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师的心理资本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的过程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积极心理素质才能取得成效?在本文中,我们引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心理资本”概念,以期为广大教师通往幸福之路提供借鉴。心理资本概念是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管理学杰出教授、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弗雷德·路桑斯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5)不满足于现状,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不断尝试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创造力)。
  
  一、自我效能感
  
  作为教师,你相信自己吗?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必要的努力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吗?你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能让你的教学取得成功的东西吗?根据我们在教师培训和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缺乏信任,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当我们给老师们演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时,大部分教师会不由自主地说:“这样的教学,老师不累死啦?”“能天天这样上课吗?那得做多少准备啊?”因为永远迈不出第一步,所以低效的、重复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而,学生不喜欢学习、厌学和逃学在所难免。可以说,这种因教师缺乏自我效能而导致教学水平低下的状况,在中外是比较普遍的。有一项关于中美两国中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比较自我报告成绩较高的中美学生发现,当被问到“你是否曾对课堂产生厌倦”时,52%的中国学生回答了“偶尔”,而将近一半的美国学生回答了“每天”。学生为何对课堂感到厌倦呢?中美两国学生的回答情况是:(1)认为教材枯燥乏味(美国学生84%,中国学生53%);(2)认为教材没有实用价值(美国学生43%,中国学生21%);(3)认为与教师缺乏交流互动(美国学生35%,中国学生56%)。这还是比较优秀学生的状况,如果考虑到全部被调查的学生,可能厌学的比例会更高。此外,通过比较我们也能发现,中国的学生多么需要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学生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积极投入热情和精力于教育事业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潜力,对学生发展也会有较强的责任感,如对学生发展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学生的问题感兴趣并主动地加以引导、帮助,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从而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而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取得的良好工作效果和满意的工作业绩,又会强化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和教育成功感,进而强化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良性循环使得教师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是可以提高的。 “熟能生巧” ,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地理解并内化新课标对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给自己设定弹性的工作目标,逐步通过“小成功”来提升自我效能感。如果发现了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有开放的心胸去了解这种方法背后支撑的理念是什么、操作的要领是什么,其中哪些部分可以为我所用。经常去听课,观察那些自己敬佩的同事是如何上课的,感受他们的成功,就能慢慢形成一种“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理念,进而提升自己的效能感。此外,从学校层面,要营造一种支持性的群体氛围、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鼓励同事之间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在教师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建立较高水平的集体效能感。
  
  二、希望
  
  作为教师,你拥有坚强的意志吗?你能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数年坚持不懈,直到完成你决心要做到的事情吗?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是不是容易做到全神贯注、不为外物分心?你是否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你能否不断反思你的行动计划是否周密?你是否能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做出必要的调整?你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吗?如果面对这些问题,你都回答“是”的话,说明你的希望水平较高,这意味着你有较好的意志力,遇到问题也能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解决。在教育现实中,有多少好的想法是不能落实的?有多少出发点特别好的改革遇到困难而夭折的?恐怕为数不少。由于传统的惯性和改革的困难会对课改学校的领导、教师带来严峻的考验,任何意志力的松懈都会使改革裹足不前。只有兢兢业业地研究好新课预习、课堂教学、课堂评价、教师反思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较好地实现改革的目标。
  笔者在德国读书期间的导师拉尔夫·施瓦泽,其研究专长为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他的研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意愿去变得更健康,这些意愿包括想戒烟,想增加锻炼身体,想坚持刷牙或拒绝吃垃圾食品等。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的人能成功形成健康行为,多数人却不能,为什么呢?他的研究发现,主要因素是人们是否具有意志力及能否制定可行性方案。如果在有意向之后,不去制定行动计划,并监控自己计划的完成情况、适时做出调整和完善,这种健康行为习惯就不会形成。联系到我们的理想的教学行为,不也是一种健康的师生互动行为吗?
  希望的定义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如何来提高希望水平呢?其实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他的“动因”;“路径”方面,他提出主要靠“民主”和“科学”来当好班主任和有效实施教育教学,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做到“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说到就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魏书生的教育方法很简单,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形成习惯;魏书生的教育方法也很难,难就难在正确的事情坚持做,也就是难在意志力,贵在坚持。
  
