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架设过渡的彩桥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讲究衔接与过渡。能否在语文课堂上架设好过渡的彩桥,将决定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向同行介绍几种衔接过渡的方法,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一、暗示式
  暗示在衔接过渡中,就是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步步升高竖起的梯子,为学生到达认识的彼岸搭起的桥梁。好的暗示,让人豁然开朗,带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与兴奋。特级教师蔡澄清,在教授《祝福》时,有这样精彩的一段:当学生沉浸在小说悲哀氛围里的时候,蔡老师问道:“你们知道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吗?”学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继而唧唧喳喳:“是鲁四爷逼死的!”“冻死的!”“气死的!” “自杀身亡!”等等,不一而足。此时的意见不统一,说明学生思路是多向的,头脑是灵活的,很有利于点拨暗示。蔡老师开始步步诱导:你知道祥林嫂临死前的样子吗?学生找出文中第三次肖像描写。老师随即肯定:很对。作者逼真、具体地描写了祥林嫂肖像,尤其是“眼珠间或一轮,还表明她是一个活物。”这一句,充分地说明祥林嫂已成了一个活着的死人了。但要研究“死因”,我们从这个“肖像”上又能发现什么呢?学生答道:说明祥林嫂是老死的。有位学生还打了一个比喻:犹如一盏油灯,油竭芯尽火灭。老师此时反问道:“怎么能说是老死的呢?我们知道,说老死,一般指七老八十的老人的死亡,祥林嫂多大岁数?她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啊!按照生命的自然法则正是年富力强之际,怎么能说是老死的昵?”
  老师重复着“怎么能说是老死的呢”这句话。我们知道,在教学中重复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轻轻的叩动。此时老师寄于学生一种期待,期待着一种富有创见的回答。而学生此时也处在紧张的思索中。老师及时提示:“同学们,从肖像描写上看,满头白发,仿佛像木刻似的,这些都鲜明地写出祥林嫂的衰老,由此而说她老死,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她只有四十岁的年龄,这个年龄与相貌上的矛盾,我们怎么理解呢?”教室依然是一片宁静。但此时的宁静,却已是箭在弦上,弹入膛中后的宁静。只要触动机关,扣动扳机,学生的思维之箭,就将射向认识的彼岸。而触动这机关,扣动这扳机的,正是老师点拨暗示、引发学生联想的语言,真正衔接过渡性的语言。蔡老师此时说到:“中国有句俗话,叫‘富家出少年’。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真是绝妙的暗示。
  轰然一声,教室里突然热烈起来。学生们醒悟了。一个朐有成竹的学生说:“富家出少年,是讲家境优裕,生活无忧无虑,即使是年纪大点的人也显得很年轻。由此,我想到了祥林嫂,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遭受迫害之深,生活极度凄苦,因此她超前衰老。她是老死的,更能深化作品的主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有疑——释疑的完美实现,首先要求教师在衔接过渡中精心设计暗示性语言。
  二、投石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用提问的石子,打破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平静,掀起思维的波澜,引发对学习内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是衔接过渡中最生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能有力地鼓动学生思想感情的风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串起了全段。老师问:作者着重描写的景物在哪里?学生依上述句式的牵引回答:(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这固然不错,可当老师再问:“可见作者最喜欢的地方是……”此时学生极有可能不假思索地继续肯定,是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时老师就要投一块过渡转折的石子:“着重描写的地方一定是最喜欢的地方吗?”以此引起讨论,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理解作者景物描写中以此衬彼,以点带面的独特笔法。
  《济南的冬天》中说到“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时,老师也投一块探究的石子:“与北平整日的大风相比,济南的冬天怎么样?” 学生往往会说,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如果老师再追问一句:“真的没有风吗?”就会将学生引上仔细比较,认真辨析的轨道。
  再如《岳阳楼记》一课,在初步阅读课文后,老师这样说道:“本文首段第一句中,就点出一个‘谪’字。被谪遭贬,降职远调,是滕子京的不幸。作为老朋友,范仲淹理当避讳不提才是,何况这篇《岳阳楼记》将存之名楼,传于后人,这不是存心刺伤老友吗?”这番话,引出了“谪”字该不该提的热烈讨论,迫使学生从文章内容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反驳教师的依据,最后统一本文恰恰是如何围绕对待谪贬这一点展开的,故而“谪”字不能不提,没有这个“谪"字,就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先忧后乐”的崇高与豁达。范仲淹不是刺伤老友,而是赞赏他的业绩,慰勉他进入新境界。
  衔接过渡中“投石激浪”,是为了促使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获取新知识。
  三、比较式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内容、词语放在一起比较,使教学过程的内涵更充实,更丰富,也是衔接过渡的任务。
  小学语文《凡卡》一课中,有一句描写乡村夜景的话:“天空中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的星星……”为了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与小主人公心情的密切关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如果我们把‘撒满’换成‘布满’好不好呢?”通过多方的比较体味,学生清楚了“布满”在这里有受人摆布控制的意味,而“撒满”则蕴含着随意与自由、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的乡村生活的心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论雷锋塔的倒掉》一课,老师说:“文章最后,‘活该’二字单独成段,读来痛快淋漓。可为什么作者不像别人一样,顺着那股痛快的劲儿,打一个重重的感叹号,而是用了一个没有狂热色彩的句号呢?透过这个圆圆的句号,作者想传达给我们些什么呢?”这个句号和感叹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训练,联想到鲁迅的个性特征,杂文风格及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堂教学中衔接过渡的方法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通常总是为教师们综合运用。
  衔接过渡的艺术,说到底是教学设计的艺术。愿教师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提炼衔接过渡的“彩虹”。让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过渡成为教学美的—个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对于感冒或咳嗽,医生总是说:“多喝点水.”这是为什么呢?rn原来,神奇的人体是这样防御疾病的:从打喷嚏到癌症要经历9个步骤,如果你能从前几个步骤就控制病情,你就会远离大灾
海南在管辖面积上是绝对的海洋大省,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却为何未能成为海洋文化强省?虽有努力,但仍不足海南新兴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海洋文化,它不仅包括海洋历史文
摘 要 舆论是体现民意、表达民意的重要方式,因而舆论引导力能影响并干预社会舆论,控制民意,推动社会发展。新闻传媒是现代舆论的主要表达渠道,其舆论引导力的高低关乎媒体的影响力及美誉度,彰显社会舆论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体现公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本文提出通过引导热点,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舆论监督,提升新闻媒体公信力、注重技巧,增强新闻传媒感召力这几点措施来提升新闻传媒舆论引导力。  关键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没有哪天能不交际。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这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仍然延续着过去那种“注入式”费时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国考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教学英语,也正是为了让考生顺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掌
期刊
中国建筑工程市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空前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也逐渐成为大众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但有些建筑
摘 要 学术界对民法基本原则的研究完善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原本的民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确立民法的基本原则,加深对民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必要性的认识,是解决民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中存在问题的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 民法 基本原则 适用研究  民法关系着国家的安定,民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起的作用或发生作用的能力,就其实质而言是社会生产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将不断完善,以解决长距离顶管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届
雾霾来了,沙尘暴起了……我们对城市环境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创造了80%的GDP,同样也消耗了85%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85%左右的
摘要: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厂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保证电厂供电的稳定性和高效率,近年来随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