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刊物的思考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外宣刊物应该在内容上增强针对性,精准面向庞大的在华外籍人士,开展外宣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外宣刊物应该走向移动化、可视化、平台化,实现融合发展。
  关键词:在华外籍人士;外宣刊物;人才引进;创新发展驱动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189-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在此背景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使世界更加真切地了解中国,成为当下对外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目前,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向庞大的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期刊,有助于使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新时期面向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期刊的必要性
  (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精准做好对外宣传的需要
  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不仅是我国外宣工作的对象,更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尤其是其中的高端外国专家。相比由中国人介绍中国,在华外国专家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独特而精准的优势。
  在华外国专家更熟悉海外受众的视角,了解外界对中国的哪些领域和问题感兴趣,因此外国专家介绍中国时话题设置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中西比较哲学家安乐哲(美国籍)在北京大学工作多年,多年来他一直努力翻译《论语》《大学》《道德经》等中国传统典籍,就是为了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讲自己的话”,使外界了解中国哲学[1]。
  在华外国专家对中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因其“第三方”的视角相对客观,更容易被海外受众认可。中央民族大学外国专家马克·力文(美国籍)已经在华工作多年,他经常撰写文章介绍他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西方朋友经常问他如何解决校园里种族冲突这样的问题,他总是以自己的经历回答说自己并没有见过校园里有任何种族冲突事件,并介绍学校如何鼓励多样性、鼓励交流和求同[2]。
  (二)是吸引国外高端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引进政策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面向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期刊,不仅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才政策的了解,更有利于通过在华高端外国专家来“以才引才”,吸引更多高端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国外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外宣期刊的创新经验、实践特色
  按照受众来看,我国的外宣期刊可以粗略划分为两类:一类主要面向海外的读者,比如中国外文局旗下的《今日中国》,还有面向特定区域和国家的外宣期刊,比如韩文的《金桥》、俄文的《伙伴》和中越双语的《荷花》;另一类主要面向在华的外籍人士,如科技部主管的《国际人才交流》辐射全国,国内一些发达城市有面向本地外籍人士的英文刊物,如《今日重庆》。近年来,媒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外宣期刊也大胆开拓,摸索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一)贴近受众,本地化发展
  《今日中国》目前有英文北美版、西文墨西哥版、秘鲁版、阿文版等多个版本,从21世纪初就开始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在内容策划和印刷发行方面都贴近读者。内容方面,《今日中国》把选题策划前移到对象国和地区,聘请国外资深新闻工作者、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等组成顾问委员会,定期组织选题策划会,将重要舆情及选题反馈回国内,进行采编报道。此外,《今日中国》将印刷工作前移到对象国,极大地缩短了出版周期、投递时间,本地化策略成效显著[3]。
  (二)媒体融合加速发展,传播链条转型升级
  在数字化转型中,外宣期刊开创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北京周报》《人民中国》等刊物结合受众定位,利用推特、脸书等国外知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多元化输出,以线上方式贴近海外读者。《今日重庆》通过上游新闻APP搭建线上传播链[4]。《国际人才交流》开设微信公众号,增加视频内容,增强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三)做平台,跨界融合发展
  李莉娟认为,媒体融合上半场,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作为媒体融合转型的路径已为多数媒体人所熟知;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下半场,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的大趋势也渐成業界共识[5]。如果说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更侧重于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平台化、数据化则是业务生态上的革新。近年来,《国际人才交流》在以自身资源为平台进行跨界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依托高端外国专家资源平台,开展了各种活动:外国专家书屋、外国专家摄影采风等项目,使外国专家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围绕刊物宗旨,这些活动衍生出了实体的书屋、丰富的活动等,服务外宣工作。
  三、面向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刊物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策划内容,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内容至上是媒体的根本。面向在华外籍人士,外宣期刊应紧紧围绕刊物定位,精心策划内容。
  首先,介绍中国在科技合作、科学研究等领域不断扩大开放的新政策和事业平台。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科技国际合作和基础科研领域的开放。科技部等四个部门联合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明确了农业、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12个领域的合作重点。《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外宣刊物应积极宣传我国为全球高端人才提供的广阔事业平台,方便外籍专家、学者来华创新创业,服务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其次,介绍我国不断开放的外国人在华工作、居留等政策,服务我国外国人才引进工作。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2017年4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简化申请流程。2018年以来,外国人才签证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来华开辟了“绿色通道”。此外,留学生一直是各国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我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来华留学生总数从2014年的37.71万上升到2018年的49.22万。而且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新政,如2017年出台的《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谭洁的研究对在京留学生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1.49%的来华留学生考虑在中国就业,仅有47.7%知道中国有允许外籍毕业生在华就业的相关政策[6]。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涉及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永久居留(绿卡)等相关手续,涉及我国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外宣刊物应积极梳理、及时跟踪报道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政策的介绍解读,主动策划,宣传好我国不断开放的人才政策。   (二)深度开发外宣品牌,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在外宣方面的作用
