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网售处方药的政策一直未解禁,但互联网医院则让医药电商“曲线”销售处方药。
4月12日,由《中国药店》杂志社发布的《2016-2017年度网上药店销售排行榜(20强)》在网上热传。
让人极为振奋的是——与这份排行榜一同发布的还有B2C市场销售额数据,2016年国内医药B2C市场销售额已达278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44.2亿元。
更让人诧异的是,在这份榜单里,从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下滑到第二名的位置,第一名则由1药网取代。
曾连续五年荣登销售冠军宝座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业绩为何突然下滑?互联网药店遇到天花板了吗?
被调侃“就是卖避孕套的”
七乐康网上药店,隶属于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乐康”),后者由石振洋于2010年创立。
学医出身的石振洋,在创立七乐康之前,在广州做药品代理,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于2005年开设了第一家药店。
那时,药店除了能售卖非处方药外,国家还允许患者持处方在社会零售定点药店购药,这一政策促进了零售药店的快速发展。
到2009年时,石振洋已有7家门店,盈利比较可观。不过,和那些拥有数百家甚至上千家门店,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连锁大药店相比,就差得有点远了。
彼时,我国医药电商也已萌芽,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允许在网站上销售非处方药。证书分为A证、B证和C证:A证的服务范围是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B证的服务范围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C证的服务范围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
2005年,国内第一家医药B2C药房网上线。此后,陆续有一些药店也拿到了C证。
“如果继续开药店过安稳日子也可以,至少可以衣食无忧。”石振洋对《支点》记者说,“但我想在医药领域有更大作为,医药电商或许是一个入口。”
石振洋开始筹备医药电商相关事宜,并于2010年正式成立七乐康,同年拿到了C证,成为国内较早一批获得合法资质的医药电商。2011年,天猫医药馆开业,七乐康成为首批进驻医药电商之一。此后,它还推出了自己的官网,并入驻京东电商等平台。
一切准备就绪,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呢?
和其他领域的电商一样,价格是有力的杀手锏。线下药店各种环节太多,门店、人力等成本较高,药价降不下来。医药电商能直接将药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没有高额的门店成本,售价自然下调。
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的产品,一般要比药店便宜5-10元。比如,同样一款规格为0.4mg*93片/盒的斯利安叶酸片非处方药,药店一般卖58元/盒,七乐康网上药店则卖52元/盒。
价格之外,便是打造“爆款”吸引消费者。考虑到电商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为年轻人,这类人群对计生用品、隐形眼镜等非药商品需求更大,七乐康网上药店便选择了以它们作为切入点。
正因如此,有业界人士曾调侃称“七乐康就是个卖避孕套的”。不过,七乐康对此并不在意。
石振洋认为,这些年轻用户的背后是家庭,通过刚需品类建立首次连接后,若家庭日后有购买药品的需求也会找七乐康。
成效很快显现。2011年七樂康网上药店销售额就达到了数千万元,并问鼎网上药店销售冠军宝座。次年,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升至1.2亿元,成为首个突破亿元的网上药店。之后,销售额也是一路上升,2013年达3.6亿元,2014年则为7.71亿元。
与此同时,石振洋也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强,特别是药品,因为要及时使用,更不能延误。
2014年底,七乐康专门成立了医药物流公司,并获得了国内首批医药B2C物流筹建批文,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快、更安全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2015年,七乐康在广州实现了“211限时达”,即上午下订单,下午能送到,当天晚上下订单,第二天上午就可以送到。不仅如此,七乐康还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布局物流体系,“211限时达”配送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2015年,七乐康拥有线下门店9家,网上药店销售额10.77亿元,连续五年蝉联网上药店销量第一名。
疯狂价格战
在七乐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在悄然变化。
2014年,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比第二名健客网多1.21亿元。当年,排名第九位的1药网,销售额只有2.73亿元。到2015年,同样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与排名第二的健客网,差距缩小到了0.26亿元;排名上升到第四名的1药网,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元。
七乐康网上药店,一直遥遥领先的优势逐步衰减,则是因各家医药电商拼战的结果。
医药电商也被资本寄予了厚望。仅2015年上半年,七乐康网上药店、1药网、康爱多网上药店,总计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
