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词典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认知语言学是当代语言学领域新的研究范式,当代词典学研究表现出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趋势。国内外主要词典学期刊近40年的认知词典学研究主要关注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结合、认知语法学与词典学结合两方面的内容;在研究特点上更加注重词典与认知语义学的结合,研究重点为英语单语学习词典,而对双语学习词典的研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展望未来,认知词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词典自身结构要素的融合,以设计出新的具有认知性的词典文本特征,并且还要重视认知词典学理念的用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6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8)03-0090-08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认知词典学;英语学习词典;双语学习词典;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理论
  一、引言
  词典编纂研究与语言学研究关系密切,英语词典在400多年的编纂实践中就受到了不同语言学流派的多种影响〔1〕。英语学习词典创新意识明显,更是及时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当代词典编纂创新离不开对主流语言观研究成果的借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成为当代语言学领域新的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言和增强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处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词典学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可以使词典对语料的处理有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和习得,这也是现代词典学研究的明显发展趋势〔2〕。据现有文献,国内学者赵彦春较早提出“认知词典学”术语并尝试阐述了“认知词典学”这一词典学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2~3〕。此后,辞书学界有研究者也对此作出了呼应〔4~5〕,倡导构建认知词典学或认知观的词典研究范式,但是还未有对国内外认知词典学研究现状的综述。为了解认知词典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动态,本文拟以国内外五种词典学期刊为封闭域,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热点研究课题,从宏观上考察认知语言学与词典学结合的研究现状,以加深对认知词典学的认识,并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为了对认知词典学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我们以国内外主要词典学杂志为数据源,统计了这些期刊截至2017年9月所刊发的认知词典学研究文献(语言为英语和汉语),这些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献可以反映国内外词典学研究的概貌。设定词典学学术期刊为封闭域是因为“认知词典学”是一个大致的、隐性的范围,很少直接出现在题目或关键词中,以“关键词”“篇名”等为检索项都容易遗漏该相关文献,在检索中我们通常采取对文献题目逐一审定的方式来判断该文是否属于认知词典学研究,如果从题目上无法判断是否属于认知词典学研究,就必须阅读正文以判断。本文探讨的认知词典学指的是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词典学结合的研究,不涉及广义的认知理论(如心理模型、心理语言学、关联理论等)。截至2017年9月,国内外主要词典学杂志出版情况见表1。
  2.数据收集
  经过阅读,本文收集考察了各杂志从创刊至今的英语和汉语认知词典学研究文章63篇,其中来自《辞书研究》杂志29篇,《词典》(Dictionaries)杂志5篇,《词典学》(Lexicographica)杂志6篇,《国际词典学杂志》(IJL)20篇,《词》(Lexikos)杂志3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文章来看,在1979到2017年近40年间,国内外所刊载的认知词典学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1)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结合的研究;(2)认知语法学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结合的研究。其中,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原型理论、隐喻理论、图式理论等;认知语法主要包括句法与语义的概念界面,如框架语义学、构式语法等。以上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编纂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结合,用以改善词典对词汇的描写和处理。
  三、认知词典学主要研究内容
  (一)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的结合
