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到位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的预定目标和发展规划为着眼点,目的在于满足于校内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安排的各种实际培训活动。理想的校本培训,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对什么是校本培训都不清楚,他们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这比什么都实在,正因为如此,校本培训的效果对这些教师来讲是大打折扣的。
二、培训计划的随意性和短期性
教育有规律,教师成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培训应遵循其规律,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调查发现,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随意性大,人云亦云跟风走。今天看这个重要,就培训这个,明天看那个重要就培训那个,没有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培训内容重叠交叉,结果学校、教师忙得不可开交,资源投入甚多,收获却甚少。
三、培训方式的单向性和封闭性
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培训方式大多是外请专家理论讲座、外请名师上教学观摩课、或自校组织教研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专家讲,教师听,名师上课,专家点评,这种“培训者主讲,受训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使整个培训气氛沉闷,使培训失去生机,也必然使受训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抑制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
四、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学校广泛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专家、名师、专业科研人员或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机构进行培训,进行制度约束。但这种方式明显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难以解决教育问题等弊端,且教师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五、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时间难以安排
由于各校的编制都比较短缺,教师的在岗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教学和参加进修培训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有些基地学校的校本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这虽然没有跟上课时间冲突,而大部分教师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在双休日参加培训了休息时间,感到身心疲惫,而且会影响下个星期的教学工作。而有些学校把培训活动安排在上课期间,这又跟上课有冲突,势必要停课。而停课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六、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淡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致使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成为一盘散沙,达不到培训的目的要求。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加深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他必须认识到校本培训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培训计划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针对上述校本培训的随意性和短期性,校本培训计划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给自己学校以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长期的培训规划和短期的培训计划,而且,每期的培训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循序渐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以优化“课堂提问”为例,培训内容可专题安排学习“课堂提问”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观摩“课堂提问”教学录象和资料、研究本校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安排授课者、课题名称与教学内容,明确听评课以“课堂提问”为专题,要求教研组的教师各自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然后交流各自对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心得和体会,使大家对“课堂提问”提高认识,改进方法。这种专题性培训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要深入对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教师的不同的需求,区别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的不同特点,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这样的校本培训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途径。
三、培训方式要创新,变单向性为互动性,变封闭性为开发性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的地位。同样,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是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这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单向的、封闭的培训方式亟待创新,要变单向性为互动性,变封闭性为开发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每次培训之前,先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内容设计教师交流表,拟定一些能引起教师思考的问题,使教师带着目的听,带着问题听,并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组织大家(包括培训者)相互交流意见,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借鉴他人的长处,这样,教师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及时把有益思想内化,使培训者和受训者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到平等对话,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和培训实效。
四、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繁忙的现状,要求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同时,仅仅几次的集中培训也很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诸如每一次教研活动;办公室里对某种观点的争论;讲台边对某个案例的交流;图书室、阅览室内的个性化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分散培训的形式。当然,作为组织单位要为教师的分散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
五、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同时又产生新的理论。因此,教育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获得双丰收。
六、建立健全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保证校本培训的时间、场地、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要有严密的考勤制度,量化评估制度(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要把校本培训的量化评估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晋升挂钩,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校本培训活动,以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的预定目标和发展规划为着眼点,目的在于满足于校内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安排的各种实际培训活动。理想的校本培训,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对什么是校本培训都不清楚,他们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这比什么都实在,正因为如此,校本培训的效果对这些教师来讲是大打折扣的。
二、培训计划的随意性和短期性
教育有规律,教师成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培训应遵循其规律,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调查发现,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随意性大,人云亦云跟风走。今天看这个重要,就培训这个,明天看那个重要就培训那个,没有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培训内容重叠交叉,结果学校、教师忙得不可开交,资源投入甚多,收获却甚少。
三、培训方式的单向性和封闭性
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培训方式大多是外请专家理论讲座、外请名师上教学观摩课、或自校组织教研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专家讲,教师听,名师上课,专家点评,这种“培训者主讲,受训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使整个培训气氛沉闷,使培训失去生机,也必然使受训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抑制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
四、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学校广泛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专家、名师、专业科研人员或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机构进行培训,进行制度约束。但这种方式明显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难以解决教育问题等弊端,且教师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五、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时间难以安排
由于各校的编制都比较短缺,教师的在岗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教学和参加进修培训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有些基地学校的校本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这虽然没有跟上课时间冲突,而大部分教师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在双休日参加培训了休息时间,感到身心疲惫,而且会影响下个星期的教学工作。而有些学校把培训活动安排在上课期间,这又跟上课有冲突,势必要停课。而停课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六、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淡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致使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成为一盘散沙,达不到培训的目的要求。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加深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他必须认识到校本培训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培训计划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针对上述校本培训的随意性和短期性,校本培训计划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给自己学校以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长期的培训规划和短期的培训计划,而且,每期的培训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循序渐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以优化“课堂提问”为例,培训内容可专题安排学习“课堂提问”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观摩“课堂提问”教学录象和资料、研究本校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安排授课者、课题名称与教学内容,明确听评课以“课堂提问”为专题,要求教研组的教师各自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然后交流各自对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心得和体会,使大家对“课堂提问”提高认识,改进方法。这种专题性培训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要深入对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教师的不同的需求,区别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的不同特点,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这样的校本培训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途径。
三、培训方式要创新,变单向性为互动性,变封闭性为开发性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的地位。同样,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是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这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单向的、封闭的培训方式亟待创新,要变单向性为互动性,变封闭性为开发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每次培训之前,先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内容设计教师交流表,拟定一些能引起教师思考的问题,使教师带着目的听,带着问题听,并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组织大家(包括培训者)相互交流意见,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借鉴他人的长处,这样,教师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及时把有益思想内化,使培训者和受训者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到平等对话,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和培训实效。
四、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繁忙的现状,要求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同时,仅仅几次的集中培训也很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诸如每一次教研活动;办公室里对某种观点的争论;讲台边对某个案例的交流;图书室、阅览室内的个性化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分散培训的形式。当然,作为组织单位要为教师的分散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
五、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同时又产生新的理论。因此,教育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获得双丰收。
六、建立健全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保证校本培训的时间、场地、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要有严密的考勤制度,量化评估制度(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要把校本培训的量化评估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晋升挂钩,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校本培训活动,以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