手握雄厚资金的各家医药电商,为抢夺用户,打起了价格战。康爱多网上药店创始员工之一的黄钻柏就指出,某款艾滋病试纸2014年平均售价200元/盒,后来就“杀”到了不到20元/盒。
更有一些激进的医药电商,推出“1元包邮”,甚至是“0元包邮”产品。
在产品品类上,大家都以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养生保健等非药商品切入,进而带动药品销售。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价格就成了消费者决定在哪里购买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各家医药电商也均在积极布局物流体系。比如,1药网在上海、天津、广州建立仓储中心,通过自主配送一部分货物,再与快递公司合作,在上海等地实行“半日达”,用户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对《支点》记者表示,医药电商价格竞争激烈,大家都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此,在类似服务体系的构建下,市场被分食也就自然而然了。
另外,相关政策也有了变化。就在今年1月底,国务院明确指出,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除外)的审批,将医药电商准入证书的B证、C证由审批改为备案,医药电商的准入门槛降低。
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杀入这个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大家都开始比拼市场、渠道、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截至今年1月2日,各类《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已经发出896张。
打造“医+药”闭环
不过,这只是市场变化的冰山一角。
医药电商崛起的同时,移动医疗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到2014年时,国内移动市场规模已达28.4亿元。前瞻网预测数据显示, 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达125.3亿元。
这其中,特别是以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平安医生等在线轻问诊为代表的移动医疗,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他们主要通过吸引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以有偿的文字、图文、电话等形式,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对患者进行诊疗。没几年,他们纷纷累积了几十万医生用户,患者用户近亿人。
移动医疗火热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不少医药电商的目光。这是因为,他们的客户群体存在重合:一方面,在医药电商上买产品的人,他们及其家人或多或少会有在线轻问诊需求;另一方面,使用在线轻问诊的用户,他们及其家人也可能有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的需求。
更何况,这些年深陷价格战泥潭,使得很多医药电商的销售额虽然一直在增长,但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2016年,1药网的销售额即便达到了20亿元,但没有透露是亏是盈。
石振洋虽向《支点》记者表示,七乐康网上药店已实现盈利,但并未告知具体数额。
如果能打造“药+医”闭环,用户需求便能更好地被满足,黏性也得以加强。在此基础之上,企业不仅能找到一个新盈利点,还能给医药电商带来流量导入,何乐而不为?
以健客网、1药网为代表的医药电商纷纷出手了。他们分别打造的“健客医生”和“1诊”,均提供健康资讯、健康问答、用药指导等在线问诊服务。同时,还各自导入了健客网以及1药网的购药服务。
对此,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张勇表示,“药+医”的串联模式,打破了医药电商的模式瓶颈,放大了医药电商的想象空间。
同样打造“药+医”闭环,旗下拥有好药师、好药师网上药店、健康998的九州通健康998电商集团总经理蒋志涛,也对《支点》记者表示,一定程度上,“药+医”闭环模式给原有的医药电商业务,带来了一些流量。
七乐康显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
“不管是做什么,七乐康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石振洋说,单独的药或者医,并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药+医 ”闭环模式才能将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2015年9月,七乐康推出了在线问诊平台——“大白云诊”,也是能为患者提供图文、语音等多种方式的健康咨询、健康管理、诊后随访、用药推荐等服务。不同于竞争者聚焦于首诊,“大白云诊”定位为“熟人医患”之间的在线问诊,也就是慢性病的二次诊疗。
具体操作模式是,患者在医院首诊后,可扫描医生在“大白云诊”的二维码,从而绑定首诊医生;或者医生和患者是熟人,患者可直接扫描医生的“大白云诊”二维码,便可与医生在线交流、购药等。
之所以选择“熟人医患”模式,石振洋给出的解释是:有线下首诊的基础,线上复诊更安全;将复诊放到线上,能提高就诊效率;复诊是典型的刚需,使用频次高、客单价高。
不久,“大白云诊”就有了数十万医生入驻,同时拥有了上千万患者用户。
这一年,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仍然处于第一的位置。
“曲线”涉足处方药
