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原则与案例选择:在比较研究中选择反例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定性研究方面,一个主要的挑战就是“反面的”案例(如非革命、非战争)的选择。这些案例包含在试图解释可以得到与研究相关的结果(如革命、战争)的分析之中。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反例的选择对于理论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论学者们还是为这种选择过程阐述了一些特定的规则。在本文当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原则——可能性原则,它为我们在选择一系列反例时提供了一些清楚的、严密的、有理论见地的指导原则。可能性原则告诉我们,只有在有可能出现与研究相关的结果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反例。如果通过一个或一小部分自变量可以预测到这种结果的出现,就可以认为这种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在本文当中,我们详细地论述了这个原则及其对于理论阐述和理论检验的影响。为了陈述本文的要点。我们对一些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私有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私有化政策仍存在争议,所有权的作用以及其他诸如竞争和规制等结构性改革应该怎样进行仍然还不确定。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私有化进程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性经验。这些证据表明,如果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的绩效提高,那么,它需要以促进竞争和有效规制为宗旨的政策保证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只有将私有化与更广泛的结构改革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严迪昌(苏州大学中文系)回顾二十世纪词学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眼光。思路不同、视角不同、趣味不同、兴奋点不同,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评量。面对庞大丰富而又复杂的评估对象,当也应持一种“异量美”式的气度,否则以偏盖全,往往不够中肯公道,估衡失去意义。何况词学研究仍处在过程中,所以回顾也只能是相对的、不周全的、各见所见的阶段性的回顾。
林怡,女,1967年8月生。1987年9月经郭在贻教授推荐,保送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考入山东大学,在职攻读魏晋南北朝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庾信考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期刊
萧衍建梁,在位48年,其文治武功胜过南朝其他帝王,他又好文学,《南史》卷七十二《文学传序》称“自中原沸腾,五马南度,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本文拟就其乐府诗的创作及对梁代文学的影响,略作分析。
美国联邦预算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大约占1/4,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美国联邦预算的法律基础——联邦预算法,这些法律对联邦预算规模和预算参与者的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刊载了王兆鹏先生新发现的所谓萧统佚文《虞山招真治碑》。
在中国词学理论中,向来有“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以论为词”等说法。与这种从题材、风格及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划分词之类型的方法不同,本文提出一套“以色为词”“以趣为词”“以韵为词”“以气为词”的分类概念,其目的是为了对唐宋词之创作旨趣之发展演变过程勾画出一个简要的轮廓,并通过这种文学现象的揭示,探讨唐宋文人在对词进行雅化的过程中,其审美理想是如何形成、发展与确立起来的。
近年来,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加强地方政治和行政领导力为核心进行地方政府改革,以解决“民主赤字”和“表现赤字”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瑞典、德国和法国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了欧洲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改革战略。
我国的古代诗歌,如果不以社会形态或王朝的更迭作为阶段的区分的话,按其自身的发展,大致说来,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先秦两汉属上古期,诗歌从发韧到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属中古繁荣期,诗歌创作进入自觉的时代,诗人之诗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他们在臻于完善的格律形式和不同时期的风格流派中展示仑性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