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日益显现 银行商机挑战并存

来源 :新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和金融领域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巨变,金融脱媒的态势日益显现。在金融脱媒时代以加速之势来临的环境中,日益融入全球化金融市场竞争的中国商业银行,加快变革创新步伐,重塑经营管理新体系,已经成为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近日,由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主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暨第二届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交通银行副行长李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中国银行业协会、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以及渤海银行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作发言。会议就金融脱媒的含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脱媒的现状、金融脱媒在中国的表现及其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讨会发言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2006年5月21日,由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主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暨第二届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交通银行副行长李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刘鹏、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祥玉、办公室副主任李义奇、《金融时报》理论部主任刘文林、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连平、中信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刘志强、招商银行研究部副总经理葛兆强、广东发展银行规划与管理部副总经理洪文健、兴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郑常美、中国光大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王廷科、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副经理朱国晓、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陈耀琪、深圳发展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叶静、恒丰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刘金平、浙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杨立新、渤海银行综合部总经理李忠元以及各行的研究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并作发言。来自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理论部和中国金融杂志社等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交通银行李军副行长致开幕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唐旭局长做了题为“多层次金融市场与金融脱媒”的主题发言。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祥玉代表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张君作了题为“加强行业协作,推进经营转型”的主题报告。会议就金融脱媒的含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脱媒的现状、金融脱媒在中国的表现及其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关于金融脱媒的含义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脱媒狭义指存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存款利率水平之上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指不仅是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脱媒又可称为“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一种趋势的金融脱媒的主要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金融制度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整个社会信用发展到更高阶段并从提供间接融资手段的货币市场中分化出提供直接融资手段的资本市场后,传统意义上银行的媒介作用正日益淡化,银行只在传统信贷业务、贸易融资等领域才有鲜明的体现。
  
  二、关于金融脱媒在中国的表现特征
  
  会议一致认为: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发展趋势已经确立。虽然债券、股票发行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其后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近年来,直接融资占整个融资的比重明显走低,直接融资的发展并没有往前,而是倒退。目前,股票、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方向已趋完成,制度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因此,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发展趋势已经形成。
  中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金融脱媒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一是需求脱媒强于供给脱媒。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在资金运用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存款占绝对比重,而且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二是企业脱媒强于居民脱媒。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在下降,而居民依然保持着与银行较为紧密的关系。三是短期需求脱媒强于长期需求脱媒。从资金需求期限的角度看,我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下降,中长期贷款上升。从增长速度看,中长期贷款的增幅和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短期贷款。四是长期供给脱媒强于短期供给脱媒。居民储蓄存款短期化现象,反映了我国居民储蓄资金“交易性”较强而“投资性”较弱的特征,反映了社会资金供给一定程度上的银行脱媒态势,也反映了我国储蓄资金利率结构的非均衡格局。五是行政性脱媒强于市场性脱媒。由于处于转轨期,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经济主体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我国现阶段的金融脱媒更多地呈现出央行主导的特征。
  
