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的工作。在近两年,教研室强化立足文本解,优化教学设计的方针下,教师普遍在备课中在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研究作为主体的学生,就难以成就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备课 有效课堂
一、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知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
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奥苏泊尔,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的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的教学理论。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即使是在小细节上,也可能造成整节课的失败。如果教师低估了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学生就难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久而久之并形成了学习上的的倦怠。反之,如果教师高估了学生,设置难度值过大的教学的教学内容,或者在课堂语言组织上频繁使用超出学生认知的语言,都会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例如,2012年3月,温州教师教育院在温州十二中开展教研活动。这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夏老师和绉老师共同开设M1U4 Earthquake的阅读课。在导入部分,两位老师都采用图片形式:
好的导入既要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又要尽可能地简洁。这两个导入都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但是根据《课标》教学建议的第一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一个曾经真实发生,并且全国极其关注的巨大灾难-汶川地震,另一个则是一年前上映的电影《唐山地震》。在陌生的教学对象和环境中,哪一种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参与学习和互动呢?
在教学的过程中,绉老师的两个课堂组织换来了学生的沉默现象:1. Did people in Tangshan lose heart;2. “Find out the sentence to summarize it.”Lose heart,summarize对于温州十二中的学生正在学习M1U4单元的学生而言,是个未知领域,并且作为课堂指令,缺乏课猜测词义的语境。因此,如果把lose heart换成M1U3单元学习过的give up,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或者直接在summarize后添加中文意思,效果会好一些。
成功地学习某一语言项目在基于学生已有的、与该语言项目相关的知识的。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如果在备课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预测和分析与学生现实有差距,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就导致了师生间的交际链的断裂。
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性
兴趣是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他是对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就提供了一节成功的课的可能。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的共性,但是也必须要注重差异性,如学生所处年龄的阶段和其他年龄阶段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差异等等。
2010年9月29日笔者在苍南宜山高中开设了一节M2U5 Music的高三复习公开课。在备课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在主线上我选择相同或者相似话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当今华语乐坛小天后Jolin在我认知中,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歌手,并且她从选秀节目开始,经历过质疑,慢慢走向专业歌手的成长之路类似于门基乐队。因此,我选择以她为主线,串起了对单元的词汇和语法的复习,并最终以推荐歌手的写作把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以及陈述个人观点的写作框架(personally、 in addition、above all、in brief)加以巩固和落实。这个教学设计,不管是在自己学校的磨课,还是在宜山高中的正式开课,学生都是兴趣高涨,课堂的参与性很强。听课的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评价都很不错。
在收获了很多的赞赏之后,在2011年,在调入温州后,在备这个单元的高三复习时,我选择保留这节课的整体框架,更新资讯,微调部分内容。但是课堂实际却和我2010年相差较大。从学生的热情程度来看,这节课并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郁闷和迷惑。由于已经和学生相处四个月左右,对于学生的基础我已有初步认识,并且在备课中也考虑了这点,对于文修改文本难度和注意课堂用语的选用,但是为何上课的效果会是如此不同呢?课后,为了解决我的疑虑,我咨询了几个学生。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觉得对蔡依林不敢兴趣。他们所喜欢的是方大同,还有一些我根本没有怎么听说过的歌手。城乡差异是一节设计相似的课,结果迥异的原因所在。城市的学生在个性上更鲜明,更特立独行,因此往往对于“大众情人”式的明星不会特别钟情。而农村的孩子,所接触的信息相对比较狭窄,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往往容易成为他们的偶像。
新课程的教育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走入课堂之前,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在发挥作用。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重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和质量。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法,更要备学生。立足学生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忠保.2013.以学生为本的集体备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7-20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备课 有效课堂
一、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知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
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奥苏泊尔,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的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的教学理论。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即使是在小细节上,也可能造成整节课的失败。如果教师低估了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学生就难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久而久之并形成了学习上的的倦怠。反之,如果教师高估了学生,设置难度值过大的教学的教学内容,或者在课堂语言组织上频繁使用超出学生认知的语言,都会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例如,2012年3月,温州教师教育院在温州十二中开展教研活动。这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夏老师和绉老师共同开设M1U4 Earthquake的阅读课。在导入部分,两位老师都采用图片形式:
好的导入既要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又要尽可能地简洁。这两个导入都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但是根据《课标》教学建议的第一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一个曾经真实发生,并且全国极其关注的巨大灾难-汶川地震,另一个则是一年前上映的电影《唐山地震》。在陌生的教学对象和环境中,哪一种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参与学习和互动呢?
在教学的过程中,绉老师的两个课堂组织换来了学生的沉默现象:1. Did people in Tangshan lose heart;2. “Find out the sentence to summarize it.”Lose heart,summarize对于温州十二中的学生正在学习M1U4单元的学生而言,是个未知领域,并且作为课堂指令,缺乏课猜测词义的语境。因此,如果把lose heart换成M1U3单元学习过的give up,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或者直接在summarize后添加中文意思,效果会好一些。
成功地学习某一语言项目在基于学生已有的、与该语言项目相关的知识的。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如果在备课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预测和分析与学生现实有差距,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就导致了师生间的交际链的断裂。
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性
兴趣是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他是对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就提供了一节成功的课的可能。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的共性,但是也必须要注重差异性,如学生所处年龄的阶段和其他年龄阶段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差异等等。
2010年9月29日笔者在苍南宜山高中开设了一节M2U5 Music的高三复习公开课。在备课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在主线上我选择相同或者相似话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当今华语乐坛小天后Jolin在我认知中,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歌手,并且她从选秀节目开始,经历过质疑,慢慢走向专业歌手的成长之路类似于门基乐队。因此,我选择以她为主线,串起了对单元的词汇和语法的复习,并最终以推荐歌手的写作把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以及陈述个人观点的写作框架(personally、 in addition、above all、in brief)加以巩固和落实。这个教学设计,不管是在自己学校的磨课,还是在宜山高中的正式开课,学生都是兴趣高涨,课堂的参与性很强。听课的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评价都很不错。
在收获了很多的赞赏之后,在2011年,在调入温州后,在备这个单元的高三复习时,我选择保留这节课的整体框架,更新资讯,微调部分内容。但是课堂实际却和我2010年相差较大。从学生的热情程度来看,这节课并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郁闷和迷惑。由于已经和学生相处四个月左右,对于学生的基础我已有初步认识,并且在备课中也考虑了这点,对于文修改文本难度和注意课堂用语的选用,但是为何上课的效果会是如此不同呢?课后,为了解决我的疑虑,我咨询了几个学生。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觉得对蔡依林不敢兴趣。他们所喜欢的是方大同,还有一些我根本没有怎么听说过的歌手。城乡差异是一节设计相似的课,结果迥异的原因所在。城市的学生在个性上更鲜明,更特立独行,因此往往对于“大众情人”式的明星不会特别钟情。而农村的孩子,所接触的信息相对比较狭窄,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往往容易成为他们的偶像。
新课程的教育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走入课堂之前,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在发挥作用。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重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和质量。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法,更要备学生。立足学生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忠保.2013.以学生为本的集体备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