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提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然而,朗读在语文课堂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加之“语文考试不考朗读”,因此,朗读被很多教师忽视。少了朗读参与的语文课堂显然失去了语文味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当适时转变教学观念,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真正做到“费而不废”,事半功倍。
  【关键词】朗读  语文教学  语感  閱读  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40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中考)”,一语道破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也大力提倡学生多阅读,“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朗读!现在很多学生读文章,都习惯哑巴读法,即“用心读、不出声”,这样的确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但其实,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有诸多好处。大声朗读对于学习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语文课本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因而,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甚至可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所以,朗读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一种手段。
   朗读能积累和丰富学生的语言,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极为有益的。大声、反复朗读能够使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记忆能够在大脑里长久储存,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可为学生写作文、修改病句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另外一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因为语感早已告诉我们原因了。而语感的培养就在于我们平时的朗读积累。
   朗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运用情况,培养对语言运用的感受能力。众所周知,朗读是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的过程,是读者一边读,一边揣摩的过程。与默读不同,默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思考,而朗读则要一字一句地读出来,读到烂熟于胸的程度时,文章中使用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能被读者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去。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便成了文章的一种重要呈现形式,能够把文章有情有味地读出来,自然理解就不在话下了。
   朗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可是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又是怎样的现状呢?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都担当着“被歧视者”的角色。语文课上,真正让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少之又少。于教师而言,读课文要花掉大量的时间。篇幅较短的文章,少则五分钟;篇幅较长的文章,如小说、戏剧等,十几分钟也许还不够。这样算来,四十分钟的课堂,朗读课文也许就占了一半。所以有时候教师会吝惜将课堂分配给朗读,甚至除了早读课之外,就很少能找到朗读的身影了。“考试不考朗读”,功利性的驱使,让教师把朗读放在了相对次要的教学位置。这样的观念值得深思,教师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我们因为所谓的珍惜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吝惜将课堂分给朗读,无情挤占朗读该有的一席之位,必然会导致教学结果南辕北辙,离我们的预期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应该适时转变教学观念,让朗读回归课堂。朗读虽然花时间,但是做的都是有用功,而且长久坚持势必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达到“费而不废”的效果。当下,我们更应该重视朗读教学法,并以它为切入口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能把课文读“活”,让课文的内容就像播放精彩的电影一样,吸引教师学生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让朗读最大限度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向读者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对学生朗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耐心地去规划,去完成,使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品味、吸收语言,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必将上下而求索,唯愿朗读回归语文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在朗读中自由徜徉,感受语文的广阔浩渺;在朗读中挥洒汗水,体验文章的丰富多彩;在朗读中激情澎湃,交织梦想的如梦如幻。
其他文献
教学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得与就业视角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相关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广大学者与本科院校的普遍关注。文章以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就业导向型教育改革的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具有地方性、职业性等特征,是课程评价的标准、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的依据。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时要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与行业标准对接
现阶段造成高层建筑出现渗漏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企业应该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渗漏的部位,然后展 开针对性的防渗漏处理,科学的运用高效的防渗漏技术,进行修复,预
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质量监督工作同样也就成为关键手段,如果土建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必然也就有可能 会出现质量隐患,影响到土建工程整体施工效果。本文即针对土建工
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态势中,关于“民间”论题的探讨尤为引人注目。这场持续至今的理论争鸣实际上是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走向为前提的。而九十年代诸多作家选择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人需要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严控新闻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打造新闻精品,保持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传统广播电视采访实训教学模式的
当前我国的海洋环境规制政策日趋严苛,这些严苛的规制政策毫无疑问在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也反制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整理并利用《中国海洋环境状
文章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即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主要目标
当人们在今天常常以“愤青”的口吻责问:“我们的文学我们的评论我们的研究到底怎么啦?”的时候,至少,文学研究工作者似乎是很忙碌的。刚于2001年9月份在浙江省金华开完“中国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功能越来越丰富,也变得更加的舒适,这也导致建筑的给排水工程变得更加的复杂,施工更加困难,要求也变得更高,对于质量的控制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