  三、乐观
  
  路桑斯在其著作《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中指出,“乐观是人们谈论最多,但却理解最少的一项心理优势。”多数人都知道半杯水的故事。杯子里有半杯水,乐观者说:“真好,还有半杯水。”悲观者会说:“就剩半杯水了啊。”乐观主义者总是会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的、称心如意的事情;而悲观主义者却总是心怀消极的想法,总觉得会发生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作为一项符合心理资本标准的重要能力,乐观确实有这层表面意思,但除此之外,乐观还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被称为“积极心理运动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性的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因素。例如在改革初期,杜郎口中学把学生厌学、辍学(消极事件)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外在于学生的、暂时性的和与学生学习情境有关的因素),所以,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被动地学习。而改变的着力点正是从这些原因着手,逐步还课堂于学生,相信通过学生的参与,真正把新课标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落实到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标语我们也能认识到积极的归因风格,为何同学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积极事件)中呢?是因为“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新课堂,我主张”,“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这些原因都是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
  关于学生的“厌学”问题,我们曾经在中小学做过专门的调查。在初中阶段,厌学(消极事件)的比例较高,不少教师都认为,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优越,小学学习轻松,初中学习比较苦,所以他们就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厌学。看看这些分析,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基本上都归结为学生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遍性的因素,一旦有这样的归因,就已经是悲观主义的想法了。以上的原因,都是教师不能改变的,不能改变学生独生子女的状态、不能改变他们从小的生活优越性、也不能改变小学轻松、初中学习苦的学习特点;所以,这些教师就制定了“尖子生战略”,也就是重点培养那些学习成绩靠前、发展较快和悟性较高的学生,他他们代表本班“冲击”重点中学,教师们认为“考上几个比个个考不上强”。但几次考试下来,发现“尖子生”们的发挥并不稳定,重点培养的最后不一定能有好成绩。这就是归因偏差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对于教师而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归因风格。心理学家斯奈德认为,开发工作场合的面对现实的乐观主要有三种策略。(1)包容过去:是一种尊重现实的积极重构技术,采用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应对方式来对待工作过程中可控的因素,从尽可能好的角度看工作中那些不可控的因素。(2)珍惜现在,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如所在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可能),都要看到并有效利用积极方面的因素。(3)寻找未来的机会:积极地组织现有资源,听取每一个可能性的方案,经过集思广益、寻求新的机遇和新的未来。
  
  四、韧性
  
  坚韧性研究专家安·马斯滕发现,韧性源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魔方”,并“对提升个体与社会的能力及人力资本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坚韧性最初的定义就是“以在重大困难或危险情境中能积极适应为特征的一类现象”。在积极组织行为学中,这种能力是可以开发的,韧性不仅能使人们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韧性因素包括韧性资产、危害因素和价值观三部分。韧性资产包括认知能力、气质、积极的自我知觉、忠诚、积极的生活观念、情绪稳定性、自我调节、幽默感和吸引力等;而危害因素则包括酗酒和吸毒、身体上的创伤,以及压力和倦怠、不良的健康状况及较低的教育水平和失业;面向未来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帮助人们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并更有效地处理眼前不可避免的事情,让人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正因为如此,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价值,这种价值感和信念对于人们在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严峻挑战时是有重要的韧性作用的。所以,我们开发自身的韧性资源时,首先,要密切关注韧性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个人层面的和人际层面的,尤其是一些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培训和开发得到提升的;其次,要防止危害因素的干扰,要从行为模式上远离不良的缓解压力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也要不断提升在新的领域中的工作表现,进而提升效能感;最后,要关注自己处理逆境和顺境的过程,在应对的过程中,恰当地评估自己的韧性资产(自我意识),并坚持不懈地运用这些资产去克服危害(自我调节),这样我们就慢慢建立起面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习惯。
  
  五、创造力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富有创造力的人?你认为自己的教学有创意吗?创造力是可以教的吗?如果在面对这3个问题时,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的说,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这一点,在你的教学里将是很难实现的。另外的一项研究可能也说明了这一点。香港心理学家岳晓东调查了两岸四地(北京、广州、香港和台北)共452名大学生,让他们分别写出3名中国古代和现代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创造力表现方面。结果在这些学生提名的1067名古代人物和1244名现代人物中,纯粹是教育家的寥寥无几,而提名自己老师的一个也没有。这就反应了我们多数人的对“创造力”的观念,那些“有创意”的人必定是在政治或科技发明领域作出独特贡献的人,他们肯定不是平凡人,不是我们周围的人,更不可能是我们自己。这种“创造力认知非凡化”的观念非常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升与发展。要知道,创造力可能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通过巧妙的办法把厕所里的塑料盆挂起来节约了空间是创造力,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将学生吸引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来是创造力,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展现出自主、探究的活力,更是创造力。创造力研究专家斯滕伯格曾经反复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表现是创造力的最大表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大表现。”
  创造力是可以提高的吗?对于这一点,在此,我们要用事实告诉人们,不必遮遮掩掩,要大大方方地呼吁“创造力是可以提高的”。最近,我们完成了一项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考察3种启动模式对于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影响,从而为有效地提升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中,3种启动模式包括:第一,一般创造力即发散思维启动,第二,艺术创造力即美术表达启动,第三,鼓励创意表达和先行样例启动。本研究通过启动实验的方法证实,对创造性表达的鼓励和提供有创意的启动样例能够有效地提高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创造力教育和培训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何提升我们的教学创意呢?从我们的研究中能够获得这样的启发:首先,我们要时刻鼓励自己,只要肯下功夫,我们是可以做得更有创意的。打开信念之门,我们才能在教学创造力方面“登堂入室”;其次,要通过各种方法,“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找什么呢?找那些先进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和各种学科教育研究专家的论著、论文、讲话稿和讲课视频等等。牛顿早就说过,“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的创新也要站在前人的肩上,充分地从前人或今人的创新案例里挖掘对我们有帮助的地方,结合我们自身的风格,逐步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长此以往,教学水平肯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任何的提高都是创造性的进步。
  
