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策略探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在家庭教育、安全意识、亲子关系等方面经常面临一些困境。本文立足農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这一主题,通过了解S县F村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人身、财产、心理、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并分析其原因,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以谋求更高的收入,在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后,留守儿童群体逐渐被世人所关注。李克强总理在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这不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出现“留守儿童”字眼,学术界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视角研究该群体的文章也不胜枚举。政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学校实施寄宿制管理等解决措施经常被提及,但是当这些没有办法落实时,还有哪些对策可以实施?笔者团队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针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了初步介入,探索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
  1993年,上官子木发表《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首次提出“留守儿童”一词,但特指父母出国而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1]随着对留守儿童的不断研究,学术界在留守儿童定义上有一定判断因素,如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时间、父母外出数量等。如今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地区,因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
  (二)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上的安全问题包含人身、财产、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狭义的安全问题则特指人身安全。本文主要对F村留守儿童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是广义上的安全问题,并根据调查将其分为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应急安全和日常生活安全几类。
  二、F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及其成因
  (一)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导致人身财产等安全受到威胁
  1、留守儿童遇到危险的概率较大
  调查走访发现F村留守儿童接触危险的几率较大。一方面,问卷显示所有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回家都要做家务,留守儿童频繁接触各种刀具、水、火等,难免造成割伤、烫伤、烧伤,;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外玩耍的时间长,他们在学校或者户外与同学朋友嬉戏打闹时容易摔伤、碰撞,在学校丢失物品、交保护费也时有发生。
  2、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及自救能力
  调查显示97.8%的留守儿童会主动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或自救常识,仅4人认为安全知识不太重要,但他们学到的安全知识很难落到实处。一部分留守儿童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对伤害习以为常,遇到危险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一部分孩子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伤害发生后却无法自救,使其遭受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3.生活经验不足,对外界缺乏警惕性
  留守儿童还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阶段,生活经验不足,容易被引诱、哄骗,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外界致伤因素缺乏警惕性。如玩烟花爆竹、到河坝游泳、骑摩托车等,总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使自己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各种美味的零食以及虚拟的网络世界时,更是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家庭方面缺乏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
  一方面,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监护不到位。问卷显示,58.7%的留守儿童留在家中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少部分由留在家中的父母一方带领,祖辈监护大多重养育,由于祖辈自身体弱多病,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胜任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重任。另外,监护人虽然担心孩子的安全,时刻叮嘱,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落到实处,使得监护不到位。如家长会告诉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但很难做到接送孩子上下学这都使留守儿童发生意外的几率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其一,沟通内容浅显。留守儿童表示电话中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温饱和学习状况,几乎不会谈谈心,缺少父母的关怀、陪伴与情感的交流,留守儿童自己也变得更加内向。其二,交流方式不妥。访谈中发现,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方式较为严厉,祖辈监护则偏向溺爱。爷爷奶奶大都对孙儿溺爱包容,百依百顺,但有的父母在孩子发生安全意外事故时不是心平气和的教导孩子,而是对孩子进行打骂。
  (三)学校方面教育形式单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第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安全教育形式单一。F村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10人,教师9人,师生比1:12已达标,但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有的老师甚至习惯性的体罚学生。学校即便有安全教育,形式也较单一,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或讲座的形式,实操性差,学生很难接受。
  第二,重视应急安全教育,缺乏人身安全教育。调查中有71.7%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过应急安全教育,如地震演练,而仅有两人接受过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学校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很难落到实处,遇到危险时不知自己经历了什么,无法自我保护。
  (四)环境方面的因素造成儿童生活安全的隐患
  首先,村庄环境方面。走访观察中发现,村民家里的狗都是放养的,学校外有一条沿着小沟修建的水泥路,道路不宽,却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路,路边的沟道和农田没有防护栏,如果不小心则容易跌进农田或河沟里,村子周边在修路施工,这条主干道上摩托车和大型货车较多,易发生交通事故。其次,校园环境方面。在调查期间,校内在修建校舍,同学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易触碰到工地设施而发生意外。学校外村庄主干道与公路交汇处是流动摊点出现的地方,这些不干净不卫生的食物被留守儿童食用后普遍出现肚子痛、呕吐等现象。最后,网络环境方面。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上网除了学习查资料外,更多时间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和看视频,他们会带手机去学校,高年级的同学在周末会约着去网吧,正如上文中说到,网络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出现财产安全问题,而一些错误的认知更会让孩子们出现偏差行为。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提供针对性服务及个别化辅导
  個案社会工作因其独特的治疗模式,可以根据留守儿童出现的安全问题联合家庭、学校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第一,针对出现安全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服务。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人身安全、心理层面等可开展个案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安全意识较差和家庭中监管缺失的留守儿童,可以在他们出现安全问题后进行心理调适,舒缓情绪,运用优势视角帮助其进行能力建设,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改变错误认知,同时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例如对被校园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循序渐进,改变有网瘾、厌学、叛逆留守儿童的错误认知。有针对性的帮助留守儿童了解安全问题,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加对外界环境的警惕性。
  第二,介入留守儿童的家庭。对出现安全问题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试,通过“家访”,社工与家庭成员一起探索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学习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改变“重养育、轻教育”的监护方法,强化教育功能及监护责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亲子之间、隔代之间的沟通质量,改善交流方式,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系。如父母在与孩子打电话时多关心温饱和学习以外的情况,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同时多关心精神需求,多给予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关爱;监护人在叮嘱注意安全的同时拿出具体行动,如接送孩子上下学,理性应对孩子的错误,不暴力打骂也不溺爱忍让。
  第三,介入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及教师。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安全档案,关注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对受到伤害的留守儿童,学校应多关注,避免被他人贴上标签,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学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掌握的资料,了解受到伤害的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在必要时联系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辅导,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同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方式,与家长 “电话家访”,打造“校讯通”互动平台,与家庭共同保护留守儿童。[3]
  (二)开展小组活动,深化安全教育实践
  小组工作相比其他方法覆盖的人群较广,轻松愉快、内容丰富更容易被接受,在这个互动的平台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开展监护人小组,改变亲子沟通方式
