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维水:地市报走向省城的“芜湖样本”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城的晚报进入地级市的现象在眼下相当普遍,地级市晚报进省城过去鲜见。今年1月1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江¬晚报》,进入省城合肥的报业市场,引起传媒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大江¬晚报》何以要“走出去”?是在芜湖没有生存空间还是有着更大的“野心”?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维水。
  
  记者:张社长,你好!芜湖的报业市场仅外地都市报就有十多种。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纸张涨价等压力以及省内外媒体的竞争,你们有压力吗?
  张维水:压力是有的,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实力目前是外埠媒体难以憾动的。 1949年7月1日,芜湖市委机关报《芜湖日报》创刊;1996年1月1日,诞生了她的第一张子报《大江¬晚报》,之后又诞生了她的第二张子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报》。可以说,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在芜湖传媒市场上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都占据着半壁江¬山。
  当然,《新民晚报》和《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江¬淮晨报》、《安徽市场报》、《皖江¬晚报》等都市报先后进入芜湖报业市场,在芜湖仅都市报就有十一种之多。外埠报纸的不断涌入,既丰富了芜湖报业市场,也使我们多了许多竞争对手。这些报纸先是通过涨价和厚报来拼实力,后又刮起了 “降价风”,跟我们拼发行。但《大江¬晚报》凭着家乡报纸的亲情和地域优势,特别是自身的特色,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记者:既然外埠的都市报纸对你们没有构成威胁,那么,你们为什么要让《大江¬晚报》走出去呢。
  张维水: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实施的《大江¬晚报》走出去战略是居安思危。具体讲,我们有两种考虑:
  一是从全球报业形势看,许多媒体出现了减员、减版、减薪的收缩之势,纸质媒体尤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特别是省城合肥目前是全省办报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大江¬晚报》落地合肥面临的挑战是极大的,但我们认为,越是危机四伏的时候,越是竞争激烈的时候,越是机遇显现之时,越是办报理念创新之时。《大江¬晚报》走出去就是要变压力为动力,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从我们自身考虑。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有《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等五大媒体。《大江¬晚报》诞生后,《芜湖日报》的发展空间明显削弱,《金周刊》虽然实行了差异化发展,但《大江¬晚报》的强势也制约了《金周刊》在芜湖的发展。芜湖新闻网和芜湖手机报是依托《大江¬晚报》而迅速崛起的,《大江¬晚报》数字报的出现,同样也削弱了《大江¬晚报》的发展势头,《大江¬晚报》虽然在芜湖还没有生存危机,但它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从合肥和芜湖报业市场发展空间看,芜湖约有200万人口,都市报有12种,平均每份报纸的受众有约16.5万人.合肥约有600万人口,都市报的数量与芜湖差不多,平均每份报纸受众就达50万人,相比之下,合肥报业市场的发展空间比芜湖要大得多,广告收入也是如此。随着《大江¬晚报》退出芜湖报业市场,《芜湖日报》和《金周刊》通过改版,迅速替代《大江¬晚报》在芜湖的市场份额,这就盘活了《芜湖日报》和《金周刊》在芜湖的发展空间,《大江¬晚报》在合肥的市场份额就成为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的增长点,这也正是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大江¬晚报》走出去的真正用意。
  
  记者:走出去就意味着变革,而所有的变革伊始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评说。
  张维水:《大江¬晚报》走出去的消息传出后,首先在我们内部激起千层浪,有三种观点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第一种观点是多余论。《大江¬晚报》在芜湖虽然有省内外媒体的竞争,但凭借着家乡报纸的优势,依然保持着发行和广告两个“第一”,其广告收入占芜湖媒体广告的半壁江¬山,日子过得很安逸,走出去纯属多余,没有必要。
  第二种观点是悲观论。进合肥是孤军奋战,没有了家乡主场的优势和版面上的优势,《大江¬晚报》凭什么在合肥立足?况且,合肥已经¬有了好几张十分成熟的晚报,甚至有省级晚报,《大江¬晚报》能与它们抗衡吗?许多媒体因世界金融危机而收缩,《大江¬晚报》走出去是逆势而动,选择这样一个困难时期和危险的地点,必死无疑。
  第三种观点是开拓论。《大江¬晚报》虽然在芜湖报业市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发行和广告居各媒体之首,尤其是发行量达到了每二十位市民中就有一份《大江¬晚报》的发行量。但从报业市场的容量来看,芜湖报业市场的发行空间和广告空间均到了接近饱和的程度,《大江¬晚报》如果不开拓新市场,不仅很难再有作为,而且挤占了集团其它媒体的市场。《大江¬晚报》走出去既是报纸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况且,《大江¬晚报》在合肥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只要努力,完成能上一个台阶,完全有市场空间。
  面对三种不同的观点,集团党委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大江¬晚报》顺利进入合肥市场,必须在集团上下开展一场“大讨论”,只有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工作才有积极性,“走出去”才能真正实现。去年5月,集团党委发起了一场题为“省内标树杆,全国创一流”的大讨论,明确指出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必须实行“三改”:改内容、改版式、改思维,三改联动。
  
  记者:对于《大江¬晚报》的走出去,当地政府部门是如何看待的?
  张维水:芜湖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态度是明确的:无论是从芜湖的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高度,还是《大江¬晚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看,《大江¬晚报》一定要走出去,起点要高,首先进入合肥,再覆盖全省,进而走向长三角。
  芜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金华对《大江¬晚报》“走出去”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在芜湖日报报报业集团2008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媒体市场已经¬开放,越来越多的媒体将会到芜湖来,所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打造支持未来的媒体产品。李金华特别强调:《大江¬晚报》一定要走出去,首先要选择合肥,越是艰难的地方越有商机。
  
