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資本运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资本运作的研究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及经济全球化趋势,资本运作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日益重要。当前,以大型国企为主的国内企业理应顺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经济形势,通过对资本的流动运作,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企业整体价值增长,进而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本运作 国有企业 企业重组
一、资本运作的定义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的拥有人、资本的代理人或企业经营者通过资产重组、融资或产权交易等方式,以货币资本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资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本最大化盈利为运作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的集合。它一方面涉及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也涉及投资和融资活动。
二、资本运作的模式分类
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组合、外购、交换、改变配置方式等各种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资产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增值。
依据传统分类方法,我们将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分为两种,即前进式和后退式。
1.前进式资本运作的模式。前进式资本运作指从原有资本结构出发,通过吸收外部资源、追加投资规模、内部扩张等方式,使企业资本规模扩大。依据产权流动轨道的类别,前进式资本运作可分三种类型:
1.1横向资本前进。横向型资本前进指交易两方的产品相近,在同一经营区间内,为达到规模效应,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前进一方面有效减少了行业竞争,提高了企业在相关市场或行业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巧妙解决了市场规模的有限与行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1.2纵向资本前进。纵向资本前进指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身处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纵向资本前进有效利用了企业管理的投入产出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有效纳入自身管控范围,通过对这种关系(即渠道、客户)的控制来保证企业对市场的主导。
1.3双向混合资本前进。双向混合资本前进指几个企业之间,没有直接连带关系,它们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混合资本前进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丰富、多元的的资本运作特点。双向混合资本前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分散风险,迅速适应环境。
2.后退式资本运作的模式。后退式资本运作指企业把一部分自己拥有的置产转移到公司外部 ,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小公司的体量,以退为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后退式资本运作有以下三种主要实现形式。
2.1资产剥离模式。资产剥离指把企业部分不适合自身发展、没有意愿继续保留的资产出售给外部,这些资产可以是分公司或子公司,也可以是企业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
2.2公司分立模式。公司分立指公司将其下属公司的股份 ,按股权比例分配给母公司股东 ,从法律上将该子公司的运作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剥离。通过这种手段 ,成立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
2.3股份回购模式。股份回购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买本公司公开发行的股份 ,从而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公司可以灵活扩大或缩小公司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兼容性。
三、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原则
1.资本运作围绕核心能力。资本运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业资本的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虽然资本运作具有独立运转的属性,但这种属性并不代表其应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卓有成效的资本运作,必须坚持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企业的规模及效益同步提升。
2.资本运作依托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成功生产经营的名片,资本运作必须依托企业的品牌效应。有些企业有所业绩后,就贸然扩大规模或多元经营,力求提高抗风险能力,最终却因没有良好的品牌从市场销声匿迹。
3.资本运作兼顾资本收益。有效的多元经营降低风险,盲目的多元经营扩大风险。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不应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能只专注于近期收益,特别是借贷式企业,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经营的投入产出比,分析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放眼长远,最大限度地节约单位产品成本,提高效率,寻求资本效益最大化。
4.资本运作需要高效管理。部分企业规模扩大较快,但管理水平却停滞不前。一家企业良性运转的前提,必须是规范运转,不触犯法律准则,确保执行者、决策者、监督者三权分立,形成独立与制约的关系,这样才能搞好资本运作,实现长远发展。只有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财务管理等功能相得益彰,才能与其资本运作的功能相协调,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资本运作模式选择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国内企业集团的主体。在新常态及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站在企业战略定位的高度,长远规划,谋求企业价值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积极选择,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资本运作。
