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四年级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个寄宿生。他矮矮的个子,敦实的身材。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不过,就是这样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却总是警惕地关注着周围的一切。最初我以为他是因为换了一个新环境不适应,但是当天晚上安排他住宿时,他表现出来的强烈抵触把寄宿部搞得是人仰马翻。不仅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与休息,也扰乱了寄宿部的正常秩序。
直到他妈妈赶到学校,大家才知道原来他的父母已经悄悄离异,为了隐瞒孩子才转学的。但事与愿违,孩子早已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极力反抗,用种种办法逃避住宿。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先是装病,继而洗冷水澡要把自己冻病,到每天给家长打十几个电话,最后到以死相威胁。他多次对家长说:“你要让我寄宿,就给我把刀吧!”对身边的同学们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戒备心理,情绪易怒,言辞激烈刻薄。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更会挥动拳头,用暴力来解决。班里的学生和家长对他意见很大。
案例分析:
我在同情、震惊的同时也有一丝自责,孩子不能踏下心来寄宿,不能安心学校生活。虽然是家庭的原因,但我们没有让他感到寄宿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就是做教师的责任。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为,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学习生活中,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时,他们潜在的能力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由,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地帮助和转化工作。
为了弄清他抵触的原因,我首先做到了: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呼唤。
从他家长口中了解到孩子极其恋家,不适应寄宿生活。但我相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于是我耐心地一次次找他谈话,用爱去感染他,去倾听他的心声。渐渐地他由最初的回避转变为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他是怕父母离异后抛弃他,甚至单方面固执地认为父母是因为不想要他才把他送到这儿寄宿的。于是他就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甚至认为在班级中闹一闹,也许家长还会把它转回原学校去。孩子表现出的早熟和敏感让我心痛。其实他就是怕失去爱,而我们为什么不能使他获得更多的爱呢?
其次,我又关注到他情绪易怒、暴躁,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情况,感觉他缺少方法和恰当的引导,这也是要通过沟通和训练帮助他解决的问题。
策略与效果: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我努力在班级中营造爱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家校联手 用爱消除孤独感
由于孩子屡次以死相威胁,这让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孩子的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我多次与他的家长进行长谈,让他们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仅仅认为是孩子的一句气话而掉以轻心。家长有责任为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后来我与家长达成了共识,每周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指責对方,说对方的不是。同时父母要安排好看孩子的时间。让他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能让孩子有孤独感。答应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2、心理辅导 科学引领见成效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后,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会来看他,情绪好了许多。我抓住这个很好的契机,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在心理小屋中经常能看到我们的身影。在那里我们讲故事,做游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了许多相关的心理辅导知识。对他进行《箱庭心理疗法》缓解其焦虑的心理。
针对这个年龄段男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又从男子汉的角度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引导他要理解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要支持父母的工作,不给父母添麻烦。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我还和他约定当遇到想不开或者非常气氛的时候,可以到我们事先约定的“冷静角”去休息一下,做他想做的事情。等心情平复了再处理问题。
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和我的关系也变得亲密了。后来还悄悄告诉我,他容易冲动的问题像爸爸,他爸爸脾气很不好,在家里经常发脾气,还会动手打妈妈。但是爸爸很爱他,所以他很怕失去他们。
3、惺惺相惜 童心沟通价无限
经过调研我了解到班级中父母离异的孩子有14个。其中有近10个孩子的父母又再婚了。他们与继父母的感情都很融洽,有的亲切地称自己的继父为老爸,有的在母亲节时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继母。看到他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于是我就让这些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和他进行交流。从过来人的角度,谈谈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调整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当那些孩子们说到现在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反而比以前更爱他,家中也不再有争吵声时,他的眼睛渐渐地发亮。由最初的不信任到羡慕到认可。我感到他心中的冰山在融化。
4、发挥潜能 体会自身价值
我经常为他创设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他参加班级的环境布置,亲自动手利用废物制作出一些精美的工艺品美化班级环境。他的身体健壮,精力旺盛,我就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运动队,听到这个消息他很高兴。每天忙碌的学习与锻炼既不让他有时间胡思乱想,又能让他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责任,体会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快乐。
5、激励性评价 使其获得自信
抓住他每一次为班级服务的机会,我都会大力地表扬。告诉他班级的每一点进步都有他的努力和付出。课堂上更是坚持进行激励性评价。在爱的氛围中,他与老师的关系亲密了,与同学的矛盾减少了,不再闹着要回家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集体中,他越来越自信。现在他进步了,我也感到十分地欣慰。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教师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以尊重为前提,以爱为手段,去打开他们的心扉。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