  认知语义学关心的主要课题是概念结构以及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征,如概念隐喻、原型性(prototypicality)、认知模型、心理空间等。相比结构主义语义学,认知语义学对意义的认识更符合人们的心理现实。“词义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6〕,词典最重要的任务是用以查取词义,在词典对语词意义的描写方面,词典编者能从对语词语义结构的语言学或哲学讨论中获益。从以往的文献来看,在讨论词典释义时,主要涉及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图式理论等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而现有研究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小类型:(1)综合运用多种认知语义学理论的研究;(2)单独运用某种认知语义学理论的研究。
  1.綜合运用多种认知语义学理论进行研究
  在此类研究中,研究者谈及了多种认知语义学理论对词典编纂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第一,宏观上讨论语言学理论与词典学关系,主要是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编纂的借鉴意义。语言学与词典学的互动关系是理论词典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伴随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词典研究者在论及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编纂关系时,会涉及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Atkins认为语言学在词典的词条结构方面对理论词典学的贡献最大,词条结构处理语义,因此语义最受理论语言学关注〔7〕。Atkins举例说明在语义处理上词典编者可以借鉴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以及Lakoff的原型理论等来进行研究。也有不少研究者讨论认知语言学与词典编纂的关系。例如Geeraerts就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认知语义学对词典学的启示,着重探讨了认知语义学理论框架如何为现有的词典释义和词义描述赋予更为自然和合理的阐释〔8〕。他认为认知语义学对词义结构认识的三个方面对词典释义有启示:(1)词义的原型结构特征要求词典要提及原型范畴或范畴内成员的典型特征(而不是一般特征);(2)多义结构的不可分割或模糊性要求词典释义不应该再采用严格的属加种差式定义,严格在义项之间划分界限,而是可以采用非正统的释义方法,如列举、分裂式、近义词并置等,这些方法体现了词义的开放性与模糊性;(3)多义词的结构性要求词典体现语义结构的多维、簇状特征,而不是线性呈现。Geeraerts还谈及了文章未涉及到的方面,如展示多义间的联系、框架语义学对动词的描述、搭配研究等。   第二,微观上综合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探讨具体词的词典意义的描写。相比宏观研究,这类研究通过选取特定语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相关认知语义学理论,深入阐释认知语义学理论在词典编纂实践中的应用。Apresjan以fear和pity为例阐释了词典对情感词的意义描写〔9〕,他认为情感词由于其抽象特性,难以用语言描述,通常语言学有两种方法描述情感词,即原型释义法与隐喻释义法,而充分的描述需要结合这两种方法。Xu和Lou综合多种认知语义学理论,详细探讨了英语学习词典中对空间介词to的处理,包括释义、义项划分與义项安排〔10〕。Xu和Lou在简要回顾空间介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路径后,对介词to的空间用法和非空间用法作了分类,其理论依据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语法(Talmy的图形和背景理论、Langacker的射体和界标理论)以及原型理论等。在此基础上,Xu和Lou提出了对介词to的释义与义项安排的原则,如释义中要注意使其空间用法和非空间用法的关系凸显,而义项安排中要注意体现原型范畴的四层模式。此外,Xu和Lou按照提出的理论模式,重新设计了介词to在学习词典中的词条。
  2.单独运用某种认知语义学理论进行研究
  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研究单独考察了认知语义学的某一理论对词典编纂的影响。按照认知语义学理论,我们可以把这类相关研究分为若干小类:
  第一类是关于原型范畴理论在词典对词目意义描写中的应用,这在词典词条结构方面涉及词目义项区分、释义方式以及义项的编排。就原型范畴理论与词典问题的结合而言,该理论或单独应用词典编纂的某一方面,或进行综合运用。在单独运用方面,就释义方式而言,章宜华较早在词典释义方式中引入了西方的原型理论〔11〕。章宜华指出传统理解型词典采用亚里士多德式的释义方法来释义有着严重的缺陷,终将被原型理论所取代。同时,他还指出原型释义有时语义分解太烦琐,在词典释义中是无法操作的。除了释义方式之外,义项排列也是应用原型理论的重要领域。例如,方璐、陈丛梅运用Palmer和Sweetser的情态理论,并结合原型释义法,提出了对情态助动词在英汉学习词典里的义项排列模式的设想。她们认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义项切分更科学、义项层次更清晰,也可使各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更紧密〔12〕。