  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来说,学校可以利用开班会的机会,针对监护人开展小组活动或安全知识宣讲,因监护人多为年迈老人,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监护人在班会中交流借鉴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方法,强化自身监护责任。如将安全嘱咐落实,接送孩子,不买路边摊的食物给孩子等;多关注学习以外的情况,如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在教育孩子时不暴力更不溺爱,构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在外的父母来说,因工作原因无法与孩子开展亲子小组,但可以让孩子通过小组活动学习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方式。打电话是最常见的方法,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应有规律一些,最好一周一次,相对于打电话而言,写信看似过时,却更能传递情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对于一些电话中无法说出的话,孩子们更愿意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4]我们可以组织留守儿童观看亲情类影片,在小组中进行父母的角色扮演,感受父母的爱,鼓励孩子与父母说心里话,给父母写的信由学校负责收发,同时在“电话家访”时提醒父母多关心孩子。
  2、组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针对村里留守儿童出现的几类安全问题制定小组计划书,在学校开设安全教育小课堂,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应急安全及日常生活安全纳入其中,让孩子较全面的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小组是儿童较为喜爱的一种形式,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我们需要将教育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知识竞赛、观看视频等,特别是要加强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生理健康知识。采取游戏环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安全知识,更能提高儿童的参与性,加深儿童的安全知识印象,相比枯燥乏味单纯的教学,寓教于乐的方式更易于被儿童所接受。[5]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学会在做家务时、外出时、与同学嬉戏时注意保护自己,减少自身接触危险的几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与自制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三)构建社区留守儿童保护网
  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除了家庭和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更需要社区成员的共同保护,社区工作通过联合学校,整治社区环境,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以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的目的。
  一方面,加强社区环境整治,排除安全隐患。在村庄环境上,对村民家的狗尽量不要放养,以防儿童被咬伤,加固加宽狭窄田道,在河道两旁搭建安全防护栏,粘贴安全标志,社区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乡村道路车辆的监管。在校园环境上,加宽施工处的防护栏距离,教师嘱咐孩子玩耍时远离施工的地方。在校外环境及网络环境上,社区工作人员联合派出所加强对学校周边流动摊点及网吧等的监管,保护留守儿童食品安全,改善上网环境,监护人及教师也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上网情况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联合学校,构建保护网。留守儿童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更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可以与高校合作,招募志愿者,如大学生、退休干部,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以见习、实习或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宣教活动,改变学校传统单一的安全教育形式,让安全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生动。[6]志愿者们可以组成安全小组排除校内的安全隐患,护送留守儿童回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样学生可以将专业所学落到实处,也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出了一份力。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社联动视阈下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ZZX224)。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J].父母必读,1993(11):16-17.
  [2]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3):15-25.
  [3]张磊.网络环境下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途径[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7):26.
  [4]叶敬忠,孟祥丹.外出务工父母视角的留守儿童[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68-76.
  [5]孟妍.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安全教育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7.
  [6]董泽松,祁慧,曹晓君.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社会工作模式构建——以滇西民族地区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7-6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了解他们的汉语学习态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中国海洋大学E班留学生和汉语本科一年级共计12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语学习态度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性别、年龄、所属国家地区以及汉语学习年限在汉语学习态度是否有差别。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和国籍在汉语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别并不太明显,汉语学习年限和学习态度是呈正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二语习得者在动机,自尊心,焦虑,移情,性格,学习策略,年龄,性别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二语学习中,教授者和学习者均应充分关注这些个体差异,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提高二语习得效率。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  近20年来,二语习得中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被重视。在同一所学校享受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职班主任的工作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如今对学生培养指导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一体化”教学思想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从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建设方面,分析了一体化教学应用的作用与可行方案,希望能为“一体化”教学思想更好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中职教育;班主任工作  中职生正处叛逆期,思维活跃但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阶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英语成为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在各国的教育中都显得十分重要。同时20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又导致了世界各国教育模式的改革。其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就‘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
期刊
【摘 要】教材影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现状,以普特英语听力网为例,探讨网络资源与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整合与优化,旨在构建立体化教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成效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资源;听力教材;普特英语听力网;整合与优化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教育部门提倡并强化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要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当前中职课堂教学由于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所以要注重分析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中职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大力发展创新型国家时期,加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通过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以及新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为提高新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现状;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陷入了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困境。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对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致力提升管理实效。由于中职生在成长环境、心理与生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怎样在新形势下创新管理模式,是广大中职班主任一直在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下先分析了当前中职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益的參考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班主任  中职学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来临,对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新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计划,也有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接收渠道,但是与此同时,也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校园文化角度着手,针对基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提高高校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之一。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也随着从严治党的引向深入更加凸显其紧迫性。本文对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下的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设途径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中的最基层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