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直肠癌的临床表现类型。方法 对我院2003年以来门诊确诊的45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临床分为9种类型。结果 以上9种类型说明早期直肠癌并不难发现,临场诊断时注意直肠指诊和直肠镜检查,直肠癌的误诊率会大大降低。结论 有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医生应具备高度的警惕性,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 直肠癌;直肠指诊;临床症状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60%以上,而且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误诊率在全国均较高。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为48%-88%[1]。我院自2003年以来,门诊共确诊456例直肠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归纳分类,可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1 临床表现
1.1 一般情况 456例直肠癌患者,男289例,女169例。年龄25-84岁,平均52岁。
1.2 主要症状 ①便血342例,占75%,包括鲜血、暗红色血和脓血便,暗红色血较常见。据临床观察,便鲜血患者有的可能是痔引起的。②便次增多298例,占65%,同时往往伴有便血。③肛门不适:肛管癌患者肛门有不适感,因肛门病变部位溢液及肛门赘生物刺激引起。④里急后重:患者常有下坠感,与便次增多有关。⑤腹痛: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左下腹,排便后可缓解。
2 临床分型
2.1 痢疾型 有28例曾诊断为痢疾,便次增多,脓血便,服药效果不佳。诊断最大的失误是未做肛门指诊或直肠镜检。
2.2 肠炎型 有27例曾诊断为肠炎,以便次增多,便血为主要表现,服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患者诊断依据主要是便常规。
2.3 内痔表现型 有16例患者因伴有内痔被漏诊,表现为鲜红色血便,其中2例做痔手术后仍便血,医生未行直肠镜检。
2.4 外痔表现型 有4例曾诊断为外痔,主要表现为肛周赘生物逐渐增大,肛门不适,外痔术后赘生物再生长,多为鳞状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2.5 混合痔表现型 有3例曾诊断为“混合痔”,患者多表现便血,同时患有内、外痔。医生仅满足于初步检查结果而未进一步做直肠镜检查。
2.6 肛瘘表现型 有3例曾诊断为肛瘘,此类患者病程长,一般为8个月-25年,多为腺癌和黏液腺癌。
2.7 溃疡性结肠炎型 有6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便次增多,便血反复发作,用药后有时缓解。
2.8 无症状型 有76例患者以上症状均不明显,病史与肿瘤大小不符,有的患者自诉病史只有十几天,但肿瘤已发展到肠腔1/3或1/4,甚者可达半周。
2.9 不全梗阻型 有17例排便困难,腹胀,多为晚期癌。
3 讨 论
以上9种类型说明早期直肠癌并不难发现,只要患者具备科普知识,医生具备高度的警惕性,注意直肠指诊和直肠镜检查,直肠癌的误诊率会大大降低[2]。直肠癌为低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早期为大便习惯和性质的改变,晚期则可能以肠梗阻的表现为主,其诊断以症状、体征及病理学检查为依据,确诊并不难,但因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临床医师思维局限造成误诊。临床观察证明,对患者没有做直肠指诊的客观因素有:①医生对直肠指诊的意义认识不足;②缺乏敬业精神,怕脏、怕麻烦,不愿意做直肠指诊;③有些患者开始误诊与基层卫生院或诊所,续诊医生沿袭误诊。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直肠指诊在直肠癌诊断方面重要价值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3]。直肠癌的便血与其他肛肠疾患的表现相似,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时,往往先考虑是否为常见病,因此便血为主的患者一旦有明显的肛肠疾患,则诊断为肛肠疾患而忽略患者可能还并有其他疾患的可能。此时不应以此而自慰,要按常规进行相应的检查。优于直肠癌继发感染后,常表现为脓血便,可有肛门下坠感及大便次数增多,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往往减轻,这时医生容易麻痹大意,常常仅依靠大便化验结果而误诊为痢疾或结肠炎。因此,对慢性痢疾、结肠炎患者,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不能满足于可能并存的内痔出血、直肠息肉而忽略了直肠指诊。癌肿患者已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向,30岁以下的直肠癌患者约占直肠癌总数的15%[4]。因此,对年轻患者不能放松警惕,避免漏诊、误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的普查和筛选也会在我国迅速开展起来,使直肠癌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喻德洪.提高直肠癌的诊治认识[J].实用外科杂志,1986,6(5):617.
[2] 杨庆新.直肠镜在诊断直肠疾患中的价值[J].实用外科杂志,1986,6(8):639.
[3] 郑数.直肠癌的治疗问题[J].实用外科杂志,1986,6(11):619.
