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耐密玉米品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葫芦岛市连山区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5万亩左右,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逐步缩小,玉米作为粮、经、果、饲、能等多种用途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其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单产逐年增加。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高产更高产,才能大幅度地增加玉米的总产量。
  1 耐密玉米品种特点
  1.1 耐密品种与稀植大穗型品种
  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因地制宜的选好优良品种是重中之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有两大类,一类是高秆稀植大棒型品种,这类品种株高在3米以上,叶片平展,茎秆粗壮,气生根发达,密植条件下容易倒伏。这类品种单株产量高,适宜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另一类是中矮秆耐密品种,这类品种株高在2.8米以下,叶片上冲,茎秆较细但具有弹性,在每亩4000~5000株密植条件下不倒伏,不空秆,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无秃尖,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耐阴雨寡照,有较广的密度适应范围及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这类品种单株产量较低,主要靠群体增产,生产上表现为多抗各种病害,抗旱抗倒,适应性较强,一般平地、二坡地、坡地均可种植。
  稀植大穗型品种,由于适宜种植的地块范围较窄,水肥条件略差的地块,单株生产力很难发挥出来。连山区地处辽宁省西部,山区乡镇较多,坡地、二坡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6%左右,用于种植玉米的地块80%以上是坡地、二坡地,那么种植稀植大穗型品种的增产潜力已很有限,而推广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依靠增大种植密度,配合增加肥料投入量来提高玉米总产量。因此,在推广耐密玉米品种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认识和技术问题,才能高产稳产。
  1.2 耐密品种推广现状
  在连山区25万亩玉米中耐密品种播种面积不足6万亩,仅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4%。2006年全区在金星乡、塔山乡开始小面积示范耐密玉米品种,几个示范点每亩产量均在800~950公斤,以后连续几年试验示范,产量表现均在800公斤以上,高产典型超过1000公斤。为此,全区于200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耐密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沈玉21、辽单565、沈玉29等品种。但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耐密玉米品种缺乏认识,习惯种植大穗型稀植品种,而排斥小穗型密植品种。加之农业机械不能配套,播种机具株距调节不到位,很难达到耐密玉米合理密植的要求,就是说,即使农民播种的是耐密品种,播种密度每亩只在3000~3300株,密度能达到3500株的地块很少。导致耐密品种群体增产优势难以体现,产量表现视乎不如稀植大穗品种。另外,秋收时没有配套机械,农民秋收费工费时,因此,农民对种植耐密品种有一定抵触思想。
  2 推广耐密玉米品种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介绍耐密玉米品种的特性特点,增产潜力等优点。结合阳光工程、高产创建等项目,针对农民搞好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参观学习,让农民认识了解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进而提高种植耐密玉米品种的积极性。
  2.2 加速农机现代化,提高耐密玉米品种增产潜力
  由于耐密玉米品种靠群体增产,必须保证合理密植的密度要求群体,才能使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更高产量。目前,全区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民使用半机械化的畜力播种斗,株距一般在40厘米左右,播种密度只达到每亩3000~3300株,而耐密玉米品种合理密植的密度要求为每亩4000~5000株,这样,耐密玉米品种的丰产优势得不到体现,因此,若大面积推广耐密品种玉米,必须配合较先进的农业机械,才能充分发挥耐密品种玉米的增产潜力。
  2.3 结合高产创建项目,做好耐密玉米品种试验示范
  近几年来,育种部门推出了许多耐密玉米新品种,必须做好耐密玉米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从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密度、栽培模式等,科学有效地指导玉米生产实践。
  3 種植耐密玉米品种需解决的技术
  3.1 根据气候变化适时早播
  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达到60%时适时早播耐密玉米品种,能充分利用土壤返浆水。在辽西地区正常年份玉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阳面坡地适当早播,阴面坡地适当晚播;遇低温多雨适当延后,高温干旱适当调前。适时早播不是说越早播越好,即便是春季高温,也不宜过早播种。播种过早,易受倒春寒影响,并且由于春旱时间长,往往玉米雌穗分化时处于干旱期,果穗因缺水发育不良,穗小粒少,后期易早衰。
  3.2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耐密玉米品种适合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在每亩4000~5000株的高密度条件下不空秆、不倒伏。根据地块的肥力水平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水肥条件较好的平肥地,每亩密度可确定为4500~5000株;二坡地栽培密度可确定为3800~4500株;较瘠薄的山坡地栽培密度可确定为3500~3800株。总之,坚持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栽培原则,确实保证合理密植。
  3.3 科学配方施肥,适当增大肥量
  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在增大种植密度的同时也需要相应地增加肥料的投入,一般每增加10%株数,相应地需要增加肥料投入量5%~10%才能保证玉米植株个体正常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同时,要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依据玉米需肥规律、品种特点、土壤肥力、肥料类型等,做到因地、因时、因产施肥,总的原则是高肥力地块施肥宜“前轻、中重、后控”,低肥力地块宜“前重、后轻”。
  3.4 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
  提早预防玉米顶腐病、粗缩病以及防治地下害虫等,可采取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浅种浅埋,促使种子及早出苗,缩短在土壤中滞留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生育中后期田间发现丝黑粉、瘤黑粉等病株及早拔除。玉米螟是玉米虫害防治重点,一、二代螟虫要统筹考虑,实行统防统治。防治玉米螟可采用白僵菌封垛、高压汞灯等生物与物理方法防治,还可以用赤眼蜂,每亩释放赤眼蜂1.5万~2万头,分2次释放。
  3.5 适时晚收
  玉米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适当晚收,充分利用9月中下旬秋高气爽的气候条件,能促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和品质,降低含水量,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研究表明,果穗苞叶刚变白收获,与苞叶干枯收获,后者比前者千粒重增加15%~20%,每亩可增产玉米籽粒50~100公斤。因此,正常情况下,玉米要尽量晚收,要求籽粒乳线消失后进行收获。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要有意识地拓宽思路,以变通的方法激发学生放开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科学加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别出心裁”地
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当前,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往往被称为“最难管的员工”,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加强知识型员工管
关于我国海外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潘爱玲一、我国海外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外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85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共兴办非贸易海外企业187家,总投资额2.9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8亿美...
<正>9月18日,在"2015年辽宁农业‘互联网+’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冉冉升起了一颗新星——"辽宁新农人联盟"。历经了问世之初的瞩目与辉煌,联盟的征程正式启动,数月间,联盟
自《哈瓦那宪章》以来,国际社会一直都没停止建立多边竞争政策的努力。在WTO的框架下建立多边竞争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障碍,有诸多分歧待于协调。中国应该积极参与WTO框
本文分析了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因素;从进出口贸易、外债融资和资产币值视角并分别以5种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业的总体影响;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升
当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弊端和问题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择校之风越刮越猛,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要树立学校品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系统性思维、国际化眼光、现代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就当前农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加强领导等四个方面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新体制,强
我国高校后勤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政府包办高校的产物。高校后勤部门集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功能于一体形成的管理活动中的主、客体不分;经营活动中的甲、乙方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