  六、结语
  
  在我们撰写此文时,昆山市最大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昆山市前景学校,已经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模式15个月了。据前景人讲,这15个月是前景学校成立八年来最为充实的15个月。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老师们磕磕碰碰、风风雨雨,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手足无措,到今天已经步履坚定、初见成效。笔者亲历了这所学校课程改革初期的伤筋动骨,不少老师哭诉所遇到的困难与折磨,但今天这所学校的很多教师已经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去指导课改工作。当你漫步前景校园,信手推开一个个朴实简陋却又生机盎然的教室,看到打工子弟们活泼、有序,积极参与的课堂风采,你会相信这6600多位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你会深深地觉得,以往教师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顺应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光明之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潜在素质发展成自己的个性内涵,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特色魅力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特色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品质。任何一名教师都需要在课堂的舞台上确立自己的思想和地位,追求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而特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主要区别也在于他是否具备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
光棍甲和光棍乙住在同一个宿舍。后来,光棍甲有了一个女朋友,不但貌美如花,而且爱光棍甲爱得像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对这样的事,光棍乙想不明白,他说:“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奇怪得很,光棍甲好吃懒做,没想到他的女朋友就爱和他在一起。”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光棍甲能吸引美女,一定是有某种魅力的。而光棍乙和光棍甲同住一个宿舍,对光棍甲的缺点看得清清楚楚,却全然忽视了他的优点。  法国哲学家蒙田在《随笔
商业模式就是帮你赚钱的工具。  学生A某跟我说:“李老师,我有5000万,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我说:“你有什么要求?”  他说:“李老师,我这5000万在银行存着,你别给我动。”  我说:“你能把这5000萬的存单给我吗?名字不变。”他说可以。  拿到存单后,我找到B某,他拿这个存单到香港做抵押,贷出5000万。香港的贷款利率比大陆低。  我拿着这5000万到意大利去找C某,在意大利给A某买
北京数字学校在墨尔本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在澳洲工作已近6年。我们这所有着9年历史、近4000名学生的中文学校虽然一直致力于教学,然而,在海外教中文或者学中文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比
不知道你的微信群里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人,你发个什么新闻,他不对新闻本身做出任何评价,而是直接点破,说这条新闻早就有了,没什么可聊的。我有一个亲戚,就是这类人。有一次,群里有人发
40岁的女人更有挑选的底气与资格从离婚到再婚,中间有7年多光景。庾澄庆坦言自己不是没考虑过再婚,也不是找不到人,之所以一直单着,是因为他觉得始终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
妻子刚怀孕的时候,希望肚子里的宝宝能够长得聪明漂亮,皮肤要白,眼睛要大,最好有天才般的头脑。等到肚子渐渐大了,她对宝宝的期望却越来越少了。最后进产房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啦,只要他健健康康,我就心满意足了。  医生说这几乎是每一个进产房的准妈妈内心的祈求,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心里把宝宝想了又想,到最后,都只剩下了一条,宝宝健康就好。做母亲的心就这么低。  大哥去国外留学的前夜,亲戚朋友们
期刊
其实,中国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买的很多外国名牌,几乎都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我现在在做家具,我知道我的一个柜子卖给老外,几千块钱人民币,到了欧洲他就是按欧元来标价,比如说我6000元
“阅览古今多少事,成败兴衰在人才”。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学各环节的枢纽,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以下简称城中区)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蓄德修能 提升内涵  城中区为了加强师德教育,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在全区开展以“师爱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树良好师德形象”等师德师风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