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讲的传媒,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广告等。之所以把语文教学与传媒联系起来,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通讯,即广义上的信息传播”,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和各种传媒一样,担当着传承中华民族语言的责任,在传播语言的实践中,可以巩固已有的语言规范,并且创造和发展新的语言规范。另一方面是可以利用传媒语言进行高效能的语文教学。
  最早出现的重要传媒是报刊,在清代晚期报刊的作用已经不小,更不用说出版业相当发达的今天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有了广播,20世纪50年代有了电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20世纪末,出现了功能强大的因特网。到今天,我国联网计算机已经达到4160万台,网民数量达到9400万人!(CNNIC第十五次互联网统计报告2004年12月31日数据)报刊主要用书面语;广播、电视主要是口语或书面语的口语表现形式,因特网当前对社会主流语言的影响主要是语言的新鲜用法和特殊语言现象上。以上这些传媒的巨大功能在于语言的传播速度迅速,受众数量庞大,传播的语言内容丰富多彩。短短的一句流行语,能够在几分钟内或一天内传遍中国大地,它们使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交流频增,不同形式的传媒,口语与书面语言交互影响互相促进。在目前这个高科技、大文化、信息膨胀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年代,语文教师不能再仅凭一本教科书,抱残守缺,甚至词汇中从不出现新词,适应时代的能力比学生还差,在课堂上老生常谈。这样只能就会让学生厌倦语文课,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无法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文化继承者。语文教师利用传媒鲜活的语言材料,实际上是发掘了语文教学的丰富资源。
  
  一、报刊语言
  
  报刊相对于其他传媒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听广播看电视、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而报刊可以在任何场所相对比较廉价。 传媒家族中,报刊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语言材料丰富,作为纸质书面的传媒语言,它与广播、电视语言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各传媒综合发展的时代,报刊对语言应用教学的影响主要是书面语言的影响。我国对报刊的内容及文字规范要求严格,所以报刊语言一般比较严谨,在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方面,报刊和教科书的作用有很多相同之处。报刊的文体和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信息量很大。把报刊作为课外阅读的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汇,单是报纸标题的独特句法就可以成为语文教学难得的好素材,既简洁规范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可惜我们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很少有让语文教学借鉴的例子。
  
