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贸易失衡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对比分析——以产业冲击为视角

来源 :日本学刊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隔震支座竖向抗拔能力较差,且不能对建筑结构进行竖向隔震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较优抗拔能力的三维隔震支座,并研究了该支座水平及竖向自由度的力学性能。首先将具有竖向隔震能力的碟簧组装置与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串联结合,然后在支座外部设计抗拔装置,共同组成抗拔型三维隔震支座。而后建立了三维隔震支座实用分析模型,并对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进行计算,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之后对三维隔
目前各国规范中对于汽轮机弹性基础动力响应计算的规定并不相同。以某大型汽轮机弹性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中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040—96)(简称中国动力规范)、中国《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设计规程》(T/CSEE 0067—2018)(简称中国隔振规程)、美国《大型汽轮发电机基座设计导则》(ASCE)(简称美国设计导则)、德国《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标准》(DIN 4024)(
针对弹簧式自动售货机制造成本高、售卖品类少、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文中设计一种智能无人售货柜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图像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可实现计重销售与计件销售两种模式。首先,为减少订单处理时间,对购物过程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有效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构建商品识别模型,并设计基于信息熵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完成用户购物过程中挑选商品的自动识别;最后,借助信用支付功能完成自动扣费,实现
合成出一种新型长链锌卟啉配合物——四[3,5-二(甲氧基)-4-(十四烷基酰氧基)]苯基卟啉锌(Zn-P),将其与氧化石墨烯(GO)杂化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长链卟啉锌-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Zn-P/G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发现复合材料Zn-P与GO的结合方式为-非共价键堆积。为研究Zn-P/GO的光降解性能,选择亚甲基
某型飞机尾罩与机身框架的连接设计需在预设安装空间有限,且不能对框架结构进行大改的前提下进行,连接方式还必须满足安全可靠、开锁及闭锁方便快捷的要求。针对某型飞机尾罩的连接、安装及拆卸要求,通过合理的原理分析及结构设计,制定出一个快速开、闭锁解决方案,改进了一种小型快卸锁。经过对试验件进行功能验证表明,该方案合理有效地实现了某型飞机尾罩与机身框架的可靠连接及快速开闭锁的功能。
美国战略界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出现了战略临界点。其原因在于,中美实力对比出现了巨大变化,实力对比的变化也导致了美国对华认知的改变,美国认为中国军力超越了美国在亚太的传统优势,中国经济崛起动摇了美国霸权的基础,而且认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此,美国对华战略正试图寻求调整。在战争、遏制、接触等单一战略均难以奏效的前提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很可能采取限制性竞争的对华战略。美国将会试图通过贸易
Until recently,the agamid species,Japalura flaviceps,was recognized to have the wides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mong members of the genus occurring in China,from eastern Tibet to Shaanxi Province.Howe
期刊
被动式毫米波雷达系统可通过物体自身辐射信号探测成像,其自身不需要释放电磁波,信号不会被拦截,更有隐蔽性。本文开发毫米波被动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两个毫米波天线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整个二维平面进行扫描,文中对毫米波成像理论进行了分析,给出系统框图,并对成像图及其性能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
入选《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好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倾情推出这是一本自传体教育散文集。作者以自己特殊的生命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自己走过的一个个日子,一位位身边的亲友,一段段感人的教育故事。书中有目不识丁的母亲、豁达开朗的父亲、从未上过学的姐姐,有提携后人的师长、朝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