我们认为,现有背景下,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从优势业务、国际平台、组织模式、价值提升四个维度开展资本运作:
1.着重挖掘、积极构建企业集团内部优势业务。中国社会的工业化起步较晚,社会的分工还缺乏细化,合作关系也尚待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增长期,企业会将部分业务剥离,以保证主营业务发展,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后,外部的成本竞争会对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产生压力,企业又反过来整合上下游业务,努力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因此,着重挖掘、积极构建企业集团内部优势业务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之一。
为完成这个目标,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可选择对构建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的纵向资本前进模式进行重组。首先,从集团内出发,将有上下游关系的业务单元进行整合,并将每个业务单元的工作流程细化,实施环节上的专业化重组。第二,开展精益生产,降低生产过程成本,提高产品边际效益。第三,主动对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积极享受政策红利,通过收购、兼并行业内其它企业,完成纵向整合,提高全行业上下游一体化水平。在生产环节,要朝着规模经济发展,开展重组整合,提高生产集中度。在销售渠道上,要通过许可经营、战略结盟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主体地位的战略性业务单元,要精细化重组和定位,着重于打造服务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击风险的能力,有国际业务的,要进一步提高国际适应性和竞争力。 2.着重打造、积极学习适应国际化的经营平台。笔者就职于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大型集团,长期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出口管理,依笔者所见,当前,国内有国际业务且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海外业务存在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投资项目经营附加值低、业务规模小且分散、项目利润水平低甚至负盈利等特点。我们认为,在大多领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仍处于低端入门阶段。因此,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着眼点应是着重打造、积极学习适应国际化的经营平台,不断探索进入国际市场的方法,积淀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当前形势下,国内资本市场管控机制尚不健全,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也趋于短期利润。目前阶段,大型公司赴境外上市仍较国内上市有诸多优势,且能回避部分风险,是较为稳妥现实的选择。公司赴境外上市,一方面可以在国际环境中吸收国际化的管理经验、适应国际化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巨大的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未来十年,对于原材料产地向国外转移、技术与世界同步相关及贸易外向型的企业集团来说,成立国际化的上市公司是一个重点关注方向。
鉴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经营状况复杂,如整体境外上市难以一步到位,可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首先,包装优势产业,让企业优质资产先行在境外上市,创建一个国际化资本对接纽带。第二步,对企业其它业务单元进行优化重组,在产品、技术的竞争力提升后,通过逆向收购等方式注入先前的上市公司。也可以选择另行包装,在境内外成立若干个上市公司。
3.着重构建、积极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组织模式。我国大企业集团从经营实力及竞争力来看,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所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源控制力,着重构建、积极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资本运作的重点之一。
由于企业自身组织模式的惯性,企业的组织模式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按照突出主业的组织管理目标,可细化为三部分:首先,设立以母公司主业为主营业务的子公司,利用产权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辅助以人事、信息化管控。第二,将母公司的其它业务进行排列组合,化零为整、条块结合,相对集中地整合资源,改善非主业资产的经营效率。第三,通过母公司的平台,开展相关业务产权的外包、收购、合作经营等,整合或退出所属子企业的产权,从而明确母子公司关系。整个调整过程的关键点是区分企业的主业和非主业,明确主业的发展方式和非主业的退出方式。
4.着重研究、积极促进支柱企业价值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对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缺乏经验和手段,杠杆危机导致的股灾就是很好的证明,总体而言,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集团对于各种金融业务,尤其是衍生金融业务的投资理应谨慎。此外,多元化经营也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重大事项,有效的多元经营降低风险,盲目的多元经营扩大风险,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应恪守的信条,企业多元化有其必要条件,但绝不能盲目开展。第三,经济规模不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追求,且不可为了追求规模效应而简单化扩张,小而精的发展路线更容易保证企业生存。
综上所述,在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着重研究、积极促进支柱企业价值提升,围绕支柱企业开展资本运作,集中力量促进技术革新,开展精益生产,优化管理水平,打造良好品牌,努力回报社會,在此基础上稳步扩大企业规模,推动企业的良性价值增长,进而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斌,《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营模式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集2011年.
[3]卢文阳,《资本运作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外企业家2015年07期.
[4]李景忠,《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中华财会网2005年12月.
[5]陈建红,《关于国企资本运作问题的探讨》,时代金融2015年17期.