  记者:一张地市报要走向省城没有一套完备的营运体系是很难突围成功的,你们是如何打造营运模式的?
  张维水:首先我们主要提出了十个落实措施,即:思想落实、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渠道落实、定位落实,印刷落实和网络落实,确保《大江¬晚报》走出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思想落实。形成三个共识:把《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看作是让合肥人了解芜湖,塑造和提升芜湖形象的窗口;让芜湖人了解合肥,发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推动和促进芜湖更好更快地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实施跨地区、跨媒体发展战略,扩大《大江¬晚报》的影响和市场覆盖率,做强做大报业产业。二是领导落实。由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任《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领导小组的组长,并确定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柯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三是机构落实。集团设立《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后,又成立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驻合肥工作站,选派《大江¬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全面负责《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在合肥的各项具体工作。四是人员落实。从工程的具体负责到驻合肥工作站,从发行到经¬营以及派驻合肥记者站的记者均落实到位。五是机制落实。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六是经¬费落实。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给《大江¬晚报》走出去制定了“第一年全面投入、第二年适度投入、第三年保持收支平衡”的投入战略,2009年的总投入将达到500万元,市委宣传部已经¬将《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作为芜湖文化产业创新的一个项目将给予支持。七是渠道落实。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与芜湖市邮电局强强联合,解决了《大江¬晚报》进合肥的发行问题,此外,通过合肥工作站与合肥一家零售公司签约,实现《大江¬晚报》在合肥的零售。八是定位落实。确定了“立足芜湖,走向合肥,影响全省,服务长三角,放眼全国和国际。”的办报方向,由《大江¬晚报》领导和采编人员具体负责改版的各项工作。九是印刷落实。与新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从今年1月1日起,《大江¬晚报》在合肥的代印点正式运行。十是网络落实。组建了一支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队伍。
  第二方面,集团依照“走出去”战略成立了合肥记者站。去年9月1日,集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宣布成立集团驻合肥工作站。 9月2日,集团驻合肥工作站一行四人正式进驻合肥开展工作。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出台了驻合肥工作站一系列规范文件;驻合肥工作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合肥报业市场调研报告》和《合肥报亭、书刊专营店和百货店报刊代售点调查报告》,为《大江¬晚报》的改版和进合肥提供第一手资料;积极申请设立《大江¬晚报》合肥记者站,并得到了安徽省及合肥市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批准。2009年1月1日起,《大江¬晚报》借“船”下“海”,正式进入合肥市场。借助与芜湖市邮电局和合肥当地零售公司合作,顺利实现了邮政征订和报亭零售。
  
  记者:截至本月《大江¬晚报》已经¬进入合肥市场四个多月了,情况如何?
  张维水:势头非常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江¬晚报》在合肥的发行量已经¬在逐步攀升,《大江¬晚报》在合肥报业的排位也逐步靠前;此外,我们在合肥首批招聘10名采编人员时,报名相当踊跃,他们看中的是《大江¬晚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报纸定位。二是从我们在合肥召开的九场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读者座谈会上看,许多读者对《大江¬晚报》走进合肥表示敬佩和欢迎¬,认为《大江¬晚报》架起了城市之间交流的桥梁,是合肥人了解芜湖、芜湖人了解合肥的窗口,给省城带来了一股清新芬芳的气息。全国报业知名专家则认为,《大江¬晚报》走出去是地级市报纸做大做强的勇敢尝试,是中国报业的“芜湖现象”。
  今年7月1日,是我们《芜湖日报》诞辰60周年的日子,欢迎¬你们杂志社的同志们再来调研,那时我们共同对《大江¬晚报》再做一个半年小结,相信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卷。
  
  记者:谢谢张社长,我们祝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明天会更好!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
<正> 讲解文言词语,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词义解释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便于学生领会文言词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广大铁路职工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 ,它是随着铁路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充实和完善起来的。铁路勘测设计院是为铁路运输生产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为小学生学习后阶段的内容打好基础。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范围较大,但在实际教学
据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Minco)透露,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中国2010年的铬矿进口量预计将增长约11%,达750万吨以上。铬矿的平均价格将为300-350美元/口屯。南非品位35%-42%Cr2O3
影视作品、刘老根大舞台、“刘老根”商标、赵本山影视主题乐园正在成为拉动赵本山财富快速增长的四驾马车。2008年,越本山创办并领衔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其演出2127场,演出收入9660万元,上缴利税1752万元。赵本山大打造电视产业链及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遗产化承方面成绩不俗。本期我们将与读者一同解读赵本山电视产业链条的打造过程,以及电视在其中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与获取的利益,希望对国内其他地
高中英语写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写作技巧则是这门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高度指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
我国从1958年开始建设铬盐厂,很多铬盐厂分布在我国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广州、上海、苏州、长沙、黄石、青岛、济南、天津、锦州、沈阳、重庆等地。在5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产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受到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的极大影响。本文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
记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期刊业也难逃此劫,不少期刊发行、广告收入锐减,甚至停刊,瑞丽集团却在此时选择创办了《男人风尚》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  罗佳:首先,大环境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非常明显,我们正在朝着世界第三奢侈品消费国家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男士必定要改变一些以往的观念,从而为男性时尚期刊市场带来发展的可能。  其次,这些年我国时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女人