  学界不仅研究了原型范畴理论在词典释义和义项排列方面的运用,还综合研究了该理论在词典词条结构中多个方面的应用情况,涉及词目义项的区分、释义方式以及义项的编排等。Gao就以基本范畴理论为依据,考察了《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4版)》的释义情况,包括释义词汇、义项区分、义项编排以及释义方式〔13〕。Jiang和Chen分析了五大英语学习词典中原型理论的应用,重点关注词典微观结构中词目的义项区分和排列,指出原型理论在以上词典中得到了无意识和零散的处理〔14〕,同时还提醒用户注意原型理论的缺陷,并提供了改善的建议。除了对英语学习词典中理论应用进行评价,有研究还进一步提出基于原型理论处理多义结构的模式。Halas认为词典能否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取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编纂实践的成功结合〔15〕。他提出了完全基于原型理论的词典处理多义结构的模式,这个模式涵盖多义结构处理的三个关键方面:义项划分、释义以及义项编排,并以drop为例阐释了其提出的模式在词典编纂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类是概念隐喻理论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词典编者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词典编纂的某一方面。就释义方式而言,Regan介绍了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语言的隐喻性广泛存在,但人们对什么是隐喻的肤浅理解妨碍了对隐喻的识别〔16〕。Regan随机选取了英语母语词典中的若干词条,并分析了其释义方式,发现词目释义并非是完全客观的,而是不可避免地包含人的主观因素。例如,多数释义式中使用了介词短语,这可以被认为是较为隐蔽的隐喻,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其他明显的隐喻用法,这说明词典释义也受隐喻思维影响,来源于人们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体验。此外,隐喻理论还应用于多义词义项排列。Meer认为四大主要英语学习词典将高频隐喻义项排列为首要义项的做法不利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不能增加他们对词汇丰富性的认识,他赞同传统做法,即将本义排列在前,然后是转义,以此表明义项之间的演变关系〔17〕。王安民、王健指出现有汉英词典中单字义项、复词条目的编排顺序割裂了相互间的语义联系,认为根据隐喻理论编排单字义项和复词条目能够保持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更符合外国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从而有利于他们构建词汇知识系统和提高词汇能力,更好地习得目标语〔18〕。
  此外,还有研究综合考察隐喻信息在词典中的表征情况。《麦克米伦英语词典(第一版)》(2002)首开在学习词典中提供隐喻信息的先河。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献有:Moon回顾了隐喻的相关研究(隐喻与语言学习、隐喻与语料库证据),考察了隐喻在单语英语词典中的处理情况(学习词典和母语者词典),还详细说明了其参与的该词典隐喻专栏设计特征的编写过程〔19〕。除了《麦克米伦英语词典(第一版)》外,研究者还探讨了其他英语学习词典中的隐喻信息表征。如梁秋花、姚喜明从隐喻的视角考察了《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的微观结构,包括隐喻和义项的安排、概念隐喻模块与语言提示、隐喻变化和释义〔20〕。与从学理上探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隐喻信息处理不同,Yang和Wei从用户使用调查的实证视角对《麦克米伦英语词典(第二版)》中概念隐喻信息表征的有效性做出了评价,认为学习词典不仅要提供隐喻信息(或认知信息),更要从用户角度考虑文本表征的有效性以及对用户产出活动的效果〔21〕。除了单语词典,国内研究者也探索了隐喻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表征。武继红通过介绍《麦克米伦英语词典(第二版)》和《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中的隐喻呈现方式,探讨了双语词典如何在释义、例证、用法信息和词源中表现隐喻的〔22〕。
  (二)认知语法学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的结合   认知语法更关注语言系统本身,如对句法与语义的概念界面的研究揭示了语词(尤其是动词)意义和句法实现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词典中词目(尤其是动词)释义及其语义—句法行为的描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根据认知语法学理论,现有研究可以大致分为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两个次类别〔23〕。
  第一,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与词典研究的结合。该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写词项(lexical items)意义及语法构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的方法。在词典释义方面,于屏方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观照动词释义,认为每个动词义位都描写了典型情景中的一个完整动作事件〔24〕。在词典编纂中,动词义位的释义表现为不同概念角色与动词义核组成的语义配列式,于屏方尝试性提出了基于概念角色的系统释义观——动词义位的细化模式和简化模式。在词典对词目的语义句法行为描述方面,Fillmore等简要介绍了FrameNet研究项目①,包括基本假设与目标,指出由于FrameNet对词目语法和组合属性的详细描述以及从语料库中获取的真实例句,可以辅助词典编纂〔25〕。L’Homme将框架语义学理论应用于专科词典编纂,指出标注谓词单位(主要是动词)以及它们的概念角色参与者,可以辅助词典编者和术语研究者验证他们对语词或术语语义句法行为的理解〔26〕。