[6]赵奎,《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的战略选择》,法律快车网2011年1月.
关键词:资本运作 国有企业 企业重组
一、资本运作的定义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的拥有人、资本的代理人或企业经营者通过资产重组、融资或产权交易等方式,以货币资本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资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本最大化盈利为运作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的集合。它一方面涉及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也涉及投资和融资活动。
二、资本运作的模式分类
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组合、外购、交换、改变配置方式等各种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资产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增值。
依据传统分类方法,我们将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分为两种,即前进式和后退式。
1.前进式资本运作的模式。前进式资本运作指从原有资本结构出发,通过吸收外部资源、追加投资规模、内部扩张等方式,使企业资本规模扩大。依据产权流动轨道的类别,前进式资本运作可分三种类型:
1.1横向资本前进。横向型资本前进指交易两方的产品相近,在同一经营区间内,为达到规模效应,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前进一方面有效减少了行业竞争,提高了企业在相关市场或行业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巧妙解决了市场规模的有限与行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1.2纵向资本前进。纵向资本前进指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身处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纵向资本前进有效利用了企业管理的投入产出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有效纳入自身管控范围,通过对这种关系(即渠道、客户)的控制来保证企业对市场的主导。
1.3双向混合资本前进。双向混合资本前进指几个企业之间,没有直接连带关系,它们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混合资本前进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丰富、多元的的资本运作特点。双向混合资本前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分散风险,迅速适应环境。
2.后退式资本运作的模式。后退式资本运作指企业把一部分自己拥有的置产转移到公司外部 ,从而一定程度上缩小公司的体量,以退为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后退式资本运作有以下三种主要实现形式。
2.1资产剥离模式。资产剥离指把企业部分不适合自身发展、没有意愿继续保留的资产出售给外部,这些资产可以是分公司或子公司,也可以是企业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
2.2公司分立模式。公司分立指公司将其下属公司的股份 ,按股权比例分配给母公司股东 ,从法律上将该子公司的运作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剥离。通过这种手段 ,成立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
2.3股份回购模式。股份回购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买本公司公开发行的股份 ,从而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公司可以灵活扩大或缩小公司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兼容性。
三、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原则
1.资本运作围绕核心能力。资本运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业资本的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虽然资本运作具有独立运转的属性,但这种属性并不代表其应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卓有成效的资本运作,必须坚持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企业的规模及效益同步提升。
2.资本运作依托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成功生产经营的名片,资本运作必须依托企业的品牌效应。有些企业有所业绩后,就贸然扩大规模或多元经营,力求提高抗风险能力,最终却因没有良好的品牌从市场销声匿迹。
3.资本运作兼顾资本收益。有效的多元经营降低风险,盲目的多元经营扩大风险。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不应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能只专注于近期收益,特别是借贷式企业,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经营的投入产出比,分析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放眼长远,最大限度地节约单位产品成本,提高效率,寻求资本效益最大化。
4.资本运作需要高效管理。部分企业规模扩大较快,但管理水平却停滞不前。一家企业良性运转的前提,必须是规范运转,不触犯法律准则,确保执行者、决策者、监督者三权分立,形成独立与制约的关系,这样才能搞好资本运作,实现长远发展。只有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财务管理等功能相得益彰,才能与其资本运作的功能相协调,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资本运作模式选择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国内企业集团的主体。在新常态及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站在企业战略定位的高度,长远规划,谋求企业价值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积极选择,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资本运作。
我们认为,现有背景下,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从优势业务、国际平台、组织模式、价值提升四个维度开展资本运作:
