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中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华语电影一直在试探着表达同性恋题材,并已经在国际影展上取得了华语同性恋电影前所未有的成绩。这种局面,可以视为电影艺术对世俗禁区的突破,也可以视作社会开放所带来的边缘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同性恋 华语同性恋电影 历史发展 文化后现代
  
  在中国以异性恋为主文化的意识形态中,同性恋及其文化一直都是以一种隐喻或亚文化状态存在着,同性恋也因其性质的另类成为电影表现的禁忌。近些年来,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其作品数量和艺术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国际影展上频频获奖,目前已初具规模。这种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是随着社会宽容度的逐渐提高和民主意识的加强,同性恋者在不断的努力追求他(她)存在状态的被认可。
  一、华语电影中同性恋主题的生成和发展
  1949年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同性恋作为一个极其边缘的社会问题是被否定的,在文艺界是一个“羞于启齿”的题材,但是特定时代思想文化的氛围下又存在着对同性恋问题思考和描述的现实可靠性,对同性恋的关注实质上是与思想文化的启蒙相关联的。中国早期电影在同性恋题材上的语塞,以及个别文本对同性恋意味的暧昧表露,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出现的独特电影现象。1934年孙瑜导演的影片《大陆》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影片中,男演员都赤膊上阵,摄影师把他们的身躯塑造的如同雕塑般健美,河中洗澡一段更是全裸上阵,这在1943年导演的思想是如何的新潮。可以说,对健美的肌肉和裸体的大胆展现带着鲜明的性感和性欲暗示。1972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应该是华语电影最早明确涉及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但是影片的主题是以异性恋的的委曲求全、报仇雪耻的为主框架,异性恋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同性恋被视为变态,结局是死亡,并且故事背景放在遥远的古代,上述因素都淡化了影片的同性恋因素,这与当时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指使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同性恋电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艺术表现题材。
  20世纪90年代华语电影在同性恋题材上实现了极大的突破。一大批影片中出现了同性恋形象,其中有十几部影片把同性恋作为主题或者重要情节,如《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1993)、《喜宴》(导演:李安,1993)、《东宫西宫》(导演:张元,1996)、《河流》(导演:蔡明亮,1996)、《自梳》(导演:张之亮,1997)、《春光乍泄》(导演:王家卫,1997)、《心动》(导演:张艾嘉,1999)等。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华语电影中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在中国异性恋传统观念和情爱模式主导下,电影中的同性恋情节难免带着异性恋的烙印,或者只能是在影片中进行隐晦性地表达出来。于此同时,影片中的同性恋形象常常是命途多舛,或者被表现为负面形象或消极形象。如电影《霸王别姬》,虽然以京剧“霸王别姬”这出戏为由头,但它却隐晦地反映了同性恋者的悲惨下场。程蝶衣不顾一切对段小楼忠诚,然而在接纳与受挫当中徘徊,又加上菊仙的“三角恋”关系和时代的变迁,故事更加缠绵曲折。在社会大时代背景之下,电影所隐晦表现的同性情感的跌宕起伏,也同样吸引并纠缠着观众的心绪。电影故事的结局设计虽然让同性真爱倍感遗憾,但对于社会主流意识而言,它却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被夹击在同性与异性之间的爱情,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
  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社会宽容度的逐渐提高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华语同性恋电影出现了大步前进的姿态。2001年北京大学首届同性恋节,在同性恋人群中影响极大的影片《蓝宇》(导演:关锦鹏,2001)唯一一次公开放映,这是同性恋电影在中国内地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大聚会。同年,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了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一次承认同性恋不是“病态”。湖南卫视《有话好说》做了一期主题为“走进同性恋”的节目,这是国内电视台第一次公开讨论同性恋话题。这一时期的同性恋电影中导演将同性恋者的恋情在一个相对宽容与理解的环境中存在,但还是带着中国传统意识思潮的枷锁。
  二、华语电影中同性恋主题表达的文化寓意
