-1时,求点P的坐标.
  (2)如图2,当0  (3)是否存在m,使=2?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m的值,并写出相对应的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融为一体,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核心知识去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题干中的四种分类情况产生,需要学生探究图形变化的全过程,它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又让学生体验函数、方程、转换、分类讨论思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从而有效达到平衡教与考的关系.
  (二)关注素材 选择合适的背景进行改编、创新
  试题的背景材料应该为考生所熟悉、多样化,最好选择对材料加工要求最低的材料.这样可以使试卷卷面更加活泼、美观,增加试卷的亲和性,提高考生的兴趣,使考生不至于因阅读大量文字材料感到疲劳、乏味,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发挥.
  例2 如图3,点P在第一象限内运动,函数y=(x>0)的图象经过动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取点A(0,m),连结PO,PA.
  (1)当∠OAP=90°,m=2时,求点P的横坐标
  (2)若∠OPA=90°,∠OAP=30°,k=4,求 m的值;
  (3)点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若存在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含有30°且斜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k,m的值.
  此题以直角三角形及外接反比例函数图象为基本图形,它来源于课本的目标与评定. 课本中的题目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且位置固定,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而此题是已知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求如何固定位置;或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改变其摆放位置,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此素材选择适合学生的视觉能力,它既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重点知识、核心知识的深入与拓展,进行改编、创新.
  (三)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变习材为学材
  在试题命制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师生重视知识产生过程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足够重视教材的教学.在学生对教材理解过程中的困惑处设计试题,正面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如学生完成全等三角知识学习后,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例3 如图4,在长方形ABCD中,BC=8,P为边BC的中点,连结AP,DP,试判断△AP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生1:△APD是等腰三角形,理由……
  生2:△A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
  师: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完成此题探究后追问:若要使△A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这样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变习题材料为学习材料.
  (四)重视思维分析 变解题教学为例题教学
  由于中考不仅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而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评价的导向功能对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原来的解题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例题教学.即重视例题的代表性、完备性,使例题出现在精心设计的探究问题中,学生在探究中作尝试性解答,从而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探究方法,发展思维.
  例4 如图5,在△ABC中,∠C=90°,AC=6cm,BC=8cm,点P从点A开始沿AC边向点C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运动,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经过几秒钟后,△CPQ的面积等于8cm2?
  (2)△CPQ的面积等于10cm2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例5 如图5,在△ABC中,∠C=90°, AC=6cm,BC=8cm,点P从点A开始沿AC边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点运动,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若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1cm/s,问经过几秒钟后,△CPQ的面积最大?并求当△CPQ的面积最大时AP的长.   (2)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Q的运动速度为2cm/s,当P为边AC的中点时,△CPQ的面积仍为最大吗?
  (3)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点Q的运动速度为5cm/s,当P为边AC的中点时,△CPQ的面积仍为最大吗?
  (4)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Q的运动速度为n(cm/s),当P为边AC的中点时,△CPQ的面积仍为最大吗?若△CPQ的面积仍为最大,求当△CPQ的面积最大时n的取值范围.
  将例4的纯粹解题教学,改成例5的例题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
  (五)重视多种思路的发现 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在命制试题中,笔者发现命制者命制试题时,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散性,给学生思维空间,往往一种题型会有多种解法,彰显数学教学对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有坡度、有变化的练习题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由授“鱼”到授“渔”的转变,让学生拥有思维优化的机会.
  例6 如图6,已知△ABC为钝角三角形,画BC边上的高AD.
  大家可能觉得此题很简单,只要延长BC,过点A用三角板画AD⊥BC,垂足为D.
  但如果要求尺规作图,且增加条件∠B=30°,结果又会怎样呢?学生刚开始有点疑惑,但很快想到以下画法.
  (1)如图6,作∠BAD=60°,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D.
  (2)如图7,以AB为半径作☉A,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再作∠BAE的角平分线交BE于点D.
  聪明的你,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学生在努力思考、合作交流中,创新思维终于被激发出来,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角度出发,又作出了以下5种不同的作法.
  (3)如图8,以AC为半径作☉A,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再作CF的垂直平分线交CF于点D.
  (4)如图9,作☉A,与直线BC分别交于点H,G,再作HG的垂直平分线交HG于点D.
  (5)如图10,以AB为边作正三角形ABM,延长BC交AM于点D.
  (6)如图11,分别以BA,CA为半径作☉B,☉C交于点N(异于点A),连结AN,交BC延长线于点D.
  (7)如图12,以AB为直径作圆,交BC延长线于点D.
