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转型,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代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转变教育理念,从政府、学校、教师不同侧面,多维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师教学能力
一、应用型人才代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一)中国经济转型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大需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在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尤其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二)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客观需要增加应用型人才供给
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转型,客观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上世纪70年代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主要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并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定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数量指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数、专任教师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分别是1998年的2.4倍、3.4倍、6.3倍、6.8倍、7.3倍。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在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已经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从计划经济时代精英化教育到市场经济时代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转型,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飞跃。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必然选择。相对于研究型大学侧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型学院侧重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特质或能力结构: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显著、国际视野要求、复合知识背景、终身学习能力。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到,中国的教育工作存在两个不适应:第一个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而言,大家都走精英化、学术型教育的道路肯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现在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就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实际最终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的转型,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说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应用型高校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的观点可能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应用型本科具备三大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应该以教学为主。这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这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强调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强化实践实训教学,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强调为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突出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重视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师资队伍方面,突出建立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多元结构和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传统的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校分类中的教学型高校;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经国家批准建立的一批地方普通高校,即新建本科院校。1999年至2010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300多所,约占本科高校的三分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我国本科高校的主体,但到底如何建设真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处于探索过程之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现代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及公共预算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应该具备如下专业能力:
一是以育人为根本,具备人才培养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是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专业面向较为宽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互融合的专门人才。这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公共预算管理课程,是理论和实务结合非常紧密的财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样提出很高要求。
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该与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其重点应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并侧重于把这种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现科教相长。
三是与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多是地方性高校,应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因此学校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对接,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并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是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动力,具备文化传承能力。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应用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传承创新,积极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看,还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高等教育长期走的是精英教育的道路,忽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育及教师评价偏差。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走的是学术至上的道路,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以学术为中心,导向偏差必然导致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3)发展历史因素。近年新升本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弱,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实践教学更成为短板。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转型也就成为必然。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应用型高校教师包括公共预算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共同努力。
(一)纠正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误区
1.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年轻教师的问题
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年轻教师的问题,在中老年老师中同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不少中老年老师存在知识老化,能力结构定型,转型更加困难的问题,某些老师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应该面向全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际也是任何一名教师终身所要面临的问题。
2.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师自己的事
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事,同时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社会应该关注的事。对入职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无关
有人认为应用型高校就是教学型高校,教师不需要科研。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不是不需要科研,而是需要合理选择科研的领域,即主要应该从事应用型研究和教学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正与研究型高校需要教学一样,应用型高校也需要研究。在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才能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二)政府层面应该营造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环境
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学,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营造应用型高校教师重视教学和教学能力的环境。
(1)制定合理的应用型高校和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教学和教学能力提升,把教师完成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2010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鼓励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为对高校和教师的分类评价提供了思路。(2)完善制度和政策,建立青年教师入校后的践习机制。通过制度,保证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有接受教师实践的义务。(3)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投入。大幅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学能力培养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教育经费的增长,优先用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4)协调好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真正实现教学优秀、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能够名利双收。(5)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全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路径。
(三)学校层面应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学校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主体,也是从中观层面来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1)制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规章制度,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2)建立应用型高校教师学能提升的平台,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咨询服务和方案设计,并承担教师学能提升的培训与交流任务。(3)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践习、国际交流、课程培训、学术合作等计划,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4)强化校际合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应用型高校很多为新生本院校,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短板,通过合作,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挥各个高校的优势,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如安徽省14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5)以教学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6)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四)教师层面应加快角色转型的速度
针对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的现实,教师需要多管齐下,加快由传统教师类型向新型教师转化的速度。(1)转变教学理念,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放在真正重要地位;(2)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从预算管理课程教师来看,要重点加强与财政部门,尤其是预算部门的联系,做到了解实际,服务社会。(3)进行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4)重视相关领域专业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使自己具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教探索,2010(1).
[2]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刍议.教育与职业,2012.(7中).
