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现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韩国,对中韩现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基本呈线性单一的研究模式;至21世纪初开始,中韩两国陆续出现一些对中韩女作家作品创作比较研究的论文。只有充分了解中韩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前期状况,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并发展今后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 韩国 现代女性文学 现状
  一 引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学运动,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但是其终点在文学界有两种看法,大陆学界倾向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港台、海外学界倾向于延续至今。而韩国文学界将文学史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以1898年甲午战争为分界,甲午战争之前为韩国古典文学,1898年甲午战争到1916年为韩国近代文学,韩国现代文学是1917年到现今的文学。
  中国和韩国对女性文学的界定也有很多种诠释,但它们的差异并不大。在中国,对于“女性文学”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议性,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界定。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是只要是女性写的就是女性文学,第二是女性所写的表现女性生活体现了女性风格的文学,第三是女性所写的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在韩国,对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有广义的,即男性作家创作的对象为女性的作品和女性作家创作的全部作品,或男女作家创作的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也有狭义的界定,即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等。中国在术语使用上,和韩国一样,混用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解放文学、feminism文学等术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虽然这些术语有细微差异,但大致内容都差不多。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17年到1949年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学中由女性执笔的文学,通过对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目前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只有充分了解中韩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前期状况,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并发展今后的研究,所以考察中韩现代女性比较研究现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 中韩女性文学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之后,欧美各国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妇女解放的世界潮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韩国的三一运动使两国社会经历了最为巨大的动荡,从政治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动,同时影响了文学界,孕育出女性文学的萌芽。
  在中国,最初主张男女平等的是16世纪明代哲学家李贽,直到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开始开展妇女解放运动。20世纪初五四运动掀起了女权启蒙思潮,而此时率先倡导妇女解放的是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男性启蒙思想家。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女作家有冯沅君、谢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等五四女作家。五四运动促使女性的觉醒,使这些女作家把亲身体验到的不平等用文字呐喊出来,她们具有现代意义层面上的主体性的女性意识。中国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社会动荡,各种民族和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此时的女作家除了五四女作家群以外,还有萧红、谢冰莹、张爱玲、白薇、罗淑、葛琴、苏青等出现在文坛。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在“革命”和“救亡”两大社会主题中,开拓出新的创作视角,表现出更具有独特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多样性。
  19世纪末期,韩国的救国运动开始对女性进行教育,提倡女性解放,当时社会中所提倡的女性解放的主流倾向是男性启蒙思想家,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思想家当属李光洙,还有金东仁、玄镇健、蔡万植等男性作家。1919年韩国的三一独立运动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涌现出韩国第一批女作家,金明淳、罗惠锡、金一叶等登上了韩国现代文坛。她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了真正具有自我意识的文学创作,这对韩国文坛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20年代三四十年代,韩国女性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学创作活动旺盛的女作家有姜敬爱、朴花城、白信爱、崔贞熙等,她们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她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引起了以男性为主的文艺界上强烈的关注和反响。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属于当时第一批知识分子,她们积极参与革命运动,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而韩国女作家们的处境则截然不同,国难当头,妇女解放运动没有得到全面的进行,再加上根深蒂固的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韩国第一代女性作家在提出女性解放时,遭受到了抵制与责骂,这些女作家甚至到现在也不被文学史所认可。这样看来,中国和韩国的第一批女性作家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韩国第一批女作家不仅得不到文学创作的保障,在文坛上还不被认可。因此,对这时期的中韩女性文学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和韩国的时代背景相似,当时涌现的女作家们创作活动活跃,作品丰富,风格独特,得到了文学界的瞩目与肯定。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两国女作家的对比上。
  三 中韩现代女性作家比较研究现状
  至21世纪初开始,中韩两国陆续出现一些对中韩女作家比较研究的论文。虽然中韩现代女性文学对比研究发展时间短,但是两国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取得了相当可喜的进展。在国内中韩女性作家对比研究论文中博士论文有6篇,硕士论文有11篇,期刊论文有11篇,共28篇论文。在韩国论文中有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9篇、期刊论文1篇,据本人推测这11篇论文的作者无韩国人。目前的中韩现代女性作家比较研究论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内在意识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写作技巧研究。
  1 研究对象
