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与方式探析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好行业干部的理论培训,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提高其领导力、控制力和执行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倡导终身学习等现代观念的引领下,企业的理论培训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粮食行业来看,要想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一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具有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精通法律理论和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层次领导骨干队伍。因此,创新培训内容,加强培训手段是培养行业干部职工素质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基本情况
  
  目前,行业采用的干部理论培训方式大多是单向灌输式的讲授法,也就是传统的“一张桌子一张嘴”的上课方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虽然符合传统的习惯,培训的全过程组织起来相对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便于培训者控制整个培训过程。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唯有教师拥有、分配信息的权利,信息大多数是单向传递,反馈效果差,不能满足干部学员不同的学习需求。更有灵活性差、缺乏互动性的弊端。这种传统的干部理论培训方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变化,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一定规模的行业里,干部们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电视等收听收看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相关消息和知识,所得到的理论知识可能远比在一个教室里听到的要多得多。所以,一如既往地把干部们再集中在“培训室”里,按照老传统,听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授重复地讲一些网络中早已有的信息,则失去了现代培训的意义。在企业培训中,培训方式的选择是决定培训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说,随着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强,培训方式也完全可以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引入新的培训类型,增加多种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培训目的与培训效果的脱节,增加培训的实效性。
  
  二、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培训要求
  
  1.从实际出发,按需培训。根据粮食行业干部教育培训要求,为提高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发挥粮食行业各特色部门的管理优势,国家粮食培训部门正进行组织实施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机构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的发育,其功能不断扩大,且逐渐由部门粮食行业走向社会粮食行业。
  2.因人施教,分类培训。干部教育培训要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受教育,人人皆成长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根据行业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按处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基层干部等不同层次,搞好分级分类培训。
  3.讲求实效,注重质量。对粮食行業干部职工的培训,目标主要锁定在“适应时代要求,胜任本职工作”。干部职工的培训内容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与任务,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干部的特点,讲求实效。注重质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培训内容的探讨与创新
  
  培训内容是实施教育的灵魂,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先导。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应当研究设计既适合学员工作需要、又体现教育要求的培训内容体系,发挥培训内容在教育培训中的前导作用。
  1.规范教材,推广实用课程。根据国家粮食局有关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粮食行业教育培训应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突出特色。为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综合化的客观需要和职工自身适应高技术与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主观要求,粮食行业教育培训应努力加快课程设置综合化进程,稳步改革传统的单一工种或课程设置的培训方式,将职工教育的目标建立在“大专业工种”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职工培训的课程设置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使培训教材建设适应技术创新和技术培训发展,在内容上及时准确地吸收和反映现代科技与技术进步的成果以及生产发展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形式上要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配套,将单一的文字教材演变成以培训教材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体系。
  2.结合职业资格鉴定,推行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它是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正成为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同时也将成为规范和评价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在粮食行业干部培训过程中,推行双证书。实行学历证书和鉴定证书并行,在多工种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能鼓励员工多方面成才,使员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方面有成才发展的机会。
  3.构建学科,分层次施教。培训内容要做到新,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适应干部知识更新的进程。目前,各地急需高层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急需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的领导人才,这就需要培训部门适应短期培训,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训重点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培训开发的新跨越。
  
  四、培训方式的探讨与创新
  
  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丰富培训手段的科学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手段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教学方法科技含量要高,教学形式感染力要强,进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1.结合多种培训教育模式。在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正规化轮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离职进修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等有效方式基础上,应针对培训实际,要积极引进和探索现代培训模式,吸引学员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习知识,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2.推广多种现代培训技术。目前,多媒体、投影仪、现代视听设备、现代培训信息系统等将成为现代技术培训的主导方式,而我们这方面还处在初期阶段,仍然是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的陈旧方法,必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必然影响培训效果,粮食行业的培训部门,应根据培训需要。把推广和使用现代培训技术作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水平。
  3.施行网络教育培训手段。网络教育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为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建造了广阔的平台,通过网络教育,发挥企业内部网络的培训功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较为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这既不脱离工作岗位,又轻松方便,节省学员集中培训的交通往返时间与费用。而且其信息传递的方式、时间和内容都有较明显的优势,更适合干部职工工作的节奏和特点。
  4.借鉴国外培训手段。学习和引进他国粮食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有必要的就组织相关人员出国深造。与国外合作办班,使干部直接感受、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经验和技术,是快捷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结语
  
  行业应把提高质量意识作为质量工作的重点,有计划地对各类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并达到使每个人懂得期待他们所完成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且使每个人懂得工作的好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用户、成本、效益等带来的影响。粮食行业教育培训管理是以实现粮食行业教育培训工作最优化、培养出合格人才为目的,并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培训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确保粮食行业干部职工队伍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粮食行业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其他文献
【正】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类型也逐渐增多,资金投入也相应增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如何规范项目建设,提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66例DVT患者经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7天,速碧林0.4m皮下注射,每日一次,3-7天。结果
1 病历摘要患儿男,1 2/12告岁,因持续高热2天,皮疹1天于2004年7月15日入院。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体温在39~40℃之间,药物降温后体温最低降至39℃。发热1天后全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因素,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措施。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灾难,从而产生公共危机。危机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会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
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和目的,阐述了设备检修与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分析了设备检修与管理的理念与环境。
统计了2000年来我国关于Lotus知识管理系统的发文情况,介绍了Lotus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探讨了该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列举了图书馆馆长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翻译实质是译者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作出相应选择的活动。用该理论解释商标翻译实践,可以发现商标误译主要是由于商标译名在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三维乃至多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程度不高所致。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商标翻译;误译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1)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
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冲击,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和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文化形势,必须一方面强化文化安全意识,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