[3]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师教学能力
一、应用型人才代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一)中国经济转型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大需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在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尤其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二)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客观需要增加应用型人才供给
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转型,客观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上世纪70年代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主要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并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定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数量指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数、专任教师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分别是1998年的2.4倍、3.4倍、6.3倍、6.8倍、7.3倍。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在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已经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从计划经济时代精英化教育到市场经济时代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转型,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飞跃。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必然选择。相对于研究型大学侧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型学院侧重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特质或能力结构: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显著、国际视野要求、复合知识背景、终身学习能力。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到,中国的教育工作存在两个不适应:第一个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而言,大家都走精英化、学术型教育的道路肯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现在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就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实际最终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的转型,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说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应用型高校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的观点可能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应用型本科具备三大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应该以教学为主。这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这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强调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强化实践实训教学,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强调为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突出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重视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师资队伍方面,突出建立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多元结构和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传统的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校分类中的教学型高校;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经国家批准建立的一批地方普通高校,即新建本科院校。1999年至2010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300多所,约占本科高校的三分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我国本科高校的主体,但到底如何建设真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处于探索过程之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现代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及公共预算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应该具备如下专业能力:
一是以育人为根本,具备人才培养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是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专业面向较为宽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互融合的专门人才。这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公共预算管理课程,是理论和实务结合非常紧密的财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样提出很高要求。
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该与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其重点应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并侧重于把这种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现科教相长。
三是与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多是地方性高校,应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因此学校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对接,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并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是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动力,具备文化传承能力。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应用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传承创新,积极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看,还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高等教育长期走的是精英教育的道路,忽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育及教师评价偏差。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走的是学术至上的道路,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以学术为中心,导向偏差必然导致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3)发展历史因素。近年新升本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弱,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实践教学更成为短板。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转型也就成为必然。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应用型高校教师包括公共预算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共同努力。
(一)纠正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误区
1.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年轻教师的问题
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年轻教师的问题,在中老年老师中同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不少中老年老师存在知识老化,能力结构定型,转型更加困难的问题,某些老师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应该面向全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际也是任何一名教师终身所要面临的问题。
2.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师自己的事
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事,同时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社会应该关注的事。对入职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无关
有人认为应用型高校就是教学型高校,教师不需要科研。实际上应用型高校教师不是不需要科研,而是需要合理选择科研的领域,即主要应该从事应用型研究和教学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正与研究型高校需要教学一样,应用型高校也需要研究。在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才能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二)政府层面应该营造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环境
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学,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营造应用型高校教师重视教学和教学能力的环境。
(1)制定合理的应用型高校和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教学和教学能力提升,把教师完成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2010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鼓励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为对高校和教师的分类评价提供了思路。(2)完善制度和政策,建立青年教师入校后的践习机制。通过制度,保证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有接受教师实践的义务。(3)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投入。大幅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学能力培养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教育经费的增长,优先用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4)协调好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真正实现教学优秀、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能够名利双收。(5)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全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路径。
(三)学校层面应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学校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主体,也是从中观层面来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1)制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规章制度,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2)建立应用型高校教师学能提升的平台,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咨询服务和方案设计,并承担教师学能提升的培训与交流任务。(3)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践习、国际交流、课程培训、学术合作等计划,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4)强化校际合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应用型高校很多为新生本院校,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短板,通过合作,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挥各个高校的优势,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如安徽省14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5)以教学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6)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四)教师层面应加快角色转型的速度
针对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的现实,教师需要多管齐下,加快由传统教师类型向新型教师转化的速度。(1)转变教学理念,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放在真正重要地位;(2)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从预算管理课程教师来看,要重点加强与财政部门,尤其是预算部门的联系,做到了解实际,服务社会。(3)进行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4)重视相关领域专业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使自己具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教探索,2010(1).
[2]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刍议.教育与职业,2012.(7中).
[3]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