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美术有机结合,运用美术知识、技能美化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让美术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美术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提升美术基本素养。在本次探讨中,我们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为核心,探究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生活中随处可见美术的痕迹,与生活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常说美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是与众不同的,美术教学更侧重于美的艺术,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更需注重将美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及价值。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是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抽象的美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展教学,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感知生活,提升美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 善于觀察发现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为了满足小学生的这一需求,美术教材中大都引用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有童趣的导语,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观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细腻,了解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取各类知识,从而认识世界。在美术教学中,同样离不开观察。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采用“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的形式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也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丽,品味生活的快乐,并且将生活与美术紧紧关联在一起。例如《走进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四季的变化牵引着自然界花草树木的变化。春季,正是花草树木发芽的季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花卉等进行写生;夏季,泥土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陶艺、泥塑”等活动;秋季,凋零的落叶是美丽的点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落叶拼接”的活动;冬季,白雪皑皑为大地换上了新衣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雪景、剪窗花等活动。贴近生活的美术课,能够让学生切身实际地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掌握观察能力,加深对色彩的感受。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
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情境,更依托于生活情境。情境结合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展现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核心,并依据学生年龄、接受能力等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并符合教学目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也应别具一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从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入手,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美术教学。
三、 注重感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采取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并习惯用画笔记录每一个细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多以学生模仿、临摹为主,教师将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后,学生依据课本自行绘画,指定的绘画对象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发散思维。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感,也是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手段,避免学生的激情及兴趣被消磨殆尽。例如,在《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师观看《哪咤闹海》《女娲》等影片,生动的动画能够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及魅力,通过观影也能够让学生对色彩、服饰等时尚元素有所了解,提升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课堂,也可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让小组成员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小组间的交流、团体与团体间的交流,组内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设定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相互分享掌握美术知识的技巧,提升美术素养,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利用废弃的报纸、书籍等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散思维、想象与讨论,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完成教学目标。
在本次探讨中,我们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为核心,探讨了展开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活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结合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知生活、描绘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及感受与美术融合起来,提高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2]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62-64.
[3]罗维宁.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86.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生活中随处可见美术的痕迹,与生活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常说美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是与众不同的,美术教学更侧重于美的艺术,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更需注重将美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及价值。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是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抽象的美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展教学,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感知生活,提升美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 善于觀察发现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为了满足小学生的这一需求,美术教材中大都引用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有童趣的导语,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观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细腻,了解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取各类知识,从而认识世界。在美术教学中,同样离不开观察。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采用“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的形式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也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丽,品味生活的快乐,并且将生活与美术紧紧关联在一起。例如《走进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四季的变化牵引着自然界花草树木的变化。春季,正是花草树木发芽的季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花卉等进行写生;夏季,泥土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陶艺、泥塑”等活动;秋季,凋零的落叶是美丽的点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落叶拼接”的活动;冬季,白雪皑皑为大地换上了新衣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雪景、剪窗花等活动。贴近生活的美术课,能够让学生切身实际地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掌握观察能力,加深对色彩的感受。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
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情境,更依托于生活情境。情境结合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展现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核心,并依据学生年龄、接受能力等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并符合教学目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也应别具一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从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入手,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美术教学。
三、 注重感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采取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并习惯用画笔记录每一个细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多以学生模仿、临摹为主,教师将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后,学生依据课本自行绘画,指定的绘画对象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发散思维。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感,也是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手段,避免学生的激情及兴趣被消磨殆尽。例如,在《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师观看《哪咤闹海》《女娲》等影片,生动的动画能够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及魅力,通过观影也能够让学生对色彩、服饰等时尚元素有所了解,提升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课堂,也可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让小组成员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小组间的交流、团体与团体间的交流,组内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设定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相互分享掌握美术知识的技巧,提升美术素养,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利用废弃的报纸、书籍等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散思维、想象与讨论,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完成教学目标。
在本次探讨中,我们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为核心,探讨了展开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活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结合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知生活、描绘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及感受与美术融合起来,提高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2]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62-64.
[3]罗维宁.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