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多样性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前言:《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上课的教学模式有密切关系。初中阶段很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如何结合这些运动技能,让学生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真正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考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专心地学,认真地学,养成坚持體育锻炼的习惯。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育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智力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认知、反应、设计的独特技能的总概括。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创新教育中,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参与活动组织、参与活动管理,参与讨论评价。促进主体积极参与,将是主体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过程中方法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内容、方法、手段、组织模式等方面做出最佳选择,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大多好表现、喜欢竟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姿态优美、韵律感强、柔韧、运动量不大的学习内容,如艺术体操、垫上运动、羽毛球等。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三、创新教育是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而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与学生“和谐、民主、平等”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埋藏的也很深,它是制约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之道,尊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
  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2.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
  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
  四、结论
   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要以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加强自身素质的积定,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成熟与更新,为更好地推动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尽职尽责,作为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课改中的精华,走出一条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道路,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感恩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对他们的情感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本文就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角色和工作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感恩教育;角色  “感恩”一词在牛冿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中国自古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的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一种活动,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它提倡自主学习
摘 要:语文课堂不仅是传播语文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演绎。本文从注重主动探究行为,有效构建生成性课堂;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提高教与学的转化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发挥教学资源的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其的重要性只要是中国人都明白,其小则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表达,大则影响到全体国民素质。因此,小学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rn正当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阶段之际,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在北京隆
摘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是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学习实际应用的地理”为目标。不仅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学心理,还能夠对地理课堂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巧妙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问题的重难点巧妙的突出出来,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地结合,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做演示实验,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过于不明显或者是实验现象瞬间结束,导致学生看不清晰。本文针对在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这一现象应用DIS技术,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分析如何引用DIS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DIS;难点  “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直接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DIS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摘 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与深入,学校教育改革以“学生本位”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与发散思维意识。初中数学是初中课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探索实践,深化知识体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不仅能够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乐于学习,是值得所有的老师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我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本书。书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走向小学课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要把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反之,陋习会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