[4] 吴金栋.肛管直肠癌的误诊漏诊教训[J].实用外科杂志,1990,10(5):333.
【关键词】 直肠癌;直肠指诊;临床症状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60%以上,而且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误诊率在全国均较高。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为48%-88%[1]。我院自2003年以来,门诊共确诊456例直肠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归纳分类,可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1 临床表现
1.1 一般情况 456例直肠癌患者,男289例,女169例。年龄25-84岁,平均52岁。
1.2 主要症状 ①便血342例,占75%,包括鲜血、暗红色血和脓血便,暗红色血较常见。据临床观察,便鲜血患者有的可能是痔引起的。②便次增多298例,占65%,同时往往伴有便血。③肛门不适:肛管癌患者肛门有不适感,因肛门病变部位溢液及肛门赘生物刺激引起。④里急后重:患者常有下坠感,与便次增多有关。⑤腹痛: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左下腹,排便后可缓解。
2 临床分型
2.1 痢疾型 有28例曾诊断为痢疾,便次增多,脓血便,服药效果不佳。诊断最大的失误是未做肛门指诊或直肠镜检。
2.2 肠炎型 有27例曾诊断为肠炎,以便次增多,便血为主要表现,服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患者诊断依据主要是便常规。
2.3 内痔表现型 有16例患者因伴有内痔被漏诊,表现为鲜红色血便,其中2例做痔手术后仍便血,医生未行直肠镜检。
2.4 外痔表现型 有4例曾诊断为外痔,主要表现为肛周赘生物逐渐增大,肛门不适,外痔术后赘生物再生长,多为鳞状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2.5 混合痔表现型 有3例曾诊断为“混合痔”,患者多表现便血,同时患有内、外痔。医生仅满足于初步检查结果而未进一步做直肠镜检查。
2.6 肛瘘表现型 有3例曾诊断为肛瘘,此类患者病程长,一般为8个月-25年,多为腺癌和黏液腺癌。
2.7 溃疡性结肠炎型 有6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便次增多,便血反复发作,用药后有时缓解。
2.8 无症状型 有76例患者以上症状均不明显,病史与肿瘤大小不符,有的患者自诉病史只有十几天,但肿瘤已发展到肠腔1/3或1/4,甚者可达半周。
2.9 不全梗阻型 有17例排便困难,腹胀,多为晚期癌。
3 讨 论
以上9种类型说明早期直肠癌并不难发现,只要患者具备科普知识,医生具备高度的警惕性,注意直肠指诊和直肠镜检查,直肠癌的误诊率会大大降低[2]。直肠癌为低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早期为大便习惯和性质的改变,晚期则可能以肠梗阻的表现为主,其诊断以症状、体征及病理学检查为依据,确诊并不难,但因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临床医师思维局限造成误诊。临床观察证明,对患者没有做直肠指诊的客观因素有:①医生对直肠指诊的意义认识不足;②缺乏敬业精神,怕脏、怕麻烦,不愿意做直肠指诊;③有些患者开始误诊与基层卫生院或诊所,续诊医生沿袭误诊。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直肠指诊在直肠癌诊断方面重要价值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3]。直肠癌的便血与其他肛肠疾患的表现相似,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时,往往先考虑是否为常见病,因此便血为主的患者一旦有明显的肛肠疾患,则诊断为肛肠疾患而忽略患者可能还并有其他疾患的可能。此时不应以此而自慰,要按常规进行相应的检查。优于直肠癌继发感染后,常表现为脓血便,可有肛门下坠感及大便次数增多,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往往减轻,这时医生容易麻痹大意,常常仅依靠大便化验结果而误诊为痢疾或结肠炎。因此,对慢性痢疾、结肠炎患者,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不能满足于可能并存的内痔出血、直肠息肉而忽略了直肠指诊。癌肿患者已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向,30岁以下的直肠癌患者约占直肠癌总数的15%[4]。因此,对年轻患者不能放松警惕,避免漏诊、误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的普查和筛选也会在我国迅速开展起来,使直肠癌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喻德洪.提高直肠癌的诊治认识[J].实用外科杂志,1986,6(5):617.
[2] 杨庆新.直肠镜在诊断直肠疾患中的价值[J].实用外科杂志,1986,6(8):639.
[3] 郑数.直肠癌的治疗问题[J].实用外科杂志,1986,6(11):619.
[4] 吴金栋.肛管直肠癌的误诊漏诊教训[J].实用外科杂志,1990,10(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