  第二,构式语法与词典研究的结合。此类构式语法主要指以Goldberg为代表的题元结构研究。语言学界大多数人认为,动词能对句子意义做出最好预测,即动词能够投射它自身的题元结构,而题元结构则被认为是由述位(predicator)传达的活动或状态最低限度的参与者。因此,在词典中对动词构式信息的呈现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是Engelberg等探讨了题元结构实现的分布特征在不同语篇体裁中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词典编纂的影响〔27〕。他们的研究表明,对很多动词而言,题元结构的实现存在文本的相对性。因此,Engelberg等认为从教学词典学角度看,将配价与语篇体裁和频率结合,可以提供习得句法型式和语篇体裁细节的更集中的方法。蒋华华、徐海也探讨了方位构式在英汉学习词典中的呈现模式,他们通过对代表性英语单语和英汉学习词典的文本分析,指出在呈现方位动词构式方面,学习词典存在释义中构式结构意义不完整、缺少对比方位构式的例证等问题〔28〕。基于广狭域规则、意义驱动多维释义理论及注意假设,蒋华华、徐海提出了学习词典中英语方位构式的呈现模式,用以优化方位动词在词典中的呈现。
  四、认知词典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本文所调查的文献来自国内外五大顶级词典学学术期刊,基本能够反映当代词典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认知语言学与词典结合的研究自然也可以反映出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研究特点。总体而言,五类词典学期刊中所涉及的认知词典学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认知词典学研究突出表现为词典与认知语义学理论的结合
  国内外词典学学术期刊中关于认知语言学与词典结合的研究表现为较多关注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尤其关注原型范畴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在词典中的应用问题。从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宏观上论述认知语言学与词典学的关系,还是单独应用某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编纂进行研究,研究者大多借鉴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来改善词典微观结构对语词意义的描写,这与词典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词意义进行描述有关。正如上文所述,词义问题是词典编纂关注的中心问题,语义信息相比其他信息类型在词典文本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且,关注词义问题也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主旨相契合,因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课题是研究词义概念结构以及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征。因此,从任何一方来看,认知语义学与词典中的语义描写结合必然成为重点研究内容。这也可以通过世界著名认知语言学家Dirk Geeraerts对词典学的关注得到验证。作为认知语言学家,Geeraerts分别为《牛津认知语言学手册》(2007)和《词典:国际词典学百科全书(补编)》(2013)撰写了认知词典学的文章,关注焦点为原型理论与词典中意义的处理问题〔29~30〕。认知语法学则更多关注句法层面或语义的句法实现,这点在词典中体现为配例中包含句法信息。尽管句法信息对语言产出具有重要意义,配例也被称为“词典的血肉”,但其重要性要低于词典中的语义信息。而且,认知语义学有众多的理论,如原型性(prototypicality)、概念隐喻、认知模型、心理空间等,这些理论从多角度深化了人们对词义的认识,也带来了认知语义学与词典结合研究的繁荣局面。
  2.认知词典学的热点是对英语学习词典的研究
  近四十年来国内外词典学期刊中的认知词典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语学习词典的探讨。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尤其是在微观层面探讨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在词典中的应用时,研究者都以主流英语学习词典为研究对象或数据来源。例如,Gao以《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4版)》为数据来源探讨了该词典释义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13〕;Jiang和Chen 分析了原型理论在五大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应用〔14〕。对词典中概念隐喻信息表征的考察,则集中在英语学习词典上,尤其是以《麦克米伦英语词典》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有Moon对《麦克米伦英语词典》隐喻专栏的介绍〔19〕和Yang、Wei对《麦克米伦英语词典》隐喻信息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1〕。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主流英语学习词典创新意识明显,能够积极吸收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并提出眾多具有用户友好的设计特征(design feature),因而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文化和商业两方面的巨大成功。相比之下,其他语种学习词典的发展或刚刚起步,或虽有发展但总体上采用的是英语学习词典的基本编纂构架,在词典的基本设计特征上鲜有创新,短时间之内无法摆脱英语学习词典的影响。   3.双语学习词典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从国内外词典学期刊上刊载的认知词典学文章来看,研究者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关注度不高。