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花?希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隗嘉(2000.11-),男,汉,广东人,高中在读。
  在国人的眼里里,废墟,终究是要放弃的。
  看到“一片狼藉,满目萧然”等词语的时候,绝对不会有关于家人团圆,总角之晏,国泰民安的联想吧?只有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苦难,甚至是难以改变的悲剧时,我们才会在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地方低喃:
  “这,是一片废墟。”
  这么说来,废墟,确实是不好的東西。
  然而,不尽然如此。
  君不见颐和园遗址;君不见圆明园遗址;君不见古镇青石板桥路;君不见荒都二月花又开,这一个又一个的废墟,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他们即便已经败落,却仍用被炮火轰击,被风侵蚀,被烈日暴晒的身影诉说,诉说中华五千年的故事。那些故事有的是黎民百姓,有的是花前月下,有的是寒灯苦读,有的是保家卫国。一个又一个故事交织,一个又一个身影来来往往,一座又一座城池兴起败落,如此一幅浮世绘,造就那一个又一个时代。
  诚然,即便是悲剧的产物,他也有着动人的美丽。
  每年春日,踏青是必要的。最好的去处是遗址公园,看历史在石板上刻下的刀光剑影或昨日繁华;听着早春的鸟儿歌唱,一股带着春天泥土的清香花儿被我们就着自然的喧嚣喝下。沉浸于花香的弥漫之处,作为主角的废墟有着另一番味道。不是炎夏的热血,冷秋的萧索,寒冬的寂寞,是属于早春的,只是早春之时才有的“生”意;一股新鲜的,活着的力量把我们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洗了一个透,洗去了一冬的寂静萧瑟。
  也许会好奇,早春不是只在废墟,为何只有废墟的早春才会有格外的生机?
  可能是因为它是废墟吧?
  一间屋子,一个镇子,一座城池,一朝疆土当他们还不是废墟,在它还没有死去,无论是城里还是城外,无论是多远,还是多久,被连着的人们总有一个共同的去处;迢迢千里而来,百年之后归根,它站在那里,接待了一个又一个过客;可现在它“死”了,成为人们眼里的废墟。人们忘记了与它当初也曾有过的热闹,如同一家被时代抛弃的逆旅,人们继续向前走着,它却只能原地等着。渐渐的,渐渐的,它愈发凄清,与新的喧嚣繁华相比,它是那么静﹑那么寂﹑那么令人想远离。
  可是,不知何时,这样一个令人心生厌意的去处,也开出了那么新艳的花;那么令人想忘记的那段寒冷寂静的岁月,那花也毫不嫌弃的开出了那么生意的颜色;在那么废弃的地方,在没有人欣赏的地方,花却比他处更加动人,尽态极妍。
  那花,努力了多少个日月,在这被遗忘的地方,用自己的努力,在这里活着。即便是现实,也会有童话般的美丽。那地方﹑那废墟﹑在这美丽的浸染下,又活了过来。
  于是,当初被联系的人,又回来了,和花一起,让那废墟活过来。
  噢,不对,不再是废墟,是遗址!
