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

其他文献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3种。文章就颈动脉狭窄的处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剂(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Sma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Gb761小剂量组和EGb761大剂量组,每组1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1.5h再灌注24h模型。EGb761小剂量组和EGb761大
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制的“北京名牌产品”百奥蚓激酶肠溶胶囊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已有10多年。为推动临床医药的发展,促进药物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合理使用,分享“蚓激酶”临床应用中的宝贵经验,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此提供一个经验和学术的交流平台,并为应征作者准备了丰厚的奖品,期待您的参与!
期刊
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众多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过去10年里的技术发展使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成为可能。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接受血管成形术或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鉴于在对血管成形术或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技术和转归进行报道时,尚缺乏普遍接受的定义,本文的目的是为其报道标准、术语和书面定义提供共识性推荐意见。报道摘要
卒中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ed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复杂颅内动脉瘤是指巨大、宽颈、梭形、微小、夹层及假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大部分复杂动脉瘤,治疗仍受到其形态的限制和复发的挑战。文章就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气象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气温急剧下降可显著增高卒中发病风险。寒冷天气促进卒中发病的机制有许多,而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与卒中风险增高有一定关系。文章对气温骤降与卒中的关系、气温骤降导致兴奋性氨基酸增加的可能机制以及兴奋性氨基酸诱发卒中的机制做了综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上是指由于缺血和缺氧,短暂的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到24h,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TIA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对MRI,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在TIA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为推动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专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各省神经病学同行的合作、交流,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协作委员会将于2009年11月26至29日在苏州市举办第十八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会议将围绕神经病学各个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届时将邀请有关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并投稿,本次会议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年来,围绕如何治疗颈动脉狭窄,进而有效实现卒中预防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