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谈谈体会。
  一、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探究知识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的,也就是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依然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知识自身魅力,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诱导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勤思多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需要教育者有目的地启发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我设计了一个“用手指表示得数”的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听说要做游戏,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游戏的要求是用手指表示每个问题的得数,看谁反应最快。”我开始叙述:“有八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本书?”学生竖起四根手指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又神秘地说:“只有一个大饼,把他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多少?”本来兴奋的学生,听罢这个问题却个个面带不解的神情,互相观望,无所适从。我见机挑逗性地发问:“怎么啦?”学生纷纷地说:“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只分半个饼,不够一个,不能用手指表示。”此时我相机诱导说:“半个饼,不够一个,不能用手指表示,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它的新的数,好吗?”学生欣喜地齐声回答:“好!”这时我边板书边说:“这个数就是分数。”新颖的导入,悬念的设置,让学生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之中。
  二、调动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学习
  将知识用于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除了认知因素外,情感因素也在学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每一个赞许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激励的话语,每一个手势……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都会诱发学生的情感投入,激起情感的浪花。这一切又能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在无拘无束、平等自主的气氛中尽情发挥各自特长,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平等互敬的氛围,才能使学生自信、自强,尽情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增长才干。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自然积极性就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2.增大学生的自由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力的人。学生接受老师的教,都是通过自身内化活动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当然,增大学生的自由度,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强调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应着力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积累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特别是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与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逐步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明确了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并且必须在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要导在知识关键点上,导在思维的兴趣点上,导在学习习惯的定势点上,导在学生心理的起伏点上。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不包办代替,把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那么,学生一定会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该文就有限角三维成象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做了初步的讨论。重建内部图象的数学方法中,反投影滤波法是最简单的,它可通过解Fredhom方程实现。考虑到受检体内核素分布有界,且检测数
在计算北京红鸡Ⅰ系的遗传性状工作中,逐步完成了数量遗传育种BASIC语言程序包并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实现。该研究使用了红育蛋鸡的系谱原始资料,研究成功四种计算近交系育
摘要: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重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重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以上四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
期刊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第53—54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比较和观察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会用折纸和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在小组交流中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  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
从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根系形态分析,为根系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可靠的工具。研究了多种二值图像细化算法,在此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自己的“预设”铺展开来,对学生“对上路子”、近乎“标准”的回答总是津津乐道,却很少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害怕乱了“套数”。其实,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教师需要首先练就熟练的教学技巧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其次课前全面充分理解文本,关注生成,用教师自己的机智,通过有效引领,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捕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创造精彩的课堂。  一、
该文讨论了匣钵传热过程的计算机数字模拟方法及其定量结果。由于匣钵传热过程属于非稳态综合传热过程,定量计算很复杂,应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过程模拟,可迅速得出定量解答,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