从整理的文献来看,关注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双语词典编纂的大多数是中国学者。例如,Li和Bilbow考察了双语专科词典中隐喻信息的表征问题〔31〕;方璐、陈丛梅结合原型释义法,提出了情态助动词在英汉学习词典中的义项排列模式的设想〔12〕;武继红探讨了双语词典如何在释义、例证、用法信息和词源中表现隐喻〔22〕;蒋华华、徐海探究了方位构式在英汉学习词典中的呈现模式〔28〕。国外学者对双语学习词典研究不够的原因可以从Ostermann的研究中找到答案。Ostermann认为,在构建认知词典学理论体系时,选择单语英语学习词典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单语词典在提供信息方面有着更多样的词典表征手段,而双语词典是重在提供对应词。另外,由于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用户的母语,单语词典还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32〕。其实,双语词典利用对应词译义可以发挥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这是单语词典所不具有的,而且双语词典特有的双语共现的文本特征也为开展认知语言学跨语对比提供了良好场所,这有助于词典学反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双语(学习)词典编纂领域开展认知词典学范式的研究。
  五、对未来认知词典学研究的展望
  认知词典学在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当前认知词典学研究的不足。认知词典学研究目前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词典编纂中的应用问题还考虑不足,不能提出较好的具有操作性的编纂标准和程序,以便编者在词典编纂中遵守。换言之,当前认知词典学研究尚停留在理论驱动型词典研究阶段。Halas曾对理论驱动型词典进行研究,认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确保其实践中的效率〔15〕,但對于这一观点学界有不同的声音。赵彦春是国内较早构建了认知词典学理论框架的学者,但因其研究与词典编纂实践结合不够,所以黄建华先生在为赵彦春的著作《认知词典学探索》所写的序言中提到:“由于它对词典本体的钻研尚不深到,专事词典的人读后可能认为,它无助于解决什么实际问题。”〔2〕黄先生深刻指出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词典编纂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令人可喜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德国学者Ostermann出版的专著《认知词典学:基于认知语义学理论的词典编纂新方法》(2015)利用认知语义学理论构建了基于词典本体的认知词典学理论框架,并将认知语义学理论应用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实践。该研究为未来认知词典学研究指出了方向:
  (1)认知词典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词典本体结构的融合,并设计出新的具有认知性的词典文本特征。将认知语义理论映射到词典结构来获得认知词典特征,每一种特征适用于相应的认知语义理论及选择的词汇典型群(如某一词类、处于某一语义场的词、某一类型的词)。认知词典学理论框架是系统的、开放的,可以设计无限量的组合,在每一种组合中特定词汇典型群或词典特征应用某一特定的认知语义理论。
  (2)重视认知词典学理念的用户研究(user study)。研究者不应止步于理论驱动型词典的研究,纯粹依照理论模式编写词条,将理论理据等同于现实的有效,相反,研究者需要进一步为提出的认知词典创新设计特征进行词典用户使用调查验证,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测试词典理论设计对词汇习得的有效性。正如于屏方、杜家利所言:“现代词典的创新,应该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的创新,是基于对词典用户信息接收过程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的创新。”〔33〕
  总之,我们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词典学的深入结合,认知词典学会如黄先生寄予厚望的那样,“产后的婴儿”在学界关注下真正茁壮生长,实现词典研究范式的“认知观”转向。
  注释:
  ①《国际词典学杂志》在2003年第3期开辟专刊对FrameNet项目做了介绍,该文献是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1〕Béjoint,H.The Lexicography of English:From Origins to Pres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262-347.
  〔2〕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ii,v.
  〔3〕赵彦春.认知词典学发轫——关于词典学认知方法的探索〔C〕∥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319-328.
  〔4〕陈 伟,张柏然.认知观:词典研究范式的归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59-62.
  〔5〕王仁强.认知辞书学引论〔J〕.外语学刊,2010,(5):36-39.
  〔6〕Zgusta,L.Manual of Lexicography〔M〕.Prague:Academia,1971:21.
  〔7〕Atkins,B.T.S.Theoretical Lexicography and Its Relation to Dictionary-making〔J〕.Dictionaries:Journal of the Dictionar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92,14(1):4-43.