  虽然商业化的运作给电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电影并不仅仅是商品。人们在电影的身上寄托了太多美好的期待:“艺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否变成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部分,而在于他能把我们从日常存在中解脱出来,与神性——理想、永恒、绝对相遇。电影可以使人们从理性的教条中解脱出来,获得情感的解放。”由此可见,电影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承载的功能,而不应受限于个人狭隘的视野,脱离人性的共同话题。同性恋电影区别于其他类型电影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表达非正常的爱情因素。站在何种立场,采用何种表达方式,要去体现怎么样的价值观,这是同性恋电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体现同性恋电影文化特征的精髓之处。
  1.情感立场:尊重那些超越社会世俗的非主流之爱
  同性恋者一直在社会道德和法律准则的夹缝中生存着,同性恋电影也是如此,至今还没有一部同性恋电影被国家广电总局认可。但是他们需要呼吸,需要被认可,在电影中他们大胆狂野的对传统道德和社会体制进行颠覆,张扬个性的自由和生命的潜能,试图构建一个美好的同性恋精神家园。《美少年之恋》贴切而真实的诉说着中国同志社会的故事,阿Sam从小被灌输的社会准则与内心的欲望居然是相违背的,这一挣扎令他失足到更深,但是堕落并不能解开心扉,被父亲撞见与阿Jet亲热,父亲无声的压力让他痛不欲生,社会角色与内心角色的错乱令他永不释怀,最后的一跃是他无声的抗争。在这场电影中导演让我们铭记了忧伤而美好的情怀,因为给我们带来的结尾是——爱,“爱活在心上,不是时间可以轻易打断,就算是交会时短,记忆会超越岁月边疆。爱活在心上,不受谁的决定改变方向,你真爱过,这就是答案。”
  2. 表达方式:传统观念撕裂与内心情感压抑的纠结
  受中国传统观念和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中国人在表达感情时都具有隐喻性和折射性。华语同性恋电影在起步时也是采用了“偷梁换柱”的隐喻方式表达,因此华语同性恋电影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撕裂与压抑并存的独特气质。影片《霸王别姬》借助中国传统京剧的外壳演绎了一段京剧同性恋艺人爱恨情仇的一生。在这部影片的本意中,程蝶衣被赋予了虞姬的灵魂,为楚霸王生,为段小楼死的一颗为爱至死不渝的心。导演将虚拟与现实的两份情感交融在一起,虞姬对楚霸王的真诚延续在了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痴情。历史的命运注定虞姬的死亡。中国现实的社会动荡,注定了程蝶衣这段感情无处着落,最终他选择了在戏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3.价值理念:突破传统道德话语阴影的唯美和真诚
  华语同性恋电影打破他者话语的权威性阴影,所谓“东方的传统道德和价值理念”是如何在中国现代生活背景与电影华语中生成。把传统道德边缘之处的观念构建成同性恋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念,突出个体的强化与意义,恰是同性恋电影观念的映射与转身。我个人总觉得,21世纪的历史现实与文化场域中,华语同性恋电影整体上呈现的是对传统生活及其主流道德观念的狂欢性体验。导演最大限度的体现同性恋者“美”的爱情。电影《蓝宇》中,陈悍东和蓝宇的相识打上的是金钱的烙印,然而这块烙印被他们的真爱消融了。两人几经周折之后的那一次相拥,我觉得是最美的一刻,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句:当初我怎么就放你走了呢,让多少懂爱的人泪眼摩挲。悍東在自身难保的危机时刻,尽自己的所能帮蓝宇做好了一切出国手续,他不想蓝宇受到任何伤害。蓝宇为了救悍东,把自己全部的积蓄义无反顾的拿了出来,他需要钱,但是没有比见到悍东更让他快乐的了。当他们摆脱一切世俗相守在一起的时候,噩耗传来,蓝宇就这样走了,留下悍东那撕心裂肺的哭泣。他们彼此深深的爱着,无奈阴阳两隔,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伤感。影片展现给我们了一段至真至爱的爱情故事,没有人因为主人公是同性恋而鄙夷他们,相反让我们觉得同性恋之间的爱与异性恋之间的爱是一样的,是一样真诚到值得我们去尊敬。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电影同性恋主题的影响
  波林
其他文献
[摘要] 苦难叙事是电影文学一个贯穿性的话题。以加速度的叙事呈现浓郁的苦难以表达对苦难的承担方式是余华小说《活着》的主题。该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活着》和电视连续剧《福贵》。影视改编对原著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叙事速度也作了相应的改变。电影《活着》对原作只作部分截取,又融入较多的政治场景;电视剧《福贵》对原著的处理是将苦难融入被拉长的生活。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叙事速度呈现不同文本、文体的个体特征和形式本身的
摘要:1994年,由美国最具社会反思精神的导演奥利佛·斯通执导的影片《天生杀人狂》上映。从上映伊始,关于这部影片的争议就没有断过,大部分关于该片的评论存在很多误读,只是简单将其归结为一个暴力类型片,而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是一个关于网络社会媒介图景的“警世通言”。尤其是当2010年跨年的几件艳照、不雅视频在互联网上肆意狂欢后。  关键词:网络 媒介图景 《天生杀人狂》    相信大部分看到这个片名的人
