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选择教法,提高中职课堂效果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秋实,寒暑易节,不知觉中在教学上已走过好多年头,这些年来一直担任计算机专业班专业课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一直探索何种教学法适合当前课程的学生的学习,从刚开始的凯洛夫的五段教学,到探究式教学法等都作了探试,效果都不是太好,在去年在兰州NIT培训中,一位西北师大教授讲了NIT培训中所使用的教学法——构建主义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有很好的作用,在这一年的应用中,自己也觉得这种方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十分适用,现将这一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自己这一年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在自己开始教学时,采用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这种教学法以计算机知识为学习对象,以教材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就大功告成。这样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为死知识,比如用VB编程,知道编写程序的过程,和要修改的属性,但不会编写实际能运行的程序,只是纸上谈兵。选择上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是看到计算机好玩或玩了电脑游戏之后选这一专业,结果这样的教学法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法对理论的教学虽有大的帮助,但对于实践为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则不太适合,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深入的理解,对实践的指导就掌握不够,达不到掌握技能的目的。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则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师引导点拨,知识点、技能共同掌握。
  这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教学中,一般以如下的过程教学:首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其次,教师采用步骤范例式介绍相关知识点、重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构思和设计任务情境,提出問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总结。其教学理论依据为: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从创设一个任务情境开始。所谓创设任务情境,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恰当的任务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的内因发生变化,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foxbase+数据库知识教学中,对记录的操作,我们可以以班级库为基础,怎样将自己的记录添加到库,添加之后又怎样对其修改,查询等。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
  三、教学的观念方面。这种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任务情境,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的角色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传统的教法有着显著的区别,但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指导点拨也十分重要,如果指导的少了,则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要求,毕竟学生自学能力还是有限,但如果整堂课都指导下来,则又与传统教法没什么大的区别,这个就要求我们好好掌握度的问题。
  四、对整堂课的总结深化。教师所创设的一个学习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他们对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大体己掌握,但我们不能就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从情感上来说,我们对这堂课学生的表现作以一定的评价,如那个小组表现较好,那个小组碰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这方面参考“探究式”教学法中评价机制较好,教师要对这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做归纳总结,这样就不会在教学中产生会动手但不知所以然的问题。最后,由这节课的教学必然引出了其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下面教学中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引申,这样就使这个教材内容上下衔接,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国家科技计划是政府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因国家介入科技活动而生,并随着人类科技活动的深化发展不断演进变化。回顾历史,人类科技活动是从少数科学精英的“自由探索”不断得到社会和政府认同,逐步实现组织化、制度化、职业化。国家科技计划作为连接“政府”“社会”和“科技”的桥梁,在有力塑造人类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动态性、技术的复杂性、科学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化发展。
颠覆性技术一般是指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融合与应用。颠覆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前瞻性、突破性、时效性、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虽然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仿照DARPA的模式开展颠覆性技术的遴选和培育工作,但是至今鲜有能与DARPA相匹配的成就。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研究。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它将全方位渗透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智连”工厂与工厂、工厂与消费者,由此带来整个经济环境、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根本变化.rn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变革环节,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关系到所有产业技术升级和不断迭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未来的制造业只能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价值,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
期刊
从出口技术水平、出口贸易利得以及国际分工地位3个角度来测度江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并做比较研究,发现江苏出口技术水平、省内贸易利得率以及产业分工地位与美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全球化视域下江苏出口的国际竞争水平提升仍然任重而道远.然而在现行分工态势下,江苏出口却惠及了国内其他地区,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职教与普教的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职教应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更要创造特殊的劳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工助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做到了上述完美结合。  对于我国职教要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二是实验室实习工场的建设、三是企业的支持与弹性的学习制度。  
期刊
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体系是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国家强的通道。“十四五”时期,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在全球进一步深化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我国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建立新的发展逻辑,培育引领型经济。
当前,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在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的一些关键领域快速提升竞争力,解决供应连续问题,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速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现实课题。同时,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需要我们冷静应对,抓住重点,发挥好举国体制优势,以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发展大局,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求突围路径和着力点:加速实现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确立好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加速弥补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失短板,建立好“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2021年6月,日本政府对半导体、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产业做出综合部署,制定了以扩大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根据这一战略,日本将:加强与海外合作,联合开发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确保生产能力;加大数字领域投资,强化逻辑半导体设计与开发能力;促进绿色创新;优化国内半导体产业布局,增强产业韧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惩罚等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为人们所厌弃。但是人们在批判这些做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那就是因为对不当惩罚(比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奖惩学生的功过好坏,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得好:“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
期刊
基于2014—2019年101家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前后的面板数据,用PSM-DID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对精准扶贫项目投放力度的发展现状及困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战略定位的商业银行,因“行”制宜对事业部进行发展规划,大中型银行事业部通过扩大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城商行普惠事业部的精准扶贫效果不显著,应注重银行风险管理和不良贷款率等经营指标,通过与大中型银行的“互补型”竞争,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和城乡贫困人口脱贫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