  〔8〕Geeraerts,D.The Definitional Practice of Dictionaries and the Cognitive Semantic Conception of Polysemy〔J〕.Lexicographica,2001,17(1):6-21.
  〔9〕Apresjan,V.J.‘Fear’and ‘Pity’in Russian and English from a Lexicographic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7,10(2):85-111.   〔10〕Xu,H.Lou,Y.Treatment of the Preposition to in 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ies:A Cognitive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5,28(2):207-231.
  〔11〕章宜华.论充分必要条件与原型理论释义功能〔J〕.辞书研究,2001,(4):47-53.
  〔12〕方 璐,陈丛梅.英汉学习词典中情态助动词的义项排列模式设想——以“must”为例〔J〕.辞书研究,2008,(6):70-76.
  〔13〕Gao,J.Basic Cognitive Experiences and Definitions in th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2,26(1):58-89.
  〔14〕Jiang G,Chen Q.A.Micro Exploration into Learner’s Dictionaries:A Prototyp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7,30(1):108-139.
  〔15〕Halas A.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type Theory in Lexicographic Practice:A Proposal of a Model for Lexicographic Treatment of Polysemy〔J〕.Lexikos,2016,26(1):124-144.
  〔16〕Regan V D.Lexicographical Metaphor〔J〕.Dictionaries:Journal of the Dictionar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89,11(1):1-9.
  〔17〕Van der Meer.Metaphors and Dictionaries:The Morass of Meaning,or How to Get Two Ideas for O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9,12(3):195-208.
  〔18〕王安民,王 健.从认知隐喻学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单字义项和复词条目的编排〔J〕.辞书研究,2006,(4):92-98.
  〔19〕Moon,R.On Specifying Metaphor:An Idea and Its Im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04,17(2):195-222.
  〔20〕梁秋花,姚喜明.从隐喻的视角看《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的微观结构〔J〕.辞书研究,2006,(4):126-131.
  〔21〕Yang N,Wei X Q.Metaphor Information in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Presentation & Effectiv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5,29(4):424-451.
  〔22〕武继红.论隐喻在学习词典中的表现方式〔J〕.辞书研究,2010,(2):69-77.
  〔23〕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2):142-152.
  〔24〕于屏方.动词义位中内化的概念角色在词典释义中的体现〔J〕.辞书研究,2005,(3):36-44.
  〔25〕Fillmore C J,Johnson C R,Petruck M R L.Background to FrameN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03,16(3):235-250.
  〔26〕L’ Homme M C.Adding Syntactico-semantic Information to Specialized Dictionaries:An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Net Methodology〔J〕.Lexicographica,2012,28(1):233-252.
  〔27〕Engelberg S,Koplenig A,Proost K,Winkler E.Argument Structure and Text Genre:Cross-corpus Eval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 Structure Realizations〔J〕.Lexicographica,2012,28(1):13-48.
  〔28〕蒋华华,徐 海.方位构式在英汉学习词典中的呈现模式探究〔J〕.辞书研究,2014,(1):43-50.
  〔29〕Geeraerts,D.Lexicography〔C〕∥D.Geeraerts H.Cuycken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160-1174.
  〔30〕Geeraerts,D.The Treatment of Meaning in Dictionaries and Prototype Theory〔C〕∥R.H.Gouws,U.Heid,W.Schweickard,et al.Dictionaries: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exicography Supplementary Volume:Recent Developments with a Focus on Electronic and Computational Lexicography.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13:487-495.
  〔31〕Lan L,Bilbow G T.Business Metaphors in a Bilingual Business Lexicon〔J〕.Lexikos,2002,12(1):171-180.
  〔32〕Ostermann C.Cognitive Lexicography:A New Approach to Lexicography Making Use of Cognitive Semantics〔M〕.Berlin:De Gruyter,2015:4.
  〔33〕于屏方,杜家利.漢、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50.