[摘要] 从《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开始,丹尼?艾夫曼与蒂姆?伯顿结缘。截止2010年发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艾夫曼已经为伯顿的13部影片配乐,被公认为是伯顿的“御用”配乐师。艾夫曼在为《圣诞夜惊魂》所创作的配乐让人为之惊叹。伯顿与艾夫曼所带来的哥特派电影的神奇视听魅力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奇异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 丹尼?艾夫曼 蒂姆?伯顿 动画 配乐 《圣诞夜惊魂》  1953年,丹
【作者简介】  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中国合伙人》是陈可辛导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三位当红影星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创业传奇轻喜剧。影片中充满正能量,传达一种青春励志、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传记类电影,反映的时代、人物、创业奋斗的过程和命运。编剧和导演把千奇百怪的传奇人生浓缩成一个个典型的片段展现在我们面前,还原了一个“创业梦”的实现过程,傲娇的青春与残酷的现实交织成
[摘要] 一个是家中成分不好而在文革时期倍受打击的清纯姑娘静秋,一个是才貌双全的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他们因女主人公西村坪生活体验的契机而紧紧相连。在文革的背景下他们的身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但是那一段在平凡的乡村产生的真挚恋情却将他们融入了一个洁净而温馨的世界。  [关键词]朴实画面 简洁叙事 洁净爱情 精神寄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18 
[摘要] 中国中产阶级的困境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西方中产阶级概念对中国人的误导,也有中国人自身价值观念的转变,还有中国人的盲从心理。研究分析这一群体困境的产生原因,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才能保证发挥其“稳压器”的社会作用,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产阶级 困境 《蜗居》 蝴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从蝴蝶效应看中产阶级困境  蝴蝶效应理论认为,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
[摘要]由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兴》,自2009年2月4日上映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其中蕴含着的生活哲理更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兴》 生活 哲学    由北京综艺星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海岸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高兴》,来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高兴》。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快乐的电影,一部幸福的电影:一部在古老闭塞的地方高兴活着的电影;一部有笑有泪、哭笑不得的本土歌舞电影—
[摘要] 网页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是集艺术、功能、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既有技术、功能的基本特征,又具视觉形式的特征。依照网页的内容、设计目的和要求,对网页进行功能上的实现和视觉形式的设计运用,使得技术、功能和艺术在网页设计中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关键词] 网页设计 视觉形式 功能特征 技术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
[摘要] 《艋舺》是一部以校园青春片样态开场,却以经典黑帮片模式展开并终局的台湾电影。该片尝试采用商业电影类型叙事的模式进行地域文化的艺术化表达,以中立的态度言说了近代以来台湾在文化寻根中的迷茫与对工业文明的忧虑。  [关键词] 青春片 台式黑帮片 寻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3    当台湾艺术电影一边在国际影展上获取赞誉
[摘要] 《四月物语》是岩井俊二拍摄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作者以唯美的画面,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期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其明丽的画面色彩、简洁的结构形式、灵动的音乐背景所构筑的形式语言充满了唯美主义的风格,含蓄却又真实的传递出主人公面对爱情时那种彷徨却又充满好奇、渴望和向往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形式美 结构 色彩 韵律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