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类高职院校青年行政教辅人员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越发重要.青年行政教辅人员作为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商贸类高职院校青年行政教辅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研,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青年行政教辅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要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上采取相应激励机制,来缓解和改善青年行政教辅人员的职业倦怠,从而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加强行政部门团队建设、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中的关键性要素,在课程实践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提升高校教师的主导有效性对于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培养德智并举的新型发展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对这一主导有效性目标的领导行为理论的应用分析,本文提出教师应内外兼修,增强效力,即在教师形象与领导特质方面锻造内在影响力,使学生成为共同的动机、需求和价值观的自发追随者;在教学模式与艺术技巧方面淬炼外在强制力,使学生成为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遵循者.
中共党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凸显了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它是近现代政治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本文以党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为出发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协同教育与分层实施策略,以期最大范围内实现“因材施教”,将党史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社会治理被摆在了社会治理的重要位置上.作为社区治理过程中重要的协同力量,社会组织在优化社区治理等方面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但是,受到外部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组织参与动迁社区治理时还面临双重管理现象严重等多重实践困境.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尝试探索破解社会组织参与动迁社区治理实践困境的新方案,从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内生性发展促进、造血功能提升等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动迁社区治理提供优化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事.民航院校作为政治属性极强的单位,做好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同时,应明确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书育人、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本研究结合当代民航精神进校园经验和民航行业院校实际,分别从各类教材使用与建设、理论师资队伍培养、学管队伍理论提升、教学体系完善、实地实践教学等方面系统制定了实施方案,多部门联合行动,相互配合,以期实现“三进”工作的既定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德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尤为关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大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形式、内容、主体较为单一,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大学生德育的“软抓手”不够硬,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现有的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存在漏洞,可能造成“功利化”导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高校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而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又是新时代辅导员的自觉担当和重要使命.文章以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为样本,在深入分析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价值意蕴,提出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形成红色文化育人机制,提高思政育人实效.
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企业专业实践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情景下,将已有的经验通过碰撞产生转化,最终形成新的成果.但是,教师在企业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等价值转化阻力,还可能由于参与程度过浅出现行为转化的阻力.对此,可以从校企社三方入手,通过重视批判性反思的作用、打破文化壁垒、加强制度完善、共享平台资源等四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切实促进教师企业专业实践的转化,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基于“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系统为“现代汉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模式.本研究在两年的信息化教学中,全面采用“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在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数据收集及分析,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热情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师生教学及学习方式得到优化,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良好.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发展亟须突破自身瓶颈与外在困境,从而推动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的特色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困境主要有课程设置未体现新需求、新变化;学生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未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趋于“本科化”;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选用不适合;教学方法陈旧等.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上述问题:课程设置应“对标、对需、对岗”;依托“三教改革”,改革“三教”;加强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注重师资团队的培育;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
康养产业是一个系统的产业链,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目前相关人才十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康养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文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康养人才的研究成果,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康养技能人才的核心作用.研究认为,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高校要通过产学研加强人才培养,健全康养人才技能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工作保障建设,以此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活力,使技能型人才在乡村振兴康养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