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通道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治疗随访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慢通道肌无力综合征(SCCMS)一家系临床、基因及治疗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影响离子通道阻滞剂疗效的因素。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7年5月确诊的SCCMS一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反应;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12月31日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SCCMS病例临床信息,突变位点和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

先证者为48岁女性,因“肢体无力40余年”就诊,其大女儿出生起病,运动发育迟缓,脊柱侧弯,行走困难;小女儿出生及发育正常,逐渐出现疲劳及肢体无力;重症肌无力抗体阴性,神经传导未引出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重频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基因检测发现CHRNE p.εV279F杂合突变,为已知SCCMS致病突变。检索文献报道17例SCCMS患者,加上本文3例,共20例患者详细描述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根据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改善组和疗效不佳组,两组各10例患者。显著改善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为1.50(0.75, 28.25)岁,疗效不佳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为2.50(0, 6.25)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年龄显著改善组为(23.40±13.29)岁;疗效不佳组为(34.10±13.43)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延误时间(使用通道阻滞剂治疗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显著改善组为13.00(10.25, 15.00)年,疗效不佳组为32.50(19.25, 38.00)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4,P=0.000)。进一步按照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分组:有效组8例,无效组10例,未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2例。有效组发病年龄为0(0,4.75)岁,无效组发病年龄为6.50(1.00,28.25)岁(Z=-2.315,P=0.021);有效组开始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的年龄为(27.90±12.99)岁,无效组为(32.00±13.21)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延误时间有效组为(30.25±11.07)年,无效组为(14.30±9.60)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05)。

结论

SCCMS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阳性反应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小,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与治疗延误时间相关,症状出现后越早开始使用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越好,应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延误时间长,造成治疗效果欠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HVS)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像参数,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完成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根据FLAIR序列将HVS的分布范围分为4级(0、1、2、3级),进一
癫痫发作(包括发作后状态)约占卒中模拟病的38%,易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混淆,脑电图作为最重要的辅助检查,阳性率低、不具备急诊条件,在早期识别癫痫发作中的应用有限。在急诊背景下,CT灌注成像经济、检查时间短,已广泛用于早期筛选和评估卒中人群。而癫痫发作亦伴随灌注改变,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利用不同时期的灌注模式尤其是局部高灌注可在早期将卒中样癫痫发作与脑血管病进行鉴别,明确诊断并做出合理临床决策
目的讨论1个Welander远端型肌病家系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该家系患者中的TIA1基因突变的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一个Welander远端型肌病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检查与病理结果等,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基因检测,分析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并针对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为男性,30岁,临床表
报道2例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二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
青年卒中病因多样,以心源性最为多见,但是心脏黏液瘤所致的脑栓塞少见,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取决于栓子性质。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症状、体征及颅脑CT除外出血后,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立即给予静脉溶栓,疗效较差,排除禁忌证于发病6 h后桥接机械取栓,栓塞物提示黏液瘤倾向,后于心外科行心房黏液瘤切除,病理提示心房黏液瘤。院外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发生栓塞事件。该病例提示对于心房黏
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NF1基因突变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同时总结NF1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NF1基因进行测序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一代Sanger验证,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在12例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儿中
周围神经超声检查可以反映外周神经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作为肌电图的有力补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神经超声在不同髓鞘病变和轴索病变的改变特点以及在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介绍,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目的报道中国人群中山梨醇脱氢酶(SORD)基因相关腓骨肌萎缩症(CMT)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从2009—2018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集的CMT患者中选择57个未明确基因诊断的、散发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的轴索型CMT(CMT2)家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Sanger测序法进行SORD基因的突变检测,并总结SORD基因相关CMT患者的表型特点。结果在4例无家族史患者中检测到SO
不宁腿综合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但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有关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结论不一。文中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症状学、遗传学与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治疗等角度对帕金森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于二者共病的认识。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和康复治疗、口服药物、肉毒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以期达到减少不自主运动、纠正异常姿势、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本共识写作组参考国际指南和共识,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现状和专家观点,经充分讨论后形成了相关的共识意见,希望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