1.着重挖掘、积极构建企业集团内部优势业务。中国社会的工业化起步较晚,社会的分工还缺乏细化,合作关系也尚待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增长期,企业会将部分业务剥离,以保证主营业务发展,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后,外部的成本竞争会对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产生压力,企业又反过来整合上下游业务,努力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因此,着重挖掘、积极构建企业集团内部优势业务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之一。
为完成这个目标,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可选择对构建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的纵向资本前进模式进行重组。首先,从集团内出发,将有上下游关系的业务单元进行整合,并将每个业务单元的工作流程细化,实施环节上的专业化重组。第二,开展精益生产,降低生产过程成本,提高产品边际效益。第三,主动对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积极享受政策红利,通过收购、兼并行业内其它企业,完成纵向整合,提高全行业上下游一体化水平。在生产环节,要朝着规模经济发展,开展重组整合,提高生产集中度。在销售渠道上,要通过许可经营、战略结盟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主体地位的战略性业务单元,要精细化重组和定位,着重于打造服务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击风险的能力,有国际业务的,要进一步提高国际适应性和竞争力。 2.着重打造、积极学习适应国际化的经营平台。笔者就职于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大型集团,长期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出口管理,依笔者所见,当前,国内有国际业务且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海外业务存在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投资项目经营附加值低、业务规模小且分散、项目利润水平低甚至负盈利等特点。我们认为,在大多领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仍处于低端入门阶段。因此,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着眼点应是着重打造、积极学习适应国际化的经营平台,不断探索进入国际市场的方法,积淀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当前形势下,国内资本市场管控机制尚不健全,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也趋于短期利润。目前阶段,大型公司赴境外上市仍较国内上市有诸多优势,且能回避部分风险,是较为稳妥现实的选择。公司赴境外上市,一方面可以在国际环境中吸收国际化的管理经验、适应国际化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巨大的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未来十年,对于原材料产地向国外转移、技术与世界同步相关及贸易外向型的企业集团来说,成立国际化的上市公司是一个重点关注方向。
鉴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经营状况复杂,如整体境外上市难以一步到位,可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首先,包装优势产业,让企业优质资产先行在境外上市,创建一个国际化资本对接纽带。第二步,对企业其它业务单元进行优化重组,在产品、技术的竞争力提升后,通过逆向收购等方式注入先前的上市公司。也可以选择另行包装,在境内外成立若干个上市公司。
3.着重构建、积极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组织模式。我国大企业集团从经营实力及竞争力来看,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所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源控制力,着重构建、积极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资本运作的重点之一。
由于企业自身组织模式的惯性,企业的组织模式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按照突出主业的组织管理目标,可细化为三部分:首先,设立以母公司主业为主营业务的子公司,利用产权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辅助以人事、信息化管控。第二,将母公司的其它业务进行排列组合,化零为整、条块结合,相对集中地整合资源,改善非主业资产的经营效率。第三,通过母公司的平台,开展相关业务产权的外包、收购、合作经营等,整合或退出所属子企业的产权,从而明确母子公司关系。整个调整过程的关键点是区分企业的主业和非主业,明确主业的发展方式和非主业的退出方式。
4.着重研究、积极促进支柱企业价值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对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缺乏经验和手段,杠杆危机导致的股灾就是很好的证明,总体而言,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集团对于各种金融业务,尤其是衍生金融业务的投资理应谨慎。此外,多元化经营也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重大事项,有效的多元经营降低风险,盲目的多元经营扩大风险,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应恪守的信条,企业多元化有其必要条件,但绝不能盲目开展。第三,经济规模不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追求,且不可为了追求规模效应而简单化扩张,小而精的发展路线更容易保证企业生存。
综上所述,在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着重研究、积极促进支柱企业价值提升,围绕支柱企业开展资本运作,集中力量促进技术革新,开展精益生产,优化管理水平,打造良好品牌,努力回报社會,在此基础上稳步扩大企业规模,推动企业的良性价值增长,进而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斌,《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营模式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集2011年.
[3]卢文阳,《资本运作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外企业家2015年07期.
[4]李景忠,《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中华财会网2005年12月.
[5]陈建红,《关于国企资本运作问题的探讨》,时代金融2015年17期.
[6]赵奎,《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的战略选择》,法律快车网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