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维最富潜能的力量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全球的交往日益频繁,网络世界瞬息万变,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难以适应,难以甄别。文章基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对培养學生的深度思维进行了思考。凝结哲理的古文思想,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开启学生的思维,孕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辨性话题的设置,引发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豁然的留白,用沉思和静美的爱引发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深度思维;道德与法治教材;古文思想;思辨性话题;教材留白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哲学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公民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7JK12-L192)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中。
  生活中,既有“莺歌燕舞”的欢场,又有“水深火热”的愁结;既有“最美警察”的感动,又有“贪腐案件”的丑陋; 既有“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大爱,又有“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悲剧。这就要求我们应培养学生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待生活现象的能力。
  《中庸》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说法。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慎思之,明辨之,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全面思考、辨析并进行评价的深度思维能力。所谓深度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构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材,是思想有深度、逻辑有情怀的教材,也是促使公民精神成长的教材。
  有学者说,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本文以“培育深度思维,走向深度学习”为视角,对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进行简单探析。
  一、凝结哲理古文,孕育深度思考
  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能具有探问人生、追求幸福的智慧能力。
  古文中的诗句、谚语、成语等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邃的哲理思想,含蓄内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给人以生命的思考、智慧的启迪。教材中多次使用语言凝练、有生命力、富有哲理的古文,其文质兼美,生动形象,能引人入胜,启迪思维,突出主旨。
  有对品格塑造的。
  如老子的“自知者明”,强调要正确认识自己。如选自《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激励学生不断除旧更新,不断学习,引发学生对学习深度及不断承接的思考。如选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中的“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事无弃材矣”,启迪学生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如选自《孟子》的“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启迪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如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启迪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有处理与他人关系的。
  如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启迪学生要多交益友。如选自《学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鼓励同学之间遇到问题要互相交流,也要独立思考,不断质疑。如 《千字文》中的“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启迪学生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如《论语·学而》中的“孝悌也者,其为仁者本欤!”启迪学生要孝亲敬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古文的思想,或让学生课前查阅其内容,或在课堂交流其所包含的哲理、意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或思索古文蕴含的道理在当前社会内涵的变迁。
  笔者在新授第四课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时,就充分运用了古文的智慧来教学。导入时让学生说文解字“友”,学生现场查阅字典,了解“友”的古文是会意字,从二又(右手),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交友的古诗词或名言,解释其内涵,并能结合古文的内涵,详析交友的智慧。笔者还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先贤的观点与当今社会交友的理念有哪些“同”和“不同”?课堂中引导学生全面思考,转换自己的视角,从各个层面回答。课堂的呈现既显得情趣高雅、语言灵动,又让学生发展了思维,延伸了思维。
  又如新授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时,学生交流了许多关于“孝”的古诗文。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如何看待今天有人提议“二十四孝”在当下应该“复兴”和“尝试”的观点?学生兴趣盎然,形成两方观点。有同学认为可以尝试;有同学认为不可取,思维交锋,争辩激烈。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时应重视逻辑推理,要论证严密,思维严谨。学生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不断调整认识,不断建构认识,不断推动思维向深度发展。
  二、设置观点交锋,重视价值澄清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其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
  一方面,生活是多面的,有无数种可能性,需要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网络时代,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和无权威性需要我们有慧眼甄别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看问题能力及判断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思辨性话题。如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中的“有些不完美,我可能会接受”和“有些不完美,我可能会回避”,“别人的意见都不对,只有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和“别人的意见也许有道理,可是我做不到”;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多个朋友多条路”;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一框《让友谊之树常青》中的“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 和“对任何人不要亏负”;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中的 “不要为别人而活” 和“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等。   这些话题的呈现,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体现,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话题,也是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深度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如何引领学生讨论,交流,彰显思维能力或更为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呢?如何形成价值判断?如何上好这样具有思辨话题的课题?