  在华外国专家可以成为介绍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外宣期刊以外国专家融入中国工作、生活为主题策划内容,让外国专家来介紹真实的中国。外国专家可以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大好河山和美食、茶文化、功夫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有利于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可以以亲身经历介绍在我国办理外国人工作证件、绿卡、申请驾照等内容,帮助外籍人士融入中国生活;可以介绍在华创业、开展科研等事业成就,有助于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发展。
  此外,创新外宣活动形式,深度开发外宣品牌。组织外国专家写中国、拍摄中国的图片和视频短片等活动,以大赛、展览等形式搭建平台,通过线下活动、现场展示、线上传播等,为外国专家介绍中国提供更多展示平台、传播渠道。
  (三)发挥高端外国专家的智库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高端外国专家是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库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建言献策。高端外国专家可以为我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建言献策,如对工作许可、绿卡等政策进行研究,提供政策建议。高端外国专家,尤其是在华从事科学研究、研发的外国专家,可以在科研环境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国际经验和借鉴,服务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结语
  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向庞大的在华外籍人士办好外宣期刊,有助于使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外宣期刊应在内容上增强针对性,精准面向在华外籍人士,服务我国外宣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在传播方式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影响力;媒体融合发展走向平台化,依托外国专家的资源平台,使外国专家成为介绍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充分发挥高端外国专家的智库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王雨竹,向宇婷.安乐哲:知哲,好哲,乐哲[J].国际人才交流,2020(9):28-31.
  [2] 马克·力文.美美与共,知行合一[J].国际人才交流,2020(3):65-70.
  [3] 陈思佳.外宣期刊“本土化”的思考——以《今日中国》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5):167.
  [4] 杨光毅.传统期刊的传播链再造刍议——以重庆唯一大型外宣期刊《今日重庆》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0):127-128.
  [5] 李莉娟.媒体融合下半场外宣期刊转型的若干思考[J].对外传播,2020(2):61-63.
  [6] 谭洁.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业意向调查[J].世界教育信息,2019(21):55-60.
  作者简介:张晓 (1980—),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外宣刊物。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影响,论述“互联网+”背景下提升职校德育实效的措施,提出构建德育工作局域网、运用信息技术开辟德育路径、通过网
网络综艺是当下最为活跃的网络视听文艺形式,在政策、技术、社会资本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综艺已经成为用户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综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控娱乐性
摘要: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上映后,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作为皮克斯工作室制作的第23部动画长片,《心灵奇旅》突破了皮克斯工作室以往的叙事手法和动画风格,为以儿童为主要观影人群的合家欢式动画电影注入了新的内涵。本文从叙事场域、叙述视角、叙事主题三个方面解读《心灵奇旅》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叙事;场域;主题;动画电影;《心灵奇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
本文以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提出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新模式:创新德育模式体系,促使多方共同参与;打造德育课程,让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课堂;拓展德育育人渠道,促
能独立地选题策划是一个编辑成熟的标志,也是编辑生命力的体现。本文以科技类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为着眼点,重点阐述编辑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引导
"双一流"建设是当今我国高校和学科发展的重点,出版应借助"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互动与合作,提高出版品质。本文从如何成就经典出版物出发,结合家具学科特点,对打
青春电影是指那些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且故事通常发生在高中或大学校园里的一类电影。大多数青春电影包含学校生活、家庭矛盾、友谊和初恋等内容。本文以两部中
本文阐述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与创新现状,分析京族独弦琴特色班“五维两同两交”的构建思路,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建设、管理与服务建设等方面论述京族独弦琴特色班的具体
【摘 要】本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邮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中职邮轮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现状,论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职邮轮专业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培养满足邮轮岗位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邮轮专业 英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50-03  我国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基础上提出“一带
摘要: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女性逐渐成为广告受众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基于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近两年,以男性为主角的广告铺天盖地。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对此类视频广告进行量化分析,以此探究女性化妆品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和男性气质,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进行原因探析。  关键词:化妆品广告;跨性别代言;男性形象;男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F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