事实上,各企业打造“药+医”闭环的目的,远不止简单的在线问诊,以及给医药电商导流售卖非处方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卖处方药“名正言顺”。毕竟,处方药的市场空间更大。《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药品市场终端销售总规模约1.17万亿元。其中,处方药作为市场主体,以9942亿元的规模占据了85%的份额,非处方药市场规模为1742亿元。
只是网售处方药的政策一直未“解禁”。按照现行规定,消费者从网上药店能直接购买的仅限于非处方药、保健品、计生用品等。
眼睁睁地望着处方药这块大蛋糕却无从下口,这些企业必然不会甘心。
恰逢各地开始试点推行互联网医院,也算是帮助他们“曲线入围”,打开了销售处方药的大门。即在地方政府批准同意下,可成立互联网医院,其执业医师开具的电子处方具有合法性,电子处方也能流转到线上和线下药店。
于是,在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于2015年底诞生后,各类医药电商又纷纷涉足互联网医院。
2016年4月14日,1药网首家与黄冈市中心医院合作成立的黄冈互联网医院上线。当月28日,其与贵州合作的西南互联网医院也上线。同年7月,与广州越秀区中医院合作成立的华南互联网医院上线。
通过“1诊”,互联网医院的医师与用户进行在线问诊,并开具电子处方后,药品便由1药网送到用户手中。
七乐康也来势汹汹。
为更好地匹配互联网医院并统一品牌,七乐康将“大白云诊”更名为七乐康医生。
2016年5月,七乐康获得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授权,与荔湾区卫计委、荔湾区中心医院,合作上线了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今年3月19日,七乐康与银川市政府签约,获得了银川互联网医院资质。
与涉足在线问诊一样,七乐康的互联网医院同样是聚焦“熟人医患”模式,即在二次诊疗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其中,用户若有购买处方药需求,便可直接在七乐康医生用户端发起购药申请,此时用户绑定的医师便会进行审核、问询,并在后台开具电子处方存档,之后便由七乐康网上药店配送。
石振洋表示,之所以坚持定位二次诊疗,是因为处方药具有一定风险性,而“熟人医患”能更好地把控风险性,并对用户负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给医药电商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2016年,1药网销售额达20亿元,第一次拿到了网上药店销售额第一的名次。
石振洋也向《支点》记者透露,如今处方药在七乐康网上药店的销售比例,要比非处方药大。
然而,七乐康网上药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自己已被对手赶超。
一名入驻七乐康医生的医师则对《支点》记者表示,七乐康这种“熟人医患”模式相对稳健,是一種慢工出细活的做法。
石振洋也表示,各类企业打造的“药+医”闭环各有各的特点,也都在摸索过程中。他深信,未来七乐康在“熟人医患”模式下,以医药电商为载体,构建起在线问诊、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电子处方、手术治疗等移动医疗生态圈,必然在“药+医”融合方面会有更好的效果。
石振洋同时坦言,发展到现在,七乐康已不再是单纯的医药电商,而是一家互联网医疗综合性服务企业。他如今更在意的是网上药店能否持续盈利,在此基础之上,如何让移动医疗有更多作为。(支点杂志2017年6月刊)
4月12日,由《中国药店》杂志社发布的《2016-2017年度网上药店销售排行榜(20强)》在网上热传。
让人极为振奋的是——与这份排行榜一同发布的还有B2C市场销售额数据,2016年国内医药B2C市场销售额已达278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44.2亿元。
更让人诧异的是,在这份榜单里,从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下滑到第二名的位置,第一名则由1药网取代。
曾连续五年荣登销售冠军宝座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业绩为何突然下滑?互联网药店遇到天花板了吗?
被调侃“就是卖避孕套的”
七乐康网上药店,隶属于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乐康”),后者由石振洋于2010年创立。
学医出身的石振洋,在创立七乐康之前,在广州做药品代理,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于2005年开设了第一家药店。
那时,药店除了能售卖非处方药外,国家还允许患者持处方在社会零售定点药店购药,这一政策促进了零售药店的快速发展。
到2009年时,石振洋已有7家门店,盈利比较可观。不过,和那些拥有数百家甚至上千家门店,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连锁大药店相比,就差得有点远了。
彼时,我国医药电商也已萌芽,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允许在网站上销售非处方药。证书分为A证、B证和C证:A证的服务范围是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B证的服务范围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C证的服务范围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
2005年,国内第一家医药B2C药房网上线。此后,陆续有一些药店也拿到了C证。
“如果继续开药店过安稳日子也可以,至少可以衣食无忧。”石振洋对《支点》记者说,“但我想在医药领域有更大作为,医药电商或许是一个入口。”
石振洋开始筹备医药电商相关事宜,并于2010年正式成立七乐康,同年拿到了C证,成为国内较早一批获得合法资质的医药电商。2011年,天猫医药馆开业,七乐康成为首批进驻医药电商之一。此后,它还推出了自己的官网,并入驻京东电商等平台。
一切准备就绪,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呢?