  二、广播、电视语言
  
  广播和电视是当今世界传播领域的主力军,现在尽管有了互联网,但从规模和影响上来比较,还是广播、电视的影响大。广播、电视语言主要指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电视片的解说词以及其他有声言语,也包括字幕等。广播和电视广播电视由各种类型的节目组成的,其中包括新闻类、文艺类、科教类等,它们的语言各具特色。
  新闻类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要把握新闻的语言运用与表达,善于发掘这类节目新鲜、真实、快捷、明了的用词技法,对学生在选词、造句、谋篇上进行指导。如在1995年底,广州市广园西路发生一起恶性火灾事故,广东电视台制作了《直播室》这个节目,请消防部门的同志到现场座谈,由于每年就发生火灾而制作的节目很多,许多受害者、主持人都谈过自己的感想,怎样才能使这个节目更有深度?落脚点应是防患于未然,在《直播室》,主持人借用了“亡羊补牢”这句话来做结束语,并且结合新闻围绕这个成语的意思进行解说,把这个成语用得惟妙惟肖。引导学生如何巧妙运用正确的词语表达确切的意思时,可用这一类的例子,这比从头到尾只拿着教科书作为素材要好得多。
  通过对话或访谈节目,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与说话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对前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杨澜就海外人士认为吴部长比较保守的观点提了个问题,杨澜并没有用大炮轰炸的直接方式,而是用了比较巧妙的方式问:“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你觉得是改革推着你往前走呢,还是你在拉着改革往前走?”这个问题,既抓住问题的本质,又不会伤害被采访者的感情。这样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运用语言过程中,不能光靠修炼语言运用的技巧,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还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与人沟通交流,增加生活的阅历。
  与新闻节目相比,文艺节目的语言更感性,感情色彩更丰富、个性更强。这类节目形式各样,如《快乐大本营》、《幸运52》、《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艺术人生》等等。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用语习惯和个性魅力。白岩松语言简洁,常用定语;倪萍的亲切、朱军的稳重、李湘的热情、汪涵的幽默,这些优秀的主持人,或在思想文化修养,或在知识储备、心理素质上有过人之处。青少年很喜欢文艺节目,特别是娱乐节目,语文教师抓住这类节目主持人用语的闪光点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语言彰显个性魅力。
  科教类的节目应用的语言,与新闻类和文艺类节目有很大的区别,它有普及科技知识、生活常识等明显的教育目的,这些节目有生活类、科技类、农业类、法制类、人物类等等,除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外,还包含庞大的词汇量,是语文学习的宝库。
  当然,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还有不讲究语法,用词、用句很不规范的情况出现,特别现在有很多节目是外国引进的,在译制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语言的一些规范用法。一些港台制作的节目,在重新制作和翻译时,还有港台腔,且一度成为模仿的对象,一些低俗暴力的动画片,有许多语言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师不能对此放任自流,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提出,帮助学生过滤掉这些不良语言,使青少年完善和充实自己的话语体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三、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包括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在线、聊天室、网吧、IP地址、黑客等;网络语言还包括聊天室和BBS上的用语;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网络文学等方面的用语。现在青少年接触最频繁的网络语言是聊天室和BBS上的用语,这些新奇活泼、深具网络特色的网络交际语,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人们,如:“东东”是网上很流行的词语,即“东西”的意思;“打铁”指在BBS和聊天室里发帖子(文章);男生称美女为“恐龙”,女生则称俊男为“青蛙”;“隔壁”则指同一个BBS网站的不同主题的板块。
  网络语言中还有一些由数字符号、标点组成的新语言,在网上聊天时,人们常用“^0^”表示高兴,用“:(”或“:-(”表示生气,用“(--)”表示笑得很神秘。
  另外,还有谐音和缩略语,如:“886”是“再见了”的意思;“8147”是“不要生气”;“7456”是“气死我了”;“MM”指“妹妹”;“GG”指“哥哥”;“班主”、“斑竹”指聊天室或BBS论坛的管理人员,即版主;“酱紫”是“这样子”的谐音;“LL,dd,jj”则分别是姥姥、弟弟、姐姐的意思。
  比起基本词语来,以上这些新词新语在网上聊天这种场合让人感到较为自然和放松,很新潮,符合青少年学生追求新意和潮流的心理特点。网络群体有着不可低估的创造丰富、鲜活词语的能力。对于网络语言,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加以指责,并要求学生排斥这种用法,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必大惊小怪而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
  当然,网络语言由于出现的时间不长,整个系统还没规范、成熟,在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符号、文字随意镶嵌,由此出现了许多错字、别字,还有一些格调很低、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出现,如:“TMD”是导弹防御系统,它却刚好是“他妈的”拼音简写,这几个字母曾一度成为最为频繁的网上脏话。
  所以,肯定网络语言的存在不等于对其使用放任自流,针对一些学生一味追赶潮流,语文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观念的引导,使学生使用健康规范的网络语言。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平时说话和作文时使用了网络语言,不能不加分析予以否定,应该看学生的这些用词符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与场合。较严谨的文章中当然不能使用以上那些网络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随笔类文体,使用某些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未尝不可,语文教师也应该本着在使用纯洁、健康的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
  四、广告语言
  广告承载语言的能力可以与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相媲美,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广告从主题的提炼、标题的确立、广告词的推敲、语言范规、声画搭配的实际效果对语文教学都有很丰富的借鉴意义。
  现代广告学家认为:广告语言是广告生命的支点。广告语言在广告中处于统帅和灵魂的地位。广告语言的这种重要地位及对商品经济的影响,使得广告语必须言简意赅,凝练深刻,如迪比尔斯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广州好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芙蓉王实业的“传递价值,成就你我”;白沙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等既表现了商业的价值,也体现了深刻的语言魅力。其实,广告的艺术,大多是文字的艺术,我国的一些语言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了广告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有关研究成果还是凤毛麟角,香港的一些语文教学工作者利用商业广告及流行歌曲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是区婉仪编的《高效能语文教学潮流文化的引入》一书中关于看粤语广告学修辞的例子:
  对偶: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排比:更高、更强、更健美。
  层递:笑口难开,笑不露齿,笑语盈盈。
  押韵:行善齐积福,捐助保良局。
  明喻:牙齿,就像粉笔。
  隐喻:洗衣冲茶,同样道理。
  书中还阐述了运用这些广告的原则及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对当地的语文教师进行了实际的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传媒语言除了在语言的使用上对学生造成影响,还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影响着语文教学和人才的培养,这些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语文教学就在利用传媒语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在,传媒用语的规范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媒的文化承载和传播功能,以及开启心智的功能,使传媒语言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传媒不但传播语言,而且传播语言规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发掘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的传媒用语,可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让学生于轻松、潜移默化中进行语文学习。
  (李 霖,湖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09年5月25日至31日,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基督教中西部教会基层教牧培训班”。100名中西部教牧同工参加了培训。此次授课分别由中国神学院前院长周永健牧
(三十五)随主脚踪 1957年初,笔者和李晨钟牧师一同在圣光刊社任编辑,办公室设在长江路估衣廊卫理公会城中会堂三楼。《圣光》的刊名是贾玉铭老牧师起的,内容以讲章、灵修为主。19
一、引言    2005年是语法测试发展的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世界三大英语测试项目(CET,TOEFL和IELTS)之一TOEFL宣布改革。TOEFL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在全世界举办的一项英语水平测试,考查的是“母语为非英语的考生在大学环境下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2005年9月ETS在全球推出新TOEFL iBT(Internet-based test),通过国际互连网的方式进行
科学的探究要有层次,如何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真正融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呢?文章提出教师可以从四个阶段去努力:眼睛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描述、心灵感悟。
一般来说,学者对佛经词汇研究大多更重视隋唐以前的译经,而较少关注唐代译经。究其原因,一是佛经本身有很强的程序化倾向,唐代译经并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词汇使用情况;二是佛经作为翻译文本,口语化程度也不能与中土文献相比,尤其不能与晚唐以来的禅宗文献相比。客观地说,唐代译经尽管有以上两点不足,但仍有不容忽视的词汇研究价值。以义净译的《根有律》文本来说,律藏作为管理僧团日常行为的文献,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建国60周年,举国欢庆。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的教会以各种形式表达喜迎国庆的喜悦,并为祖国的发展与繁荣向上帝献上感恩。本刊特选部分教会的活动剪影,借此与全国弟兄姊妹一
5月15日上午,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基督教两会、美国轮椅基金会、襄樊市残联捐赠轮椅仪式”在湖北省襄樊市隆重举行。这次活动共发放了280张轮椅。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会会众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承着宝贵的信仰,藉着唱诗颂扬神,也藉着唱诗与周围的人一同表达他们的信仰。正如摩西的歌对于历世历代的以色列民来说,是一种教
本文报道了以鲭鱼为原料制成鱼脯的新工艺,着重研究了鲭鱼制品的两大生产难点-脱脂,脱臭及解决两大难点的新方法。
2008年初春,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太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正牧师,张牧师热情的向记者介绍有关太原教会的情况,回应记者在中国基督教第八次大会期间向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