  三、关于美国金融脱媒的演变趋势和中美金融脱媒的比较
  
  与会代表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金融自由化和“脱媒化”的影响,经营状况恶化,利润大幅度下滑,全行业亏损严重,破产银行和问题银行的数量急剧增加。在经历了这次经营危机以后,美国商业银行从9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的改革。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新经营理念的引入和新管理方法的采用,在调整业务、改革机构和改善经营状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到90年代中后期,在金融“脱媒”深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美国银行业恢复了竞争能力,彻底扭转了经营困境,实现了又一次的辉煌。
  在此期间,美国商业银行采取的主要经营策略有:一是完善自身管理体制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推进上市与股权分散化,银行建立起了稳定的资本补足机制,很好地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二是调整业务构成,积极开拓创新金融产品,实行多样化、多角化的业务经营战略。三是改变盈利模式。随着利差收入空间的减小和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美国商业的利润来源也相应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非利息收入比重上升。商业银行的传统非利息业务有信托业务、信用证业务等,近年来又扩展到金融衍生商品业务、债券管理业务、私募债券中介业务、企业并购中介业务等原本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
  一种观点认为,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脱媒更多地体现为单向脱媒,而美国银行业则面临双向脱媒的压力。在负债方面,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显著的借方脱媒趋势。在资产方面,“垃圾”债券和商业票据等高流动性货币市场工具成为银行短期贷款的替代产品,此外,各类财务公司如各大汽车财务公司也成为银行贷款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对手。从我国银行业的脱媒现象来看,由于前一时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可供大众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品种仍然比较稀缺,同时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储蓄仍然是居民的首选。因此,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借方的非中介化程度仍比较低,更多地是体现在贷方的非中介化,即资产方面的脱媒。这种单向脱媒,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在银行存贷差的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脱媒具有多阶段叠加的特性,而美国银行业则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脱媒冲击。美国银行业的金融脱媒,最初主要是受资本市场发展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迅速增长的影响,这可以视作第一波和第二波的金融脱媒过程。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开始面临新一波金融脱媒的挑战。同美国银行业金融脱媒相比,我国银行的脱媒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面临着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市场发展等第一、二波脱媒冲击的同时,我国银行业也进入了网络时代,必须同时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新一波脱媒影响。因此,同美国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必须要同时应对多阶段叠加的金融脱媒。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金融脱媒的态势是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同时推进,不同于美国金融脱媒的负债先行。中国从去年的短期融资券、债券市场到今年的股票市场发展,似乎是先从资产业务推进,但最近几个月随着股市回暖,储蓄分流的趋势明显。所以,中国的金融脱媒将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同时推进。
  
  四、关于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
  
  与会者认为,一是政府的积极推动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因。金融脱媒是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政府主导下的直接融资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力。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其最终目标是推动金融脱媒和金融非中介化,分散目前大大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
  二是股票市场发展进入重大转折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制约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深层次制度瓶颈制约正在得以逐渐缓解,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发展机遇,股市的融资功能将得以不断强化,进而对银行间接融资构成巨大压力。
  三是国外各大基金、财团的资金大量涌入中国,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已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深化。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现有的以批发性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零售业务收入与非利差收入的比重将逐步得以提升,银行对大企业的资金供给动力将逐步弱化,比重将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现有的存款定价体系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单纯“被动负债”模式和“存款立行”方针显然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存款成本意识和存款效益观念的显著增强将有效约束银行存款的增长幅度。
  
  五、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中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
  二是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投资者在交易中有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三是支付结算业务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即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帐户与商业银行存款帐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
  四是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中间业务前景广阔。证券品种的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代客理财的投资风险,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企业资产选择的机会增加,投资的专业性将增加,企业将更多的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现金、资产管理,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
  五是脱媒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金融脱媒的发展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是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从资产业务的总量看,金融脱媒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降低,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从资产业务的结构看,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有潜力的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造成显著的双重冲击。
  二是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象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市场风险将日益突出,且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有“总量效应”、“价格效应”和“成本效应”三种。相比较而言,金融脱媒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大型银行更大一些。这首先是由于,一般来说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在向大型、优质客户提供为优惠的贷款利率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其次是因为中小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规模经济特征不如大型银行显著。
  四是脱媒背景下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随着股票市场以及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优质大型企业得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银行贷款开始逐渐被直接融资所替换,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减少。
  