  人们不再远离那地方,也许更多是对过去的追忆。人们更喜欢那地方,但是始终没人打算把将变为原来的样子。
  毕竟嘛,已过去的东西,是应该让它过去的。
  曾几何时,站在废弃的颐和园遗址上,看着眼前的残根断壁,内心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座园林的历史,我们不难从史书记载中了解到这座皇家园林当年所经历了怎样惨无人道的掠夺与破坏。想起敦煌石窟、洛阳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精美的雕像和壁画都被野蛮地切割掠走,留下的只有一片片的苍白和空洞,仿佛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这种痛心,只有当你在你漫步其中时更加感同身受。原是眼里看不到故事里的美丽,可随着耳边总有的呜咽,往日的繁华与美丽却被这沙哑的嗓音印入眼睛里,脑子里,心里。
  当海南文昌上空腾地而起的长征五号;当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再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当看见伶仃洋海面上珠港澳大桥横斩惊涛;当南海巡航的舰艇、三沙飘扬的国旗;当亚投行横空出世,一带一路绵延万里。一切的一切如同等待多年之后的收获,如同园丁辛勤培育后难得的美丽,如同遗址里的花,开出了新的气息。时代继续向前走着,我们也是。
  愿那花朵,那希望在遗址上永不凋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焦梦洋(2000.7-),女,汉,山东青岛人,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在读。  微信圈里流传的“稻草定律”,有人说要像稻草一样选对身边的人,也有人说稻草终归是稻草,不应攀龙附凤提升自身价值。于我而言,我认为稻草应发掘自身的潜力,认识自己的价值。  何为价值?简单地说,就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人生漫漫,有多少人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为了这个世界所做的努力,无一不是从自身
期刊
中国和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上两个最大的临国,有着43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中俄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俄罗斯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
人迹罕至之处,环顾四周,虫噪鸟鸣而无人声,倍感寂寞,仍觉荒凉,此为世人所称之孤独。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之处,虽劝酒交杯,摩肩接踵,但笑言之下的种种,却总是隐隐含着周遭人群之中的种种斥力,此亦被称之为孤独。  两者全然不同,却同为孤独,岂不混淆?一孤一独,本就不同,混为一谈,自然不够明晰。  何为孤?  孤,孤身一人而周遭无人,或许会有人默然从门前路过,往门内匆匆扫过一眼,便也不再驻足——他们要走
期刊
有人说,父亲的爱像大山一样沉重,虽然不表露出来,但却让人感到安稳。在大山的怀抱中,我们能更好的成长。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太好,住在一个拥挤的小房子里。父亲努力的挣钱,母亲为了能让家里多存点钱买房,在生活中希望我们更加节俭,不要浪费一毛钱。每次看到小伙伴手里拿着新出来的零食,我也会不像一些调皮的孩子那样在地上撒泼耍赖,只是远远地望着咽口水。其实家里也不是说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一方面是母亲想要多存点
期刊
作者简介:秦家勉(2001.1-),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在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题记  (一)  校园里的各种花,有的盛开地都快要凋谢了。  前一阵子,校园里的花像春的使者,一季接一季地开。最早的,是水池边上种的黄色迎春花,小小的,一团团,一簇簇,煞是好看。偶见片片花朵儿落入水中,我不曾知道池中的小鱼儿有没有嗅到它的香气。  
期刊
在石灰性土壤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秸秆黄腐酸包膜尿素能满足水稻生长最大效率期对营养的要求,有利于有效穗的分化,提高结实率。等氮量试验平均增产9.6%,等重量试验
我喜欢诗,在诗歌的阅读中我们不但可以轻易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的心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徜徉,同时还能够让我们与诗人的心灵在诗歌中相遇、比肩、交融。更是在灵光一闪的瞬间,我们才会猛然醒悟,诗歌中的世界,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世界。正像某位著名诗评人所说的那样,诗人借助语言寻找美好世界,而我们则简单得多,我们可以借助于诗人。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正是我美好世界中的那位诗人。  读叶赛宁,更像是读一本厚厚的古
期刊
阿Q之于我,其实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说人物角色,而更像是一个熟识的旧友。随处可见他的影子。相较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觉悟的农民,国民劣根性的“一面镜子”这一身份,我反而更觉得他是可悲而又可爱的人民大众,是鲜活而又真实的平凡人物。  宕开一笔,我想谈谈我和“阿Q”的故事。  回退思绪到初中的光阴,迎面而见的是他——“小王老师”。高一米五有余,瘦削单薄,其貌不扬的他,因为原语文老师怀孕而成为了临时的
期刊
作者简介:王秋婷(2000.9-),女,汉,山东省威海市人,研究方向:文学。  与其怀念,不如向往,与其向往,不如该放就放,去远方。  ——题记  远方寻遗,撩开文化神秘面纱;踏水游山,寻觅文明踪迹源头。余秋雨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一职,心向远方,只身从西北高原开始考察文化遗址。是他,在敦煌道士塔下内心泣着血眼里含着恨,痛心地再次揭露两百多年前那次文物贩卖的丑恶行径;是他,在西湖畔轻柔地翻出白娘
期刊
我想,你将会是一个有心人。看到世界的蓝天上,一只洁白的鸽,正飞来。——题记(一)看见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抬头望见澄澈的蓝天,脚下踏着轻快的步伐,嘴边哼着愉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