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IV-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无创人机协调通气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NIV-NAVA治疗方案。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量(PEF)]、心功能[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kg)、氧脉搏(VO/HR)、心率储备(HRR)],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EV1、FVC、MVV、PEF、VO2max、VO2max/kg、VO/H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HR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2、SaO2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CO2、VEGF、IL-17、TGF-β1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NIV-NAVA用于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并可有效调节机体中VEGF、IL-17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泛素结合酶(UBCv1)的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p3XFLAG-CMV-7.1-I215L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非洲猪瘟病毒I215L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28a-I215L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His柱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
【目的】旨在观察3种复方中药对大鼠后肢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胶原蛋白酶诱导法建立大鼠后肢关节炎模型(CIA),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种复方中药治疗组(独活寄生汤、定痛散和七厘散),观察其对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独活寄生汤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10S-1全血黏度、关节曲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TNF-α与关节液IL-1β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局部血流灌注量极显著升高(P<0.01),关节伸直角度、背部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
【目的】丰富家畜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能够在低血清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多核肌管的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细胞模型,在C2C12细胞中转染携带荧光标记的mmu-miR-22-3p、mmu-miR-22-5p模拟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u-miR-22-3p/5p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mu-miR-22-3p/5p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在C2C12细胞增殖的过程中,mmu-miR-22-3p的表
【目的】为了探明红景天对柔嫩艾美尔球虫预防效果,对于发展养鸡业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12日龄100只商品代雏鸡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5%红景天组、1.0%红景天组及0.5%红景天组。14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不攻虫外,其余4组分别口服接种4000个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孢子化卵囊。21日龄剖杀,同时测定所有鸡只的增重、存活率、盲肠病变分值、卵囊产量以及抗球虫指数(ACI)。取各试验组鸡只的盲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集血清并测定相关的细胞因子。【结果】饲喂
“琴棋书画诗酒茶”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茶作为文人才子上层人士物质富足条件下的精神载体,充沛着人民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从物质层面上看,茶叶作为食物、药品、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是明代南直隶为例,分析了明代南直隶的茶叶产区与茶叶品类,初步总结了以下特点:一是产区分布广,有87个直隶州或者府产茶.二是茶叶品类较多,但是分布不均衡.三是还存在着因产区不明确或出处不一致导致的茶品命名不准确.
霍山县在茶产业发展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茶业成为霍山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农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叶,是茶农“聚宝盆”、 “摇钱树”,是茶农致富的好帮手.笔者介绍了霍山县茶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目的探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瘤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5)岁(范围:46~88岁)。瘤体最大径(65.2±10.5)mm(范围:47.3~100.5 mm),均为肾下型rAAA。患者均在急救绿色通道
茶叶是桐城市山区的主导产业,其品牌“桐城小花”属皖西兰花茶品系,烘青绿茶类.桐城市茶园以高质高产、绿色有机为管理标准,面积呈逐年缓增趋势;产能增幅具有波动性,其主要原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工艺指标不断规范完善,加工生产线不断优化改进;市场效益可观,茶产业整体趋向良性发展.但目前桐城市茶产业仍然有“散、乱、弱、低”的劣势点,因而本文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财政扶持、行业监管、品牌竞争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建议.
文章结合北缘茶区地理气候特点,系统分析了茶树秋季修剪对越冬及萌芽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了北缘茶区的适宜的修剪时期及修剪程度,对指导茶园秋冬季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明治时期,延续百年的封建国家体制崩裂,日本在各方面向现代国家面貌过度,在日本历史上,明治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同时直到现在也一直影响着日本,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尝试以明治时期的茶道兴衰为考察点,探究茶道在日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成就了自身的变革的;明治时期日本茶道的变迁到底是怎样的.以明治时期的茶道文献为基础,并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茶道变迁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