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规律的认识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料制度是高炉四大操作制度之一,因其影响高炉煤气利用,所以德龙钢铁有限公司3#1080m3高炉对大矿批、大矿角、大角差的布料模式进行了摸索,使矿、焦比更趋于合理,提高了煤气利用率,高炉稳定顺行。
  [关键词]高炉 布料 无钟炉顶
  中图分类号:T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400-01
  1 引言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3#1080m3高炉采用中北京中鼎赛克紧凑型串罐无料钟炉顶,自焙碳砖—陶瓷杯综合炉底、炉缸结构,板壁结合冷却技术,设计有2个铁口,16个风口。高炉于2007年12月投产,在开炉装料时对溜槽角度和矿焦落点进行了标定,投产后对布料在生产的作用十分重视,针对不同的矿批和物料的变化,不断摸索分析布料矩阵的优劣,以确保高炉的稳定的顺行。通过学习和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逐步对无料钟布料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在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布料矩阵,高炉指标明显提高,为实现优质、低耗、节能、降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布料矩阵的摸索过程
  2.1 布料矩阵调节的机理和方向
  装料制度是高炉上部调剂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布料矩阵可以使高炉内部煤气流上下匹配,提高煤气利用率,为高炉稳定顺行,节能降耗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每个高炉都有自己的调节极限,不同的高炉的装料制度要根据高炉自身特点长期摸索才能够确立;而要想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装料制度与之匹配。布料矩阵的根本是合理的焦炭平台和矿堆角,即形成合理的料面形状和合理的矿焦比分布。对高炉而言,最理想的料面形状也是高炉操作者追求的目标,料面形状是具有平台和漏斗的料面形状。这种料面形状结构上比较稳定,矿焦比分布容易控制,而且还可以抑制炉料因粒度不同而引起的偏析等优点。
  操作过程中控制合理的平台宽度和漏斗的深度是布料合理与否的关键环节:如果平台过宽,漏斗过浅,整个料面比较平坦,会加重中心,且边缘气流容易发展;反之,平台过窄,漏斗过深,料面形状受炉内煤气流的影响易发生形状变化,不利于气流的稳定。故而要想确保日常操作中所需要的两道煤气流,就必须摸索出合理的布料平台和漏斗深度。
  要取得的合理的布料矩阵,必须要把握好高炉的最基本的操作制度——送风制度,整个探索过程都要以风量作为基点,以矿焦比分布和合理的料面形状为方针,以打开中心气流、稳定边缘气流为指导思想,大矿批、大矿角、大角差为方向,通过调整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摸索。
  2.2 摸索布料模式,尋求指标优化的过程
  (1)多环布料模式的探索。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高炉在开炉之初,测定了不同料线不同α角、γ角和车重的冲落半径的关系(见表1,表2),根据此关系,其布料矩阵经常走矿焦这种布料方式,中心负荷较轻,气流也比较发展,而边缘相对而言,气流也比较充足,这种装料制度在原燃料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炉况走势稳定,不易失常,但是原燃料稍有波动即可造成很大影响。由于边缘气流过盛2008年3月既有冷却壁烧坏的现象发生,继而随着原燃料变化和炉外出铁影响(当然炼钢能力小于炼铁,高炉长期处于慢风状态。),经常有风口小套内移的现象出现,6月份在东南方向上出现管道行程,高炉严重失常。恢复生产后,改变了布料方式,以强烈打开中心气流抑制边缘气流为主攻方向,将布料矩阵调整为矿焦将矿石尽量布向边缘,使中心矿石减少,将矿石最外环向外移动3°,但是炉况整体走势仍不理想,不能接受大矿批,为此分析认为:矿角外移时,焦炭平台过小,不能承担矿石平台,使得中心漏斗过大,料柱不断向中心塌陷,造成边缘料速较慢,中心其实并未吹透的局面。因此进一步更改布料矩阵,调整到为矿焦,拓展了矿焦布料平台,使布料更趋近于合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结语
  无料钟炉顶布料是无料钟技术的核心,其布料方式灵活,对高炉优化操作有显著的作用,德龙钢铁有限公司3#1080m3高炉通过开炉初期测定的落点和α角的关系,以及采用等料流宽度布料优化布料矩阵的过程表明:一个合理的料面形状,矿焦分布比例是高炉布料的基础,矿角外移可以保障中心的畅通,边缘气流的稳定,并根据原燃料条件及高炉顺行情况扩大矿批,提高煤气利用,达到高炉高产低耗和长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云彩,高炉布料规律[M],第3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筱留,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3] 杜鹏宇,程树森等,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料流宽度数学模型及模型实验室的研究,钢铁.
  [4] 刘琦,谈无钟炉顶布料规律,第八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1—4.
  [5] 熊良勇,无钟炉顶布料实践及分析,钢铁,2004(7):12—15.
其他文献
[摘 要]干群关系,是我国所有社会阶层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在企业中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日”活动的角度,阐述新形势下如何拓展干群关系的沟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干群沟通长效机制,构建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T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394-02  输气管道在运行期间,由于气质中含有的凝析油、凝结水、硫分、机械杂质等沉积在管道,如果不加以清疏,管道将出现流体输送不畅,严重时甚至阻塞管道。因此常在长输管道采取分段设置清管装置,定期进行清管作业。清管作业装置由清管器(分为球形、直板形、皮碗形、泡沫形、智能型等)、清管器收发筒以及输气管路(包含管线、
期刊
[摘 要]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在这种教学理念下,体验式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目前,地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发展尚不成熟。本文简要介绍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教学思路上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体验;教学思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期刊
[摘 要]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我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从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美育等素质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争取更好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更加完美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数学课又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它是对数量、空间结构等变化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一种科学性的语言和工具,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在数学课中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04-01  我国现今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之中,科学素养、科学
期刊
[摘 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廉洁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13-01  引言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每个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均离不开廉洁文化的参与;企业开展廉
期刊
[摘 要]精度控制技术正在船舶建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0000TEU集装箱船作为大型高附加值产品,对精度控制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船舶建造精度管理经验,将对10000TEU的精度控制关键点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船舶建造 10000TEU 大型集装箱船 精度管理 精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U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385-
期刊
[摘 要]流压是油井正常生产时的油层中部压力,是油藏供给压力在地层传导至井筒时的剩余压力,也是井筒中的流体流动的初始压力。流压同时也是渗流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的分水岭。因此在油井生产、方案设计和油藏管理时流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不同类型的油藏,同一油藏的不同开发阶段对流压的界定也不同。针对目前油田高含水率,低流压,本文根据油气水三相流的渗流规律,结合地质资料利用IPR曲线对某采油井合理流压进行确定
期刊
[摘 要]天津市水务局防汛通信应急指挥系统包括指挥车一辆、固定站一座,该系统自竣工至今,运行稳定可靠,多次成功的完成防汛抢险现场与市水务局之间的音视频传输和会商工作,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与当初设计指标的严谨是分不开的,本文就该系统可靠性、可维修性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防汛 应急指挥车 可靠性 可维修性 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 要]合唱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三、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的提高;四、有助于高职生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关键词]合唱;高等职业院校;爱国主义;审美能力;构建和谐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11-01  合唱艺术有着经久不衰的历史,它是一种人声群体歌唱的艺术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