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不同药液用于硬膜外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腹部手术病人130例(ASAI~Ⅱ),随机分成七组,应用吗啡、氯胺酮、布吡卡因等硬膜外术后止痛,并与生理盐水对照行双盲法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起效时间以布吡卡因最快,吗啡次之,氯胺酮较慢(P>0.05)。镇痛效果以布吡卡因及吗啡更为确切,氯胺酮较差,生理盐水亦有少数出现镇痛。镇痛持续时间:吗啡组>布吡卡因组>氯胺酮组>对照组;在布吡卡因各组中:0.25%布吡卡因+维生素B12≈0.25%布吡卡因+肾上腺素>0.25%布吡卡因≈0.375%布吡卡因。作者还对不同药液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及药物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本题研究了静脉普鲁卡因中毒及停药后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动物水解普鲁卡因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中毒时血浆浓度相差近10倍;(2)中毒时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明显受抑制;(3)停药后各参数恢复的顺序为呼吸、心律、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张力。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建议:(1)临床上要依不同病人情况采用不同的普鲁卡因滴注速度;(2)在观察和处理普鲁卡因中毒患者时除应注意呼吸、心律和心率变化外,
期刊
本文采用医学序贯试验,对30例成人进行了小流量N2O麻醉的研究。头20分吸入流量为3:2L/分(N2O:O2),使N2O吸收达到平衡量,后转为小流量。结果表明,N2O+O2行全紧闭法吸入,FiO2不能预计;N2O和氧各0.3L/分吸入,同样对FiO2也不能预计。而将N2O和O2各自流量增加到0.5L/分(此时供气管新鲜气中氧浓度为46%至47%),则吸气管道中氧浓度变化缓慢,可以预计,在1、2、3
期刊
在用蛔虫抗原和组织胺混合液(简称致痉液)建立了犬支气管痉挛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异氟醚解痉效应。实验分两组进行,对照组仅观察吸入致痉液后呼吸功能改变,治疗组则在吸入致痉液后2.5分,支气管痉挛达高峰时吸入异氟醚。结果表明,吸异氟醚后升高的气道峰压和吸气阻力立即下降,1分后呼出气异氟醚浓度仅0.41~0.55%,气道峰压、吸气阻力已近正常,停吸异氟醚30分内未再出现支气管痉挛。提示在支气管哮喘者,尤其
期刊
对9只麻醉犬采用与等效镇痛剂量芬太尼进行比较的方法,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羟甲芬太尼(OF)的血流动力影响。结果是:(1) OF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以减慢心率(23%)为主,伴轻度动脉血压和心指数降低(分别为和20%);对心泵动能和左、右心室作功均无明显影响,心肌收缩力似亦不受影响;(2)OF可显著降低心肌氧耗量,有利于心肌储备。作者认为OF是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可选用于缺血性心脏
期刊
本文报告了经麻醉、手术和应激处理的三组小鼠12小时后的免疫功能变化。麻醉抑制ConA或PHA诱导的T细胞转化,促进LPS诱导的B细胞活化、IL-2的产生和LAK细胞诱导。手术减少脾淋巴细胞数24%,抑制上述大多数免疫指标。应激则全面抑制各项指标。上述免疫指标随麻醉时间的变化表明,麻醉对T细胞先促进,6小时达高峰,随后抑制;对其他指标的促进作用于24~48小时后渐恢复正常。麻药对培养淋巴细胞的直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