和其他领域的电商一样,价格是有力的杀手锏。线下药店各种环节太多,门店、人力等成本较高,药价降不下来。医药电商能直接将药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没有高额的门店成本,售价自然下调。
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的产品,一般要比药店便宜5-10元。比如,同样一款规格为0.4mg*93片/盒的斯利安叶酸片非处方药,药店一般卖58元/盒,七乐康网上药店则卖52元/盒。
价格之外,便是打造“爆款”吸引消费者。考虑到电商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为年轻人,这类人群对计生用品、隐形眼镜等非药商品需求更大,七乐康网上药店便选择了以它们作为切入点。
正因如此,有业界人士曾调侃称“七乐康就是个卖避孕套的”。不过,七乐康对此并不在意。
石振洋认为,这些年轻用户的背后是家庭,通过刚需品类建立首次连接后,若家庭日后有购买药品的需求也会找七乐康。
成效很快显现。2011年七樂康网上药店销售额就达到了数千万元,并问鼎网上药店销售冠军宝座。次年,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升至1.2亿元,成为首个突破亿元的网上药店。之后,销售额也是一路上升,2013年达3.6亿元,2014年则为7.71亿元。
与此同时,石振洋也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强,特别是药品,因为要及时使用,更不能延误。
2014年底,七乐康专门成立了医药物流公司,并获得了国内首批医药B2C物流筹建批文,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快、更安全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2015年,七乐康在广州实现了“211限时达”,即上午下订单,下午能送到,当天晚上下订单,第二天上午就可以送到。不仅如此,七乐康还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布局物流体系,“211限时达”配送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2015年,七乐康拥有线下门店9家,网上药店销售额10.77亿元,连续五年蝉联网上药店销量第一名。
疯狂价格战
在七乐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在悄然变化。
2014年,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比第二名健客网多1.21亿元。当年,排名第九位的1药网,销售额只有2.73亿元。到2015年,同样排名第一的七乐康网上药店与排名第二的健客网,差距缩小到了0.26亿元;排名上升到第四名的1药网,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元。
七乐康网上药店,一直遥遥领先的优势逐步衰减,则是因各家医药电商拼战的结果。
医药电商也被资本寄予了厚望。仅2015年上半年,七乐康网上药店、1药网、康爱多网上药店,总计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
手握雄厚资金的各家医药电商,为抢夺用户,打起了价格战。康爱多网上药店创始员工之一的黄钻柏就指出,某款艾滋病试纸2014年平均售价200元/盒,后来就“杀”到了不到20元/盒。
更有一些激进的医药电商,推出“1元包邮”,甚至是“0元包邮”产品。
在产品品类上,大家都以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养生保健等非药商品切入,进而带动药品销售。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价格就成了消费者决定在哪里购买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各家医药电商也均在积极布局物流体系。比如,1药网在上海、天津、广州建立仓储中心,通过自主配送一部分货物,再与快递公司合作,在上海等地实行“半日达”,用户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对《支点》记者表示,医药电商价格竞争激烈,大家都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此,在类似服务体系的构建下,市场被分食也就自然而然了。
另外,相关政策也有了变化。就在今年1月底,国务院明确指出,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除外)的审批,将医药电商准入证书的B证、C证由审批改为备案,医药电商的准入门槛降低。
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杀入这个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大家都开始比拼市场、渠道、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截至今年1月2日,各类《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已经发出896张。
打造“医+药”闭环
不过,这只是市场变化的冰山一角。
医药电商崛起的同时,移动医疗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到2014年时,国内移动市场规模已达28.4亿元。前瞻网预测数据显示, 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达125.3亿元。
这其中,特别是以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平安医生等在线轻问诊为代表的移动医疗,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他们主要通过吸引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以有偿的文字、图文、电话等形式,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对患者进行诊疗。没几年,他们纷纷累积了几十万医生用户,患者用户近亿人。
移动医疗火热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不少医药电商的目光。这是因为,他们的客户群体存在重合:一方面,在医药电商上买产品的人,他们及其家人或多或少会有在线轻问诊需求;另一方面,使用在线轻问诊的用户,他们及其家人也可能有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的需求。
更何况,这些年深陷价格战泥潭,使得很多医药电商的销售额虽然一直在增长,但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2016年,1药网的销售额即便达到了20亿元,但没有透露是亏是盈。
石振洋虽向《支点》记者表示,七乐康网上药店已实现盈利,但并未告知具体数额。
如果能打造“药+医”闭环,用户需求便能更好地被满足,黏性也得以加强。在此基础之上,企业不仅能找到一个新盈利点,还能给医药电商带来流量导入,何乐而不为?