  它符合学生成为研究者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在熟悉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命制试题的反思
  要实现以上几点,教师的观念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有教的转变:教学内容由教材知识向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向由重教知识向教知识、方法并重转变.其次,要有学的转变:由学生被动地听、讲学习向主动自主探究学习转变;由向课本学习向课程资源学习转变.第三,要有教学认识的转变: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构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新型课堂,教师不再是蜡烛,而是明灯、航标,照亮学生指明方向,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教学中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以上是笔者命制试题的真实过程与思考,愿与广大教师对试题命制课题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老爸在时,每日像一株枝叶繁茂的树,为我遮风挡雨;老爸走了,树的种子仍留在心中,一点点长大,长大……    1    真的很快,一眨眼,老爸走了一年。三百多天,一切历历在目,真的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我记得,最后一次跟他聊天,他躺在病床上,胸腔积水,呼吸困难,问他,等病好了你想去哪儿啊?他说,回家。  最后还是没能回家,从医院直接去的殡仪馆,火化的时候我也没敢去,怕万一崩溃,家里两个女人没法收场。 
如果是要跟男朋友一起分享,你会选择什么口味的薯片呢?  1.PIZZA口味  2.浓汤口味  3.洋葱口味  4.盐味    结果分析:  1. 选“PIZZA口味”:对女王两个字很反感   你不喜欢命令人,也不喜欢别人来命令自己,你似乎很讨厌向对方低头,认为双方能处在一种对等的关系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你听到有人用女王般的口气说话就觉得恶心,有时可能还会忍不住回她两句。    2. 选“浓汤口味”:
天空是刺眼的蓝  心是渺渺的船  迎着风儿,鼓起片片的帆  似乎心中的人儿在远方  遥望守候思念  懵懂的我以为有他的世界  阳光灿烂  是错觉蒙住了幸福的双眼  过去的一切熄灭在瞬间  我心中的锚已抛下  大雨倾盆船儿停在一点  是泪海  还是汪洋  又有谁知道……  ( 436200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班)    编辑/付洋
亲爱的老爸:  很快就要中考了呢!放心,我一定会在这几个月内好好地打拼的 。你要为我加油哦!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不说,你也会的,对吗?  老爸,我还没试过给你写信呢!虽然以前曾给你写过几次留言,但写信还是头一回呢!不知道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会不会大吃一惊呢?哈哈!  老爸, 你知道吗? 每次和同学们聊到自己的爸爸时,我都会十分自豪!尽管你不是什么高官,也没有家财万贯,也不见有何丰功伟绩,但我依然自
会喜欢周杰伦的歌,是因为那个叫方文山的天才作词人,他的词总是带着落日般的苍茫和旧时光里的一声叹息,像一棵古老的天堂槿守候在路旁,回望一路桑田。     〈1〉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从很早开始就在期待毕业,因为不相信那句话“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可是当校长宣布我们毕业的时候,我竟有一种荒芜的感觉。  没有欢笑没有眼泪没有怀念没有叹息,甚至连再见都没有,就这样各自走天涯。  我收拾东西将要离开的时
课堂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学生学习状况和学生中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在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及时补充、调整、完善课堂教学计划、方式的一种教学应变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主体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练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想.  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教学的要求来说
英雄:  您与无数的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您的精神长存。百年以来,在您与无数志士用鲜血铸就的土地上,耀眼的星已经在东方升起。  东方,有一条巨龙。点点黄金,镶嵌在它的身边。盘旋在空中,威风凛凛的这条巨龙,名字叫中国!  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回望历史,以前的中国也曾经历沧桑。俯瞰今朝,短短百年时间内,中国一跃成了有影响力的大国。展望未来,中国充满无限可能!仰望天空,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天际;俯瞰大海,蛟龙号
如果必须讲述《神话》,我也许会再说一次那装饰在白色裙褶中不渝的千年之约,以及漂浮在空气里的无声雕像被岁月蚕食的斑驳,又或者,我会首先述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尽管它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在一场梦幻与现实交替的大背景下,这种凄美婉转的情怀更像是一个圈套,没有任何现实与逻辑上的支撑,却并不影响那些旷远的空间所带给我们的无穷想像。  不必再说《古今大战秦俑情》里巩俐的一袭红衣,不必再说《梦中人》里周润发与林青霞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作为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取舍,制约着教学过程的详略,引导着课堂发展的方向。目标模糊不明的教学,如同“野渡无人舟自横”;目标定位错误,更会南辕北辙,导致教学无效甚至负效。然而长期以来,教学目标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成了许多教师业务上的软肋。于是,教学目标常常被教
摘 要:构建适当的问题串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问题串的设计应体现梯度性,备课时要在精细化上下工夫,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进行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变。  关键词:化学;问题串;思维的严密性  在课堂上,人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人的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学科素养的发展又是以学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思维本身比较复杂,严密性无疑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特性。所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