  (责任编辑:杨 珊)
其他文献
【摘要】:安东尼奥尼的影片都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似乎是一个个封闭在个人世界里自我表达,深刻却晦涩难懂。《红色沙漠》延续了安东尼奥尼以往影片中所具有的自我表达的个人风格,但是也在色彩和与观众的交流性问题上有所改变,开始尝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片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安东尼奥尼通过这部电影,为观众展现了工业时代下,人类情感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荒芜与无可挽回,将人们从冷漠与麻木中唤醒。  【关键词】:个人表达 ;色
期刊
摘 要: 铁路工会是近代淮河流域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组织分布广,会员人数多,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创立”、“中落和恢复”及“黄色工会”三个阶段。铁路工会一方面维护工人群体经济利益,在改善工人生活待遇、开展工人救济抚恤、举办铁路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工人群体政治立场,并呈现出阶段性差异:1921~1927年,在政治上公开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1928~1
期刊
【摘要】:《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早行诗。从诗的意境说来看,该诗契合梅尧臣诗论的意境说,具有诗中有画的视觉美、情景交融的意蕴美。细品该诗,我们可以体味到深厚的审美魅力。  【关键词】:《商山早行》;意境说;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据考,晚唐诗人温庭筠一生仕途不顺,四十八岁时,迫于生计,离开故
期刊
摘 要: 基于Hutchinson等人的需求分析理论,以福建省两所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168名学生为被试,自编量表调查了他们的英语需求,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课程有必要开设,但存在应试导向、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及课程不符合他们的期望等问题;最想提高的技能依次为阅读、翻译、口语和听力,最欠缺的技能依次为翻译、口语、听力和阅读;对职业英语的需求显著高于对学术英语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各级科研
期刊
【摘要】:阎真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当代知识女性柳依依的命运画卷,连带她周围的男性一起,不同人的行为与性格在读者眼前生动起来。《因为女人》,可谓是一幅血淋淋的警示图摆在消费时代的知识女性面前。女性主义关怀论理通过摆脱男性所确立的伦理自我,发出一种兼顾女性声音、凸显女性关怀的伦理话语。如果说这部作品里的人生病了,那么运用女性关怀主义伦理对这部作品进行透视,会发现种种病症,并对症下药,给消费时代的知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是呀,世间万物都是以它特有的方式存在着,美好的事物都是大家所期待、愿意拥有的,因为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人们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心境也变得更加自然、纯洁、明亮,使人豁然开朗。  可有的人总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的灰暗,看不到任何美丽的东西,内心变得更加薄弱、抑郁。这不能怪他们的眼睛看不见美,而是他们缺乏敏锐的观察
期刊
北朝《木兰诗》中描述木兰“脱下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理云鬓”,“贴花黄”,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好奇并思考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而关于古代的衣着妆容唐朝首当其冲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兴盛的唐朝,繁荣的经济,开明的国策都使得唐朝文化盛极一时,华丽的唐装更是让许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认识了唐朝这个朝代。为了与华丽夺目的唐朝相匹配,唐朝女人的妆容可谓是有一番讲究,与看似复杂多样的现代人化
期刊
摘 要: 现实主义作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传统和认识论范畴,其中心话语一直支配着整个20世纪和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并与任何阶段性的现实主义精神粘合在一起。现实主义深含的“公”与“进步”的观念、面向下层的价值立场、物质形象的铺陈等唯物论叙事手段,不仅肇始和成熟于早期,也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中图分类号: J90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
期刊
【摘要】:《寒夜》和《一地鸡毛》的主人公分别是他们所处时代普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的文化背景、生存环境、个性特征、个人结局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对比分析,对造成两位主人公不同人生境遇的因素及主人公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寒夜》;《一地鸡毛》;对比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寒夜》和《一地鸡毛》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和环境影响下的普通
期刊
【摘要】:读萧红的《生死场》,笔者注意到在文中有大篇幅的文字是在写动物,究其深意,对动物的描写其实是对人似动物一样无意识苟活的讨伐,尤其是《生死场》中没有地位,没有尊严,被蹂躏被践踏的女性。故本文就动物角度浅论女性世界低矮的天空,以此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动物意象;女性;《生死场》;萧红  前言  萧红在《生死场》写道:“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的动物意象直指女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