以健客网、1药网为代表的医药电商纷纷出手了。他们分别打造的“健客医生”和“1诊”,均提供健康资讯、健康问答、用药指导等在线问诊服务。同时,还各自导入了健客网以及1药网的购药服务。
对此,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张勇表示,“药+医”的串联模式,打破了医药电商的模式瓶颈,放大了医药电商的想象空间。
同样打造“药+医”闭环,旗下拥有好药师、好药师网上药店、健康998的九州通健康998电商集团总经理蒋志涛,也对《支点》记者表示,一定程度上,“药+医”闭环模式给原有的医药电商业务,带来了一些流量。
七乐康显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
“不管是做什么,七乐康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石振洋说,单独的药或者医,并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药+医 ”闭环模式才能将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2015年9月,七乐康推出了在线问诊平台——“大白云诊”,也是能为患者提供图文、语音等多种方式的健康咨询、健康管理、诊后随访、用药推荐等服务。不同于竞争者聚焦于首诊,“大白云诊”定位为“熟人医患”之间的在线问诊,也就是慢性病的二次诊疗。
具体操作模式是,患者在医院首诊后,可扫描医生在“大白云诊”的二维码,从而绑定首诊医生;或者医生和患者是熟人,患者可直接扫描医生的“大白云诊”二维码,便可与医生在线交流、购药等。
之所以选择“熟人医患”模式,石振洋给出的解释是:有线下首诊的基础,线上复诊更安全;将复诊放到线上,能提高就诊效率;复诊是典型的刚需,使用频次高、客单价高。
不久,“大白云诊”就有了数十万医生入驻,同时拥有了上千万患者用户。
这一年,七乐康网上药店销售额仍然处于第一的位置。
“曲线”涉足处方药
事实上,各企业打造“药+医”闭环的目的,远不止简单的在线问诊,以及给医药电商导流售卖非处方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卖处方药“名正言顺”。毕竟,处方药的市场空间更大。《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药品市场终端销售总规模约1.17万亿元。其中,处方药作为市场主体,以9942亿元的规模占据了85%的份额,非处方药市场规模为1742亿元。
只是网售处方药的政策一直未“解禁”。按照现行规定,消费者从网上药店能直接购买的仅限于非处方药、保健品、计生用品等。
眼睁睁地望着处方药这块大蛋糕却无从下口,这些企业必然不会甘心。
恰逢各地开始试点推行互联网医院,也算是帮助他们“曲线入围”,打开了销售处方药的大门。即在地方政府批准同意下,可成立互联网医院,其执业医师开具的电子处方具有合法性,电子处方也能流转到线上和线下药店。
于是,在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于2015年底诞生后,各类医药电商又纷纷涉足互联网医院。
2016年4月14日,1药网首家与黄冈市中心医院合作成立的黄冈互联网医院上线。当月28日,其与贵州合作的西南互联网医院也上线。同年7月,与广州越秀区中医院合作成立的华南互联网医院上线。
通过“1诊”,互联网医院的医师与用户进行在线问诊,并开具电子处方后,药品便由1药网送到用户手中。
七乐康也来势汹汹。
为更好地匹配互联网医院并统一品牌,七乐康将“大白云诊”更名为七乐康医生。
2016年5月,七乐康获得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授权,与荔湾区卫计委、荔湾区中心医院,合作上线了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今年3月19日,七乐康与银川市政府签约,获得了银川互联网医院资质。
与涉足在线问诊一样,七乐康的互联网医院同样是聚焦“熟人医患”模式,即在二次诊疗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其中,用户若有购买处方药需求,便可直接在七乐康医生用户端发起购药申请,此时用户绑定的医师便会进行审核、问询,并在后台开具电子处方存档,之后便由七乐康网上药店配送。
石振洋表示,之所以坚持定位二次诊疗,是因为处方药具有一定风险性,而“熟人医患”能更好地把控风险性,并对用户负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给医药电商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2016年,1药网销售额达20亿元,第一次拿到了网上药店销售额第一的名次。
石振洋也向《支点》记者透露,如今处方药在七乐康网上药店的销售比例,要比非处方药大。
然而,七乐康网上药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自己已被对手赶超。
一名入驻七乐康医生的医师则对《支点》记者表示,七乐康这种“熟人医患”模式相对稳健,是一種慢工出细活的做法。
石振洋也表示,各类企业打造的“药+医”闭环各有各的特点,也都在摸索过程中。他深信,未来七乐康在“熟人医患”模式下,以医药电商为载体,构建起在线问诊、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电子处方、手术治疗等移动医疗生态圈,必然在“药+医”融合方面会有更好的效果。
石振洋同时坦言,发展到现在,七乐康已不再是单纯的医药电商,而是一家互联网医疗综合性服务企业。他如今更在意的是网上药店能否持续盈利,在此基础之上,如何让移动医疗有更多作为。(支点杂志2017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