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他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同时,还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的惊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四年级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个寄宿生。他矮矮的个子,敦实的身材。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不过,就是这样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却总是警惕地关注着周围的一切。最初我以为他是因为换了一个新环境不适应,但是当天晚上安排他住宿时,他表现出来的强烈抵触把寄宿部搞得是人仰马翻。不仅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与休息,也扰乱了寄宿部的正常秩序。
直到他妈妈赶到学校,大家才知道原来他的父母已经悄悄离异,为了隐瞒孩子才转学的。但事与愿违,孩子早已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极力反抗,用种种办法逃避住宿。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先是装病,继而洗冷水澡要把自己冻病,到每天给家长打十几个电话,最后到以死相威胁。他多次对家长说:“你要让我寄宿,就给我把刀吧!”对身边的同学们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戒备心理,情绪易怒,言辞激烈刻薄。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更会挥动拳头,用暴力来解决。班里的学生和家长对他意见很大。
案例分析:
我在同情、震惊的同时也有一丝自责,孩子不能踏下心来寄宿,不能安心学校生活。虽然是家庭的原因,但我们没有让他感到寄宿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就是做教师的责任。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为,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学习生活中,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时,他们潜在的能力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由,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地帮助和转化工作。
为了弄清他抵触的原因,我首先做到了: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呼唤。
从他家长口中了解到孩子极其恋家,不适应寄宿生活。但我相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于是我耐心地一次次找他谈话,用爱去感染他,去倾听他的心声。渐渐地他由最初的回避转变为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他是怕父母离异后抛弃他,甚至单方面固执地认为父母是因为不想要他才把他送到这儿寄宿的。于是他就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甚至认为在班级中闹一闹,也许家长还会把它转回原学校去。孩子表现出的早熟和敏感让我心痛。其实他就是怕失去爱,而我们为什么不能使他获得更多的爱呢?
其次,我又关注到他情绪易怒、暴躁,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情况,感觉他缺少方法和恰当的引导,这也是要通过沟通和训练帮助他解决的问题。
策略与效果: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我努力在班级中营造爱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家校联手 用爱消除孤独感
由于孩子屡次以死相威胁,这让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孩子的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我多次与他的家长进行长谈,让他们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仅仅认为是孩子的一句气话而掉以轻心。家长有责任为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后来我与家长达成了共识,每周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指責对方,说对方的不是。同时父母要安排好看孩子的时间。让他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能让孩子有孤独感。答应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2、心理辅导 科学引领见成效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后,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会来看他,情绪好了许多。我抓住这个很好的契机,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在心理小屋中经常能看到我们的身影。在那里我们讲故事,做游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了许多相关的心理辅导知识。对他进行《箱庭心理疗法》缓解其焦虑的心理。
针对这个年龄段男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又从男子汉的角度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引导他要理解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要支持父母的工作,不给父母添麻烦。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我还和他约定当遇到想不开或者非常气氛的时候,可以到我们事先约定的“冷静角”去休息一下,做他想做的事情。等心情平复了再处理问题。
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和我的关系也变得亲密了。后来还悄悄告诉我,他容易冲动的问题像爸爸,他爸爸脾气很不好,在家里经常发脾气,还会动手打妈妈。但是爸爸很爱他,所以他很怕失去他们。
3、惺惺相惜 童心沟通价无限
经过调研我了解到班级中父母离异的孩子有14个。其中有近10个孩子的父母又再婚了。他们与继父母的感情都很融洽,有的亲切地称自己的继父为老爸,有的在母亲节时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继母。看到他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于是我就让这些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和他进行交流。从过来人的角度,谈谈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调整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当那些孩子们说到现在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反而比以前更爱他,家中也不再有争吵声时,他的眼睛渐渐地发亮。由最初的不信任到羡慕到认可。我感到他心中的冰山在融化。
4、发挥潜能 体会自身价值
我经常为他创设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他参加班级的环境布置,亲自动手利用废物制作出一些精美的工艺品美化班级环境。他的身体健壮,精力旺盛,我就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运动队,听到这个消息他很高兴。每天忙碌的学习与锻炼既不让他有时间胡思乱想,又能让他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责任,体会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快乐。
5、激励性评价 使其获得自信
抓住他每一次为班级服务的机会,我都会大力地表扬。告诉他班级的每一点进步都有他的努力和付出。课堂上更是坚持进行激励性评价。在爱的氛围中,他与老师的关系亲密了,与同学的矛盾减少了,不再闹着要回家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集体中,他越来越自信。现在他进步了,我也感到十分地欣慰。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教师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以尊重为前提,以爱为手段,去打开他们的心扉。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
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他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同时,还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的惊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