  六、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对策
  
  一是要解决理念问题。目前,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和中层的经营理念还比较传统,对金融脱媒的新变化,理念上尚未迅速转变和完全接受。因此“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从重点关注信贷市场向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并重转型,从以资金融通为主向以资金融通、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重转型。
  二是要解决实质性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金融创新产品固然重要,但产品需要相应的部门和激励机制推进,需要人来设计。所以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中两个关键、实在的因素是人和部门。商业银行应实施经营体制的创新,从以部门银行为主向流程银行转型。要实施组织架构的创新,稳步推进垂直的运作方式,实现高效运营服务与有机管理风险的统一;要实施经营模式的创新,整合经营平台,发挥协同效应,节约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要迅速适应证券市场变化,带动全行人力资源机构转变,大量引进资本市场人才是必由之径;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行政级别导向型向战略导向、业绩导向和技术导向型的转型。
  三是转换业务经营模式,调整客户结构。业务经营模式转型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存贷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降低资金依赖型业务的比重。客户结构调整方面,要大力发展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对大型客户逐步从单纯的存、贷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直接融资提供银行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上。
  四是加强金融产品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要实现从浅层创新、孤立创新向依托证券市场开展组合创新、交叉创新、合作创新和深度创新转型。从被动式的资产负债管理向主动式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型,从以定性为主的风险管理向定性、定量并重的风险管理转型。
  五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必须向全能化经营道路发展,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推进综合经营:大力发展现有金融混业业务;积极实践创新的综合经营业务;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培育和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功能;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
  六是打造强大的银行资金链,缓解借方非中介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通过发行金融债等进行主动负债,通过开发理财产品、投资性避险性产品、年金管理产品来实施产品型负债,通过发行次级债务、资产证券化等获得资本性资金来源。但是,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七是积极开拓网络银行业务,应对非金融机构竞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金融服务的重点包括:建设电子支付网关,为客户提供在线支付及清算服务,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挑战;联合第三方支付或自行提供交易资金的托管业务,凭借银行的信用优势来获得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动权;开辟虚拟化金融空间,建立虚拟网点、虚拟经纪服务等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等。
  八是实施监管层面的改革。尽管金融脱媒由监管部门推动,但监管部门仍然需要完成大量体制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的变化和商业银行转型。
其他文献
编者按:继股份制改革完成之后,人力资源改革成为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近期相继实施的重要改革。本刊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人力资源改革顾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华信惠悦(Watson Wyatt)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世友先生,请他就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内涵、意义和实施路径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黄世友先生拥有17年的顾问经验,曾成功地主持数十家大中华地区知名当地和跨国性企业人力资源项目,协助企业通过组织变革有效落实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内地经济以及股市的发展,原来赴香港上市的H股企业纷纷回归A股市场上市融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回顾了H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历程、原因、背景、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H股企业的回归,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将重塑价值投资理念、增强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的联动,促进内地股市发展。  关键词:A股 H股 回归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资本外逃的定义以及途径进行了讨论,并借鉴调整后的余额法和国内学者提出的方法,对1982-2005年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算。其中使用了我国经香港的转口贸易以及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调整进出口伪报。此外本文还就资本外逃的规模对汇率偏离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资本外逃对汇率的偏离程度有较明显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资本外逃规模 进出口伪报 汇率偏离程度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编者按: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在财务重组、风险管理、IT建设等硬件领域的不断推进,“软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已成为各大银行改革的“攻坚之战”。本刊专访了交通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寿梅生,请其介绍交通银行近期正在推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步骤,以飨读者。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 D文章
期刊
内容提要:200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继续大幅增长,资本回报率达到创记录的23.4%,较2006年上升0.7个百分点。1000家大银行税前利润总额达到惊人的7863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1.7%。200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资产分别增长18.4%和16.3%,达到33651亿美元和742322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很高: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在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香港人民币NDF市场和结构性金融产品,说明了人民币NDF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提出了政策完善建议和实务完善建议。  关键词:外汇市场 结构性金融产品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4-056-04    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场相当发达,金融工具品种齐全,且不断有金融创新工具出现。新的金融工具已经不完全局
期刊
本刊2006年征稿要点    一、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与政策建议  二、 产业结构演变与产能过剩  三、 金融市场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四、 直接融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五、 中国商业银行境外上市与融资的比较分析  六、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综合经营  七、 公众持股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信息披露  八、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及资本充足率  九、 战略投资者引进与中国金融安全  十、 中外
期刊
内容提要:相对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偏快,企业贷款增长速度趋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融资量的减少和通货紧缩的出现。近年来企业融资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银行贷款比例明显下降。鉴于目前渐进性的汇率政策,央行应始终保持对货币供应偏多的高度警惕,严防通货膨胀隐患的积累。{继续在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同时,可适度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回市场多余的货币。如恐市场波动过大,则同时下调银行超额准
期刊
本刊记者:交通银行已经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请问其审计工作对交行战略目标和业务转型的实现具有怎样的意义?  樊军:2005年6月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目前交行正按照国际经营规则,加快实现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必须按照全行转型的要求更新观念,围绕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促进全行的管理和发展。
期刊
内容提要: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允许采用专业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标准法几乎无法把资本要求和风险有效地结合;二是许多国家缺乏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专门技术。对此,作者提出了集中评级法。对在风险不同的多个国家经营的国际性银行而言,如果使用内部评级法,其资本要求可能比使用旧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标准法更高。针对跨境监管,作者提出了成立监管当局联合会、进行联合检查和披露要求等三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