  在国内28篇论文中,有25篇是有关萧红和姜敬爱的比较研究论文,2篇丁玲和姜敬爱的比较研究论文,分别是夏艳的硕士论文《丁玲和姜敬爱小说的主题意识,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比较》(2009)和孟庆颜的硕士论文《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以1920-1930年代作品为中心》(2013),还有李秀兰的博士论文《中韩现代女作家作品中的内在意识比较——姜敬爱与丁玲、萧红、张爱玲比较》(2005),将姜敬爱与三位中国女作家进行比较分析。在韩国11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是朴花城和丁玲的比较研究论文,分别是杨佩环的硕士论文《朴花城和丁玲小说的女性像比较研究》(2011),和高飞的期刊论文《1930年代韩中女性小说中现实认识:以朴花城的〈洪水前后〉和丁玲的〈洪水〉为中心》(2013),其余也都是萧红和姜敬爱的研究论文。目前的研究对象局限在箫红和姜敬爱的对比研究上,如前文提到的中国女作家丁玲、冰心、张爱玲和韩国女作家朴花城、白信爱、崔贞熙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优秀的现代文学家,对比研究范围需要扩大。   2 研究领域
  目前在中韩国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中最多介绍、研究的是小说。北京大学何镇华教授撰写的《萧红和姜敬爱的小说创作比较》(1998),这篇文章发表于《韩国学论文集》第七辑,是国内第一篇中韩现代女性作家比较研究论文。虽然很多女性作家虽然以小说闻名,但是她们还涉足了散文、诗歌等领域。例如萧红和姜敬爱,她们也有诗歌和散文作品,这些都是她们文学创作的一部分,相信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分析,会对这些女作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在研究最多的萧红和姜敬爱的论文中,没有一篇是针对两位作家散文或是诗歌的研究,对两位的研究始终停留在小说的研究上。今后的研究领域不能仅限于小说,还要开展散文、诗歌、剧本等各体文学领域的研究。
  3 研究内容
  在中国,主题意识方面的研究有体现民族意识、悲剧意识、女性意识等方面的论文21篇。在韩国,对中韩现代女性作家比较研究的论文较中国要少得多,目前统计的11篇论文都是针对两国作家意识形态的研究。其中,国内外39篇论文中,女性意识方面的论文有20篇,占到了总数的一半。这些论文运用比较文学、女性文学的方法,结合两位作家创作的社会语境、创作生涯,分析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意识及其彼此的异同之处。如唐恬恬《20世纪30年代中韩左翼女作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变化——以萧红、姜敬爱创作中所体现的民族国家意识为中心》(2010)、张美红的硕士论文《中韩两位文学才女的悲剧意识——萧红、姜敬爱比较研究》(2002)、吴香美的硕士论文《箫红与姜敬爱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以小说〈生死场〉与〈人间问题〉为主要文本》(2006)等。
  还有类型学方面研究的论文,对萧红以及姜敬爱作品的风格、写作技巧、人物形象、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比较,为中韩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类论文共有7篇。如刘艳萍的期刊论文《绚丽悲壮与素雅凄婉——论萧红与姜敬爱小说的审美意蕴》(2009)和《姜敬爱与萧红小说语言描写艺术之比较》(2011),还有冯臻的硕士论文《萧红和姜敬爱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比较——以小说〈生死场〉和〈人间问题〉为中心》(2013),和梁旭的期刊论文《浅析萧红与姜敬爱小说的散文化倾向》(2014)等论文。
  目前大多数论文内容是关于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法等的基本研究,尤其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过于集中,女性意识更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在研究内容上需要更加深入,且需创新。如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史研究、女性文学的文艺思潮研究,作品的体裁、题材、风格研究,等等。
  中韩现代女性比较研究发展仅有二十几年,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有了一定的成果。总的来看,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研究热潮的主人公萧红,和与其生存年代、生活经历、文学创作等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的韩国现代女作家姜敬爱的比较研究上。另外,还有几篇姜敬爱、朴花城与丁玲、张爱玲的对比研究论文。
  四 结语
  中韩现代女性比较研究发展仅有二十几年,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有了一定的成果。中韩文学比较研究者们注重平行研究,并结合女性文学、历史学、叙事学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作品的内在意识,尤其是在女性意识、阶级民族意识方面的研究颇丰。个别研究观点新颖、有见地,研究者们的努力是可见的。
  与此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与不足。虽然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在被介绍、研究的作家人数、论文数量和研究水平上都有所发展,但博士论文少,尤其是在韩国。希望今后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研究领域,从微观性地个体研究中过渡到宏观性地整体研究,更加注重中韩现代女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系统性。在研究内容、主题、方法上不断加深和创新,推动发展中韩现代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注: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BSJJ06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3BWX003)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降红艳:《“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 刘思谦:《女性文学这个概念》,《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
  [3] 成箕淑:《韩国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徐珊珊,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Siemens Gas Turbines The Siemens gas turbine range has been designed and refined to help you meet the challenges of a dynamicmarket. Siemens Gas Turbines The S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祭文,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不但全篇写情,而且写得非常真,非常深。历来被称
杜鹃又名鹈鴂,古人以为“鹈鴂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汉书·杨雄传》注)杜鹃开始叫时,春天的花都已落了。所以屈原《离骚》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掀起了我国的创业浪潮。从性格特质角度分析创业者以及成功的领导者,可发现不少共性,其中一
技改———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鲁冠球社会上经常有人问,万向集团一直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的原因是什么?这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说,作为一家以零部件制造业起家的企业,“技改”
郎园Vintage是北京市CBD核心区唯一大面积低密度厂房改造项目。设计师提出了在大城市里打造“mini都市”的空间设计理念,将城市微缩,将自然放大,将不同形态、不同性格的公共
中考试题联系生活、在具体情景中考查所学知识已成为中考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家用电器问题以其同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应用知识的综合性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近几年来各地中考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海洋用其澎湃的波浪证明自己的价值,花朵用其灿烂的绽开证明自己的价值,小鸟用它动人的歌唱也证明自己价值。正如李白诗中所说的:“天生我才必
您的宠物的良好健康和快乐生活来自于营养均衡全面的食物、适量运动以及定期的兽医检查。随着今天配方全面的宠物食品的分类越来越细化,为您的宠物找到与之适合的营养均衡的
近十年来,我去过新疆至少有五次。一般来说,去的次数越多,越能验证这个地方对我的吸引力,否则去一次就够了。每次回来后,还总是忍不住要写一些东西,算起来居然也能组成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