  笔者读了山东青岛二中高保卫老师的《这是我们的时代》简书文章,深有启发。高老师以狄更斯“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进入话题,请同学们思考后选择站队。但在站队过程中,可以自由换位,换位时,可以用手机搜索,要有依据,十分钟后汇报。学生激情饱满,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老师适时在黑板上写下“这是我们的时代!”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时代无论好坏,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参与,怎么推动?”最后以“我有一个梦想……”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以思辨性的话题引入,开放式提问、开放式讨论,充分让学生分析、探究、批判、质疑,学生深度思考,思想交汇、碰撞,生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课堂由同质化学习逐渐走向个性化学习,由道德的“表里不一”逐渐走向“表里合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思维”,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三、凸显留白之美,丰盈思考空间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音乐上多有“不著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留白,是思维的跃动,是自由的想象。
  翻阅七上教材,豁然着如此多的留白。
  留白的教材呈现了静默的沉思和静美的爱。留白的教材是等待,等待每一个梦想飞翔;留白的教材是期盼,期盼每一个生命在体验中获得生长;留白的教材是给予,给予每一个生命清新的思索。留白的教材,在想象中迸发思维的纷呈迭出,在体验中饱满生活的智慧,在虚实中丰盈思考的空间。
  留白的教材是文本与学生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开放、生成的留白,使教学内容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弹性,为教师创造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了众多可能,也为学生个性化理解教材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创造了众多机会。教者需要立足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解读、合理重构、巧妙表达,以引导学生延展思维,自主领悟和拓展“留白”。
  图1 图2
  如图1中对“学习”一词的解释。
  笔者留给学生3分钟思考,并要求在课本中做笔记,留下思考的痕迹。思考后充分给予学生个体表达机会。因此,对“留白”的处理,要留有点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想一想,记录下重要的词句,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也是对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图2中对“对自己的认识” 的探究,笔者设置了两个活动环节。活动一:猜猜他(她)是谁?(老师课前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空白纸)要求:思考我是谁?写出对自己的认识。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老师收齐同学所写纸张,请一个同学上前读几条之后,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她)是谁?活动二:每位同学写出3句话来评价自己的同桌,在小组内分享。因此,对“留白”的处理要有针对性,对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采取多种手段,留足思考时间,明确探究目标。在学生思考“我是谁”的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二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
  如图3中对“小学生活中的遗憾和对今后生活的打算” 的探究与分享。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改编,课前视频采访本班部分学生,在小学生活中,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打算?课堂教学中播放部分学生的视频内容。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从不同角度(在学习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在课余生活中、在其他方面等)到講台前分享。因此,对“留白”的处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情进行创造性教学。采访学生的形式新颖,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易引起学生思考。上讲台前展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不同角度分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广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细小、细微处孕育,于沉静、幽深中思考,于潜移默化中修炼、蕴积,于思考中沉淀,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宽广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延伸性,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发展深度思维,生成人生智慧。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并体会叠词、比喻句、对称句式的妙处。  2.感受课文语言的节奏美和浓浓的儿童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并体会文中叠词、比喻句、对称句式的妙处。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语言的节奏美和浓浓的儿童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生字“槐”,扣题导入  1.这是什么花?(槐花)  2.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有两个层面原因:一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知识层面要求学生了解沙粒形成的四个要素:大海、蚌、沙粒、长时间;二是情感层面的,要求学生知道要想成功,必须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被别人影响,坚持实现梦想,这是文章的核心教学价值。文章虽简短,对话却生动,内容有留白,便于通过朗读思辨,发掘运用言语的练习。  【关键词】朗读感知;想
期刊
【摘要】加法运算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教材都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看到一种教学现象——举出更多例子——在众多实例中抽象概括——用符号表示发现的规律”这样的思路来加以引导。教师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精准把握学情,促进知识理解”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结构;教学行为;加法运算律  运算律是整数加法
期刊
【摘要】 牧学是牧式教育范畴的一个教学术语。本命题是指向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现代教学理念。本文紧扣“人”展开,论证牧学课堂中学生、教师、编者在课中央的地位,解读“牧学,人在课中央”的内涵,阐述它的理论依据,探寻它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妥帖自然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在积极的场域里自然生长、自主发展。  【关键词】 牧学;人在课中央;知器明道;返本开新;安其所,遂其生  一、知器明道:牧学之遇见 
期刊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这门学科在众多基础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认知障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就要立足数学课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过程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探求优质的教学途径以及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避免出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障碍,感
期刊
【摘要】学生在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方面的缺失,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及其教学意识、课堂行动中存在的误区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思路结构化的路径,能让学生形成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明确区域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通过知识问题化的路径,则利于学生批判性思考、综合性分析、创造性学习等深度学习品质的提升和区域认知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思路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区域认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倾听与交流、表达与感悟,习得有效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技巧,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在特定的情境式训练中,让学生以小见大,从小课堂中获得社会交往的重要素养。本文就将从人际交往的视角,围绕“虚实相融,精心架构交际情境;合作演练,积极创设互动模式;多元评价,辩证解语交际准则;观照本真,实践感悟沟通要领”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 每年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总能在一年级教室的门前见到家长不安的身影,以及一部分哭闹着不进教室而拼命拽着大人不放的孩子。这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游戏式学习转为正规系统的知识学习,进入了较严格的学校管理体系,有一个必然的适应期。这时候我们开启的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起点教育时稍不小心,就可能使他们受到心理挫伤,从而产生害怕学校与学习的心理,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可能影
期刊
【摘要】记叙文写作教学要重视作后修改的指导,更要重视以学生作文为范例的当堂引导。运用好学生自己的写作材料,通过当堂品评、修改来引领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高,是写作教学一条更有效的指导途径。  【关键词】作后修改;范例;指导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虽是诗人的一句深刻领悟,却恰恰道出了如今许多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心病——当下,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六个方面浅谈了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加强阅读,由学到仿;降低要求,由易到难;联系生活,由空到实;注重方式,由感到写;树立榜样,由引到放;激发兴趣,由写到投。通过这些途径,班级学生对写话有了兴趣,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话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关键词】 写话;低年级;多途径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