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种群及其感染情况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2020年,从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华兰溪流域溪尾乡的埔宁村、溪尾村和汤川乡的赤墓村、珠建村等4个村,每村选1条水量较少、1条水量较多的水沟作为调查点,采集淡水螺、蟹,对螺和蟹进行形态学分类,分离螺类并殖吸虫尾蚴和蟹类囊蚴并进行鉴定.用从蟹类分离的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各80条分别经口感染幼犬1只,感染后60 d起粪检查找虫卵,分别于感染后80、100 d剖杀幼犬,收集成虫,对成虫进行形态学分类.共查获淡水螺类3种,共7405只.其中,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1种,为放逸短沟蜷;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2种,分别为待定种拟钉螺和待定种洱海螺.埔宁村(拟钉螺)、溪尾村(拟钉螺)和赤墓村(洱海螺)等3个村的螺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分别0.39% (6/1546)、0.17% (2/1179)和0.26% (5/1898);珠建村的放逸短沟蜷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 (1/917).共查获蟹类5种319只,均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分别为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尤溪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25.71% (82/319),平均感染度为7.34个囊蚴/蟹,感染指数为3.09.其中埔宁村的尤溪博特溪蟹、福建华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1.89% (31/74):溪尾村的待定种华南溪蟹、福建华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2.67% (17/75);赤墓村的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0.0% (21/70).珠建村的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3.00% (13/100).囊蚴感染犬后分别获得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成虫12、10条.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和第二中间宿主蟹类,为中度感染风险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其他文献
营养代谢为蚊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疟原虫也可利用按蚊的营养代谢获取养料,保证自身的发育增殖.疟原虫入侵按蚊后对按蚊营养代谢的影响,以及营养代谢在病原体入侵时如何影响蚊虫自身生殖发育、免疫反应等生理变化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分别从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总结按蚊营养代谢与疟原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目的 了解当前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抗体水平与变化趋势,评估人群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方法 于2016-2018年每年的9-12月,收集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查病中血清抗体阳性者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记录抗体效价结果和阳性者基础信息;收集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中全省各疫区县(市、区)2016-2018年查病情况和达标进展资料,将血清抗体阳性报告数、血清抗体阳性率、阳性血清抗体效价构成比和流行区类型等4项指标设立为传播风险评估具体指标.以县为单位,评估各流行地区的人群病情传播风险等级,并用Arc
目的 湖北省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各级疟疾实验室上送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留存血样进行复核,并对诊断和复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省各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湖北省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单位、诊断结果和留存样品,对诊断单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由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疟疾病例样品采用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进行复核,比较各级疟疾实验室诊断结果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的阳性和虫种符合情况,分析不同疟原虫虫种诊断符合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8-2020年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儿童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在湖北省阳新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另选取10%~15%的县(市、区)作为流动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对各监测点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不同类型儿童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
2011年《European Spine Journal》一期增刊专门讨论了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表明其与患者的功能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等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脊柱矢状位平衡已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临床常用的SRS-Schwab分型[1]、脊柱畸形微创手术策略Ⅱ(MISDEF2)[2]等分型方法为判断患者矢状位平衡状态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全脊柱序列比例(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
期刊
患者,女,38岁,专业技术人员,上海市嘉定区人,2014年2月前往喀麦隆工作,偶尔归国探亲,自2019年9月后未归国.2021年3月14日患者因乏力、味觉减退,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于喀麦隆新冠肺炎接管中心治疗,具体用药不详.3月20日复查新冠病毒核酸阴性,出院后居家隔离,3月29日、5月17日、6月8日、6月9日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6月16日抵达杭州,经机场海关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于隔离酒店隔离,核酸结果尚未出,送隔离酒店前体温均为正常.
期刊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组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TREM-1)的动态表达,分析TREM-1与巨噬细胞M1极化的相关性.方法 3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感染组(24只),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取肝组织;感染组每鼠经腹部皮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15±2)条,感染后第3、6、9和12周,各取6只小鼠的肝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各时间点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中TREM-1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
患者,男,56岁,云南西双版纳人,农民.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伴晨僵约半小时;入院前10个月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规律口服泼尼松(10 mg/次,2次/日)治疗.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双下肢肢体无力,活动后胸闷、气促,活动减少;进食哽噎感,进食后腹胀;大便干结,偶有便秘;额顶部出现大量密集痤疮,胸部出现片状红斑,双手尺侧、腰背部、肛周出现红色皮疹.
期刊
目的 了解我国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及肝纤维化变化趋势,评估不同阶段不同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 以江西省鄱阳湖区庐山市新华村为观察点进行研究.1995-2001年为全民化疗阶段,每年对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1次全民化疗;2002-2009年为目标人群化疗阶段,对该村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血清学筛查,对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者给予化疗:2010-2019年为传染源控制阶段,采取“封洲禁牧、淘汰耕牛(肉牛)”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每年11或12月,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该村5岁及以上
目的:介绍脊柱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的技术理念、临床分型和应用策略.方法:根据TIO技术特点、手术操作过程中截骨切除范围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将其分为3大类型及2种扩大(+)型:围绕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为Ⅰ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终板为Ⅱ型(头尾双侧终板则为Ⅱ+型).扩大至楔形切除椎间隙一侧椎弓根为Ⅲ型(